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14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涉及工地管理技术领域。该平台包括:架构设计调度模块,用于设计对应的管理架构,并根据施工现场实时情况对对应的管理架构进行调整;项目管理模块,用于进行项目管理;人员管理模块,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监测管理;设备管理模块,用于构建设备管理架构,进行设备的调度控制管理;场景分析模块,用于进行场景分析;异常监测模块,用于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安全、人员安全、设备安全进行监测;后端管理模块,用于接收上述各个模块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并对各个模块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实现灵活的智能化管理;集成多个功能模块,实现高效精准的智能化工地管理。工地管理。工地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地管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0003]现有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功能比较单一,一般仅能针对简单应用场景进行智能化管理,但是当面对复杂管理需求,在负责环境下,现有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就存在很多问题,往往无法实现高效精准的智能化管理,容易出现资源管理混乱,对项目造成影响;且还有可能会出现安全性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高效能的全面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以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推动智慧工地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可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实现灵活的智能化管理;集成多个功能模块,实现高效精准的智能化工地管理。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包括架构设计调度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场景分析模块、异常监测模块以及后端管理模块,其中:
[0007]架构设计调度模块,用于获取并根据施工需求,结合预置的管理架构设计模型,设计对应的管理架构,并根据施工现场实时情况对对应的管理架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0008]项目管理模块,用于采集并根据参考施工项目信息构建项目管理架构,并基于项目管理架构实时采集项目信息,进行项目管理,并将项目管理记录上传至后端管理模块;
[0009]人员管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施工人员的施工信息,对施工人员进行监测管理,并将人员管理记录上传至后端管理模块;
[0010]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录入并根据施工设备信息构建设备管理架构,并基于设备管理架构对对应的施工设备进行调度控制管理,并将调控制管理记录上传至后端管理模块;
[0011]场景分析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施工场景信息,并基于预置的场景分析模型进行场景分析,生成并将场景施工配置分析方案发送给后端管理模块;
[0012]异常监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环境信息、人员信息、设备信息,并结合预置的安全参考数据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安全、人员安全、设备安全进行监测,当发生异常情
况时,生成并发送异常提示;
[0013]后端管理模块,用于接收上述各个模块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整合分析,生成监测管理报表;并对各个模块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管理。
[0014]本平台针对施工需求将架构设计调度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场景分析模块、异常监测模块以及后端管理模块整合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全面的一体化管理平台,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实现灵活的智能化管理;集成多个功能模块,满足多种管理需求,实现高效精准的智能化工地管理。首先,基于架构设计调度模块结合不同的施工需求,设计出一套针对性的管理架构设计方案,该管理架构设计方案包括施工涉及的项目、人员、设备、环境等管理架构的配置,为后续构建的管理架构提供有效参考,避免无效设计,节约构建资源;为了更好的适应施工情况,还可结合实时的施工情况及时的进行调整,得到更为合理的方案,提供更实时适应性更好的参考数据。然后,通过项目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等多个模块的配合,实现项目、人员、设备的针对性管理,提高管理效果,同时将对应的管理记录上传至后端管理模块,以便后续进行数据的追溯管理。为了更好的对工地进行监管,通过场景分析模块预置的场景分析模型进行实时的场景分析,生成并将场景施工配置分析方案发送给后端管理模块,以供后端人员进行施工方案调整参考。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异常监测模块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安全、人员安全、设备安全进行监测,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的进行异常提示。为了保证施工作业的整体管理效果,基于后端管理模块结合上述多个模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整合,生成完整的监测管理报表,实现各个板块的监测联动,方便后台管理人员对全局进行掌控;并基于后端管理模块对其他各个模块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保证各个模块正常运行。
[0015]进一步地,上述架构设计调度模块包括需求分析单元、架构设计单元以及架构调整单元,其中:
[0016]需求分析单元,用于获取并将施工需求导入预置的需求分析模型中,以得到需求特征;
[0017]架构设计单元,用于根据需求特征在预置的管理架构设计模型中匹配对应的管理架构,以生成对应的管理架构设计方案;
[0018]架构调整单元,用于获取并根据施工现场实时情况数据对对应的管理架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0019]进一步地,上述项目管理模块包括架构构建单元、项目管理单元以及数据上传单元,其中:
[0020]架构构建单元,用于采集并根据参考施工项目信息中的项目类别、项目流程、项目设备人员配备需求构建项目管理架构;
[0021]项目管理单元,用于基于项目管理架构实时采集项目信息,并调取项目管理架构中对应的节点对对应的项目进行管理,并生成项目管理记录;
[0022]数据上传单元,用于采用预置的数据上传通道将项目管理记录上传至后端管理模块。
[0023]进一步地,上述人员管理模块包括施工权限管理单元、施工状态管理单元以及定位单元,其中:
[0024]施工权限管理单元,用于采集施工人员的基础信息,并与预录入的人员信息进行
比对,生成并根据比对结果赋予对应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权限;
[0025]施工状态管理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施工人员的工作状况信息,进行人员施工状态监测管理;
[0026]定位单元,用于实时采集施工人员位置信息,实现人员定位管理。
[0027]进一步地,上述设备管理模块包括设备架构搭建单元、设备调度控制单元以及管理记录上传单元,其中:
[0028]设备架构搭建单元,用于录入并根据施工设备信息中的设备类别、设备数量、设备分布数据构建设备管理架构;
[0029]设备调度控制单元,用于基于设备管理架构中的各个节点对施工现场的各个施工设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进行设备调度控制管理;
[0030]管理记录上传单元,用于采用预置的数据上传通道将设备管理记录上传至后端管理模块。
[0031]进一步地,该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还包括远程控制模块,用于与后端管理模块连接,并对工地进行远程监控,发送远程控制信号,实现远程对接。
[0032]进一步地,该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还包括展示模块,用于录入并根据展示需求对监测管理报表中对应的数据进行编排与展示。
[0033]本专利技术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架构设计调度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场景分析模块、异常监测模块以及后端管理模块,其中:架构设计调度模块,用于获取并根据施工需求,结合预置的管理架构设计模型,设计对应的管理架构,并根据施工现场实时情况对对应的管理架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项目管理模块,用于采集并根据参考施工项目信息构建项目管理架构,并基于项目管理架构实时采集项目信息,进行项目管理,并将项目管理记录上传至后端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施工人员的施工信息,对施工人员进行监测管理,并将人员管理记录上传至后端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录入并根据施工设备信息构建设备管理架构,并基于设备管理架构对对应的施工设备进行调度控制管理,并将调控制管理记录上传至后端管理模块;场景分析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施工场景信息,并基于预置的场景分析模型进行场景分析,生成并将场景施工配置分析方案发送给后端管理模块;异常监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环境信息、人员信息、设备信息,并结合预置的安全参考数据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安全、人员安全、设备安全进行监测,当发生异常情况时,生成并发送异常提示;后端管理模块,用于接收上述各个模块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整合分析,生成监测管理报表;并对各个模块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集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构设计调度模块包括需求分析单元、架构设计单元以及架构调整单元,其中:需求分析单元,用于获取并将施工需求导入预置的需求分析模型中,以得到需求特征;架构设计单元,用于根据需求特征在预置的管理架构设计模型中匹配对应的管理架构,以生成对应的管理架构设计方案;架构调整单元,用于获取并根据施工现场实时情况数据对对应的管理架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杨凌云高正星王滔张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