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集装箱以及侧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05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集装箱,包括:底架、顶板、两个可折叠放置到底架上的侧板、以及可翻转放倒在底架上的前端板和后端板。每个侧板包括通过一卡接结构可分离地相连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卡接结构包括:凹接合部,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支承部;以及凸接合部,具有第二限位部和第二支承部。每个侧板的上半部的底侧固定有所述凹、凸接合部中的一个,而其下半部的顶侧固定有所述凹、凸接合部中的另一个。当侧板组立后,第一和第二支承面配合承受施加到侧板上的垂直方向力;第一和第二限位部配合承受施加到侧板上的横向力。因此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侧板结构和可折叠集装箱在组立后具有更强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集装箱。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干 货集装箱的侧板结构。
技术介绍
集装箱在货物运输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以通过车辆、轮船、飞机等各种 交通工具来运输。传统的集装箱大多采用固定结构,因此在运输和堆存时,空载集装箱(空 箱)需要占用和载货集装箱(重箱)相同的体积空间,因此传统集装箱的空箱运输会极大 浪费运输和堆存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已开发出可以在空载时折叠的集装箱。如中国专利 200420084231. 7公开了一种折叠集装箱,包括底架、顶板、两个侧板、前端板以及后端板。 其中每个侧板的顶部铰接到顶板且底部铰接到底架,并且每个侧板包括相互铰接到一起的 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前、后端板的底部分别铰接到底架,而它们的顶部分别可分离地连接 到顶板。通常,后端板被设置为门端。在折叠时,先将前、后端板分别向箱内转动放置到底架 上;然后对两个侧板进行折叠,使得每个侧板的下半部分别向箱内转动放置到前后端板上, 而上半部分向外转动放置到对应的下半部分上,此时顶板放置到侧板的上半部分上。当集 装箱组立后,可以通过设置在侧板内侧的多个固定组件将侧板的上下部分相互固定。这种集装箱可以减小空箱运输体积。然而由于铰链以及固定组件的强度和刚度往 往低于侧板波纹板的强度和刚度,因此组立后的集装箱的刚度不够,特别是横向(即垂直 与侧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刚度不够。在集装箱受到外力冲击时,很容易造成铰链和/或固 定组件形甚至失效。这一方面可能会使得侧板无法正常折叠或者折叠后无法组立;另一方 面,更严重地是,会影响集装箱在装载货物后的运输安全性。另外,侧板所受的垂直方向力 (如由于堆码而造成的压力)也会传递给铰链。这种垂直方向的压力加剧了铰链变形失的 可能。中国专利200820177992. 5公开了一种具有较高强度的折叠关节,以可取代可拆 卸集装箱中的普通铰链结构,提高侧板的刚度。然而,由于侧板所受的力依然会作用到折叠 关节的铰链轴上,因此长期使用下仍存在折叠关节变形而造成侧板无法折叠甚至失效的风 险。而且,这种折叠关节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使用时操作繁琐,不利于可折叠集装箱的 制造以及折叠/组立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集装箱,其中该可折叠集装箱的侧板在组 立状态下具有满足集装箱安全运输要求的刚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干货集装箱的侧板结构,该侧板结构具 有满足集装箱安全运输要求的刚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集装箱,包括底架、顶板、两个可折叠放置到所述底架上的侧板、以及可拆卸放倒在所述底架上的前端板和后端板。每个侧板包 括上半部和下半部,该上半部和该下半部通过一卡接结构可分离地相连。所述卡接结构包 括凹接合部,具有两个第一限位部和一第一支承部;以及凸接合部,具有两个第二限位部 和一第二支承部。当卡接结构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部相接触以使得所述 凹、凸接合部中位于下方的一个支承位于上方的一个;并且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部分别和所 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凹、凸接合部沿横向双方向的相对运动。每个侧板的上 半部的底侧固定有所述凹、凸接合部中的一个,而其下半部的顶侧固定有所述凹、凸接合部 中的另一个。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上半部通过所述卡接结构可分离地连接到所述顶板,其中 所述顶板上固定有所述凹、凸接合部中的一个,而所述侧板的上半部的顶侧固定有所述凹、 凸接合部中的另一个;和/或所述侧板的下半部通过所述卡接结构可分离地连接到所述底 架,其中所述侧板的下半部的底侧固定有所述凹、凸接合部中的一个,而所述底架上固定有 所述凹、凸接合部中的另一个。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被设置为当所述可折叠集装箱处于组立状态时,该卡接 结构的凹接合部位于凸接合部之上。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被设置为当所述可折叠集装箱处于组立状态时,该卡接 结构的凸接合部位于凹接合部之上,并且从横截面角度看所述凸接合部的两侧还设置有朝 向对应的凹接合部并向外倾斜的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凹、凸接合部分别为沿所述可折叠集装箱的纵向延伸的连续的梁。