【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时延测量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时延测量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小颗粒技术是基于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ITU
‑
T)城域传送网(metro transport network,MTN)标准扩展的更细粒度的电路交换技术,其将MTN硬管道颗粒度从5吉比特每秒(G
‑
bits per
‑
second,Gpbs)细化为10兆比特每秒(megabits per second,Mbps),以满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垂直行业应用和专线业务等场景下小带宽、高隔离性、高安全性等差异化业务携带需求。
[0003]小颗粒技术中,通过小颗粒单元(fine granularity unit,FGU)携带第一小颗粒业务。小颗粒技术中采用时分复用(time
‑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机制,以固定周期循环发送FGU基本帧,而每帧包含的时隙数量和位置都严格固定,因此每时隙的发送周期也是确定性的。为了支持数量更多、粒度更小的时隙通道,同时提高带宽利用率,FGU方案采用复帧方式对SPN通道层的5Gbps颗粒进行时隙划分。一个复帧包含20个FGU基本帧,每个FGU基本帧支持24个时隙,一个SPN通道层5Gbps颗粒支持480个时隙。
[0004]切片分组网(slicing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时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插入操作、管理和维护OAM码块的时间戳,其中,所述第一时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一业务比特流的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小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第一码块流中插入单向时延测量1DM消息或者双向时延测量2DM消息的时刻,所述第一业务比特流承载第一小颗粒业务,所述第一码块流基于所述第一业务比特流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时延测量信息,所述第一时延测量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时延测量信息用于测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至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时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测量信息承载于第一业务容器中,所述第一业务容器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业务比特流进行切片处理得到的业务切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测量信息承载于1DM消息中,或者,所述第一时延测量信息承载于双向时延测量消息2DMM消息中;其中,所述1DM消息或者所述双向时延测量消息2DMM消息的时间戳字段中携带所述第一时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所述第一时刻,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一子时刻,所述第一子时刻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一业务比特流的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二子时刻,所述第二子时刻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所述第一业务比特流对应的业务容器映射为所述第一码块流的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三子时刻,所述第三子时刻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1DM消息或者2DM消息映射至所述第一码块流的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时刻:T1=t3
‑
(t2
‑
t1);其中,T1为所述第一时刻,t3为所述第三子时刻,t2为所述第二子时刻,t1为所述第一子时刻。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二时延测量信息,所述第二时延测量信息包括环回时间信息,所述环回时间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从发送第二业务比特流至接收第三业务比特流之间的耗时,所述第二业务比特流承载所述第一小颗粒业务,所述第三业务比特流承载第二小颗粒业务,所述第一小颗粒业务与所述第二小颗粒业务具有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小颗粒业务为所述第二小颗粒业务的第一方向业务,所述第一方向指示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到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小颗粒业务为所述第一小颗粒业务的第二方向业务,所述第二方向指示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二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提取OAM码块的
时间戳,其中,所述第二时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四业务比特流的时刻,且大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第四码块流中提取双向时延测量应答2DMR消息的时刻,所述第四业务比特流基于所述第四码块流处理得到,所述第四业务比特流承载所述第二小颗粒业务;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第二时刻和所述环回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双向时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延测量信息承载于第二业务容器中,所述第二业务容器中携带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第三业务比特流进行切片处理得到的业务切片;所述第三业务比特流中承载第二小颗粒业务,所述第二小颗粒业务与所述第一小颗粒业务具有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小颗粒业务为所述第二小颗粒业务的第一方向业务,所述第一方向指示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到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小颗粒业务为所述第一小颗粒业务的第二方向业务,所述第二方向指示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延测量信息承载于双向时延测量应答2DMR消息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所述第二时刻,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十子时刻,所述第十子时刻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所述第四码块流中提取双向时延测量响应2DMR消息的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十一子时刻,所述第十一子时刻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比特流的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十二子时刻,所述第十二子时刻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四码块流中解映射得到业务容器的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T2=t10+(t11
‑
t12);其中,T2为所述第二时刻,t10为所述第十子时刻,t11为所述第十一子时刻,t12为所述第十二子时刻。9.根据权利要求5
‑
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回时间信息包括:第三时刻和第四时刻,其中,所述第三时刻大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从第二码块流中提取双向时延测量消息2DMM消息的时刻,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比特流的时刻,所述第二码块流中承载第一小颗粒业务,所述第二业务比特流基于所述第二码块流生成;所述第四时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三业务比特流的时刻,且小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在第三码块流中插入双向时延测量应答2DMR消息的时刻,所述第三码块流基于所述第三业务比特流生成;或者,所述环回时间信息包括:环回时间段,所述环回时间段由所述第四时刻减去所述第三时刻得到。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回时间信息为所述环回时间段时;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环回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刻,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双向时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以下方法计算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双向时延:Two_way_delay=T2
‑
T1
‑
Δ;其中,Two_way_delay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双向时延,T2为所述第二时刻,T1为所述第一时刻,Δ为所述环回时间段。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回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三时刻和所述第四时刻;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环回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刻,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双向时延,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以下方法计算得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双向时延:Two_way_delay=(T2
‑
T1)
‑
(T4
‑
T3);其中,Two_way_delay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双向时延,T4为所述第四时刻,T1为所述第一时刻,T3为所述第三时刻,T2为所述第二时刻。12.根据权利要求5
‑
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测量信息中携带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时延测量信息中携带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标识信息存储至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存储器中,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标识信息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时延测量信息中的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存储器中确定所述第一时刻。13.根据权利要求1
‑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颗粒业务为固定比特率CBR业务。14.一种时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通信装置获取第三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提取操作、管理和维护OAM码块的时间戳,其中,所述第三时刻...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