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20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水道;S2:在所述水道的上方沿水道延伸方向搭建运输系统;S3:制造预制件;S4:使用运输系统将所述预制件移至所述水道上的预设位置;S5:重复上述S3至S4,直至运输完全部的所述预制件;S6:拼接相邻的所述预制件以形成拼接水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提供了一种吊装方法,在水道上面搭建运输系统,通过运输系统将预制件调至预设位置,再将多个预制件顺次拼接形成水渠,避免了预制件现场施工,只进行预制件运输,减少了材料的搬运次数,节省了工期;本申请的多个预制件拼接成水渠,单个预制件移运方便,借助运输系统能够快速运输到指定位置,加快了水渠的建设效率。设效率。设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渠道在水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主要应用于农田灌溉,给排水防洪泄洪和给偏远山区生活用水等。由于地势陡峭,道路崎岖,很多地方甚至无路可走。给施工修建用的建筑材料及半成品件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人力的困扰。
[0003]现场混凝土施工时采用水泥和砂石制作,需要频繁搬运大量的材料,在地势陡峭的山区施工难度大,运输成本高,制作工期长,并且混凝土制品为脆性材料,抗震性差,输水能力差,混凝土的渠壁容易滋生苔藓,造成水质污染,维护成本高。
[0004]而传统的水泥预制件施工有以下三个问题:1)传统水泥预制件底部为U型,安装不方便,预制件两端对齐难度高;2)水泥预制件为整体预制,重量大,运输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制造的水渠施工复杂,寿命短,而水泥预制件制造的水渠安装难度高,运输困难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提供一种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开挖水道;
[0009]S2:在所述水道的上方沿水道延伸方向搭建运输系统;
[0010]S3:制造预制件;
[0011]S4:使用所述运输系统将所述预制件移至所述水道上的预设位置;
[0012]S5:重复上述S3至S4,直至运输完全部的所述预制件;
[0013]S6:拼接相邻的所述预制件以形成拼接水渠。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输系统包括:
[0015]导向轨,设于所述水道的上方,并沿所述水道的延伸方向设置;
[0016]多个支撑组件,沿所述水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具有吊杆,所述吊杆沿所述水道的宽度方向跨设于所述导向轨的上部,且所述吊杆与所述导向轨连接;以及
[0017]运输车,包括车体、设于所述车体前端的移运杆和设于所述车体顶部的连接杆,所述移运杆能连接所述预制件,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导向轨滚动配合。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对称分布固定在所述水道的两侧,所述吊杆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顶端。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轨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导向轨的延伸方向延伸;
[0020]所述滚轮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滚轮与所述导向槽滚动配合。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体底部具有万向轮;
[0022]所述车体背对所述移运杆的一侧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体移动。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制件包括:
[0024]向上开口的U型板;
[0025]两个上压板,分别设于所述U型板中两延伸壁的顶端,所述上压板沿所述U型板前后方向伸出所述U型板,所述上压板与所述U型板的后端前后错位设置,以在所述U型板的顶部形成搭接槽,所述搭接槽与相邻的所述预制件中的所述上压板搭接配合;以及
[0026]水平段,设于所述U型板的底部,且所述水平段的底部与所述水道的底部平齐。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压板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U型板的延伸壁的顶部对应设有固定孔,所述上压板与所述U型板通过贯穿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固定孔的紧固件固定连接。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制件和所述移运杆之间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0029]三个找平架,分别与所述U型板的内底面和内侧面吸附固定;
[0030]驱动主体,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移运杆,所述驱动主体具有分别与三个所述找平架一一对应的转杆,所述转杆外套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与所述驱动主体连接,所述限位筒内壁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限位槽;以及
[0031]三个传动杆,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限位筒和对应的所述找平架之间,所述转杆为螺杆,所述传动杆朝向所述转杆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和所述转杆丝杠配合,所述传动杆外周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插接配合。
[00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型板的一端面形成卡接凸起,另一端面形成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和相邻的所述预制件中的所述卡接凸起插接配合。
[00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槽和对应的所述卡接凸起之间填充有止水密封层。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吊装方法,在水道上面搭建运输系统,通过运输系统将预制件调至预设位置,再将多个预制件顺次拼接形成水渠,此过程中,运输系统横跨整个水道,预制件先制造好在吊运,避免了现场施工,只进行预制件运输,减少了材料的搬运次数,节省了工期;本申请的多个预制件拼接成水渠,单个预制件移运方便,借助运输系统能够快速运输到指定位置,方便预制件的安装固定,加快了水渠的建设效率。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滚动轮和导向轨的装配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相邻的预制件的装配示意图;
[004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上压板和U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8为图7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44]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滚动轮和导向轨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采用的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采用的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采用的U型板的截面示意图;
[0048]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采用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9]附图标记说明:
[0050]1、水道;
[0051]2、运输系统;
[0052]21、支撑组件;211、吊杆;212、支撑架;
[0053]22、导向轨;221、导向槽;222、导向槽;
[0054]23、运输车;231、车体;232、驱动机构;233、移运杆;234、连接杆;235、滚轮;236、万向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水道;S2:在所述水道的上方沿水道延伸方向搭建运输系统;S3:制造预制件;S4:使用所述运输系统将所述预制件移至所述水道上的预设位置;S5:重复上述S3至S4,直至运输完全部的所述预制件;S6:拼接相邻的所述预制件以形成拼接水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系统包括:导向轨,设于所述水道的上方,并沿所述水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支撑组件,沿所述水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具有吊杆,所述吊杆沿所述水道的宽度方向跨设于所述导向轨的上部,且所述吊杆与所述导向轨连接;以及运输车,包括车体、设于所述车体前端的移运杆和设于所述车体顶部的连接杆,所述移运杆能连接所述预制件,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导向轨滚动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对称分布固定在所述水道的两侧,所述吊杆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顶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导向轨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滚轮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滚轮与所述导向槽滚动配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底部具有万向轮;所述车体背对所述移运杆的一侧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体移动。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水渠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包括:向上开口的U型板;两个上压板,分别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明彭瑶袁俊青刘静毕腾飞尹少伟田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