进一步地,所述凹、凸接合部中的至少一个由沿所述可折叠集装箱的纵向间隔布 置的多个段构成。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的凹、凸接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在所述凹、凸接合部之间的中间连 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可弯折并具有预定长度,以限制所述凹、凸接合部在分离时的间隔距罔。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的凹、凸接合部的横截面分别相对于它们分离方向所在 的平面对称。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在所述卡接结构处于接合状态时将对应的凹、凸接合部保 持在该接合状态的锁紧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的宽度为40mm-60mm,优选地为50mm-55mm。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干货集装箱的侧板结构,其包括适合 于与干货集装箱的顶板相连的上半部和适合于与干货集装箱的底架相连的下半部,该上半 部和该下半部之间通过一卡接结构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凹接合部,固定到所 述侧板的上、下半部中的一个,并具有两个第一限位部和一第一支承部;以及凸接合部,固 定到所述侧板的上、下半部中的一个,并具有两个第二限位部和一第二支承部。当卡接结构 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部相接触以使得所述凹、凸接合部中位于下方的一 个支承位于上方的一个,并且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部和所述两个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 所述凹、凸接合部沿横向双方向的相对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凹接合部固定到该侧板结构的上半部,而所述凸接合部固定到该 侧板结构的下半部。进一步地,所述凹接合部固定到该侧板结构的下半部,而所述凸接合部固定到该 侧板结构的上半部,且所述凸接合部的横截面的两侧还设置有朝向对应的凹接合部并向外 倾斜的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凹、凸接合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中间连接件,该中间连接件可弯 折并具有预定的长度,以限制所述凹、凸接合部在分离时的间隔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的凹、凸接合部的横截面分别相对于它们分离方向所在 的平面对称。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的宽度为40mm-60mm,优选地为50mm-55mm。本专利技术利用可分离的卡接结构代替现有技术中可转动的铰接结构实现侧板的折 叠。相比于铰接结构,卡接结构承载外力的能力更强。当侧板组立后,第一和第二支承面的 配合能够承受施加到侧板上的垂直方向力;同时第一和第二限位部的配合能够承受施加到 侧板上的沿内外两个方向上的横向力。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侧板结构在组立后具有更强的刚 度,特别是横向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集装箱通过了堆码试验和横向刚度试验的测试, 能够满足安全运输的需要。此外,相比于铰接结构,卡接结构的配合构件少,仅通过凹、凸接 合部这两个构件的配合即可实现折叠功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侧板结构更易于加工制造且便于 折叠操作。而且较少的配合构件还使得,卡接结构即使因意外造成局部变形也不会造成侧 板无法折叠或折叠后无法组立的情形。这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侧板结构和可折叠集装箱具有更好 的耐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可折叠集装箱处于组立状态时的立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集装箱,包括:底架、顶板、两个可折叠放置到所述底架上的侧板、以及可翻转放倒在所述底架上的前端板和后端板,其中每个侧板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板的上半部和下半部通过一卡接结构可分离地相连,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凹接合部,具有两个第一限位部和一第一支承部;以及凸接合部,具有两个第二限位部和一第二支承部,当卡接结构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部相接触以使得所述凹、凸接合部中位于下方的一个支承位于上方的一个,并且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部分别和所述两个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凹、凸接合部沿横向双方向的相对运动,其中,每个侧板的上半部的底侧固定有所述凹、凸接合部中的一个,而其下半部的顶侧固定有所述凹、凸接合部中的另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达胡浩棋李浩
申请(专利权)人:新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李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