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860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实现了大部分地铁施工时下穿基坑既有构筑物的问题,摒弃了破除后恢复或暗挖施工等传统处理方式,利用L型支撑梁永临结合技术手段,实现了管廊原位保护和结构同步施工的情况,施工过程中管廊监测数据无异常,数据变化趋势平稳,无异常沉降或变形,各项数据均在可控范围之内,施工后车站结构顶板无明显渗漏情况,该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生产价值。和生产价值。和生产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地铁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不断发展,新规划的地铁车站往往与地下既有综合管廊形成交叉。若设计或施工不当,极有可能导致管廊结构的变形,还影响新建地铁车站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造成极大安全隐患。采用传统方法施工时存在以下缺点:1)破除既有管廊,待车站施工完成后原位恢复。此方法造价高,协调难度大,且后期恢复对管廊自身受力和期间功能使用造成很大影响2)采用暗挖法施工,车站基坑跨度范围大,采用大断面暗挖法施工,设计难度大,工序复杂,安全风险高。
[0003]为了实现在既有大断面综合管廊下进行车站结构施工,且双方互不影响,既能实现过程中对综合管廊的原位保护,也能实现结构同步施工的情况,急需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解决了在既有大断面综合管廊下进行车站结构施工时,会破坏综合管廊并且不能同步施工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S1、在综合管廊上方、两侧土体对称放坡开挖至综合管廊底部,在管廊两侧对称施工临时立柱桩;S2、在综合管廊上方及两侧布置监测点;S3、开挖综合管廊底部两侧土体,搭设盘扣支架形成操作平台,施工L形支撑梁及梁下三角砼支撑,预留结构钢筋接驳器、止水钢板及排气孔;S4、待支撑梁强度达到设计值后,逐步放坡开挖,掏出综合管廊底部土体,施作综合管廊范围内主体围护结构,开挖过程中同步加大监测频率;S5、施工综合管廊下车站结构,完成综合管廊下底板、中板、及侧墙;S6、在中板上搭设满堂盘扣支架,采用装配式走道板固定连接施作操作通道;S7、对支撑梁顶板施工缝位置进行凿除,清理出两侧接驳器套筒,各设置一道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可重复注浆软管,密贴综合管廊底部铺设高分子防水卷材;S8、利用预留在L支撑梁上的钢筋接驳器,由上至下有效连接两侧主体结构顶板钢筋,完成顶板下沉式设计,实现顶板密贴下穿综合管廊;S9、待结构钢筋施工完成后,在综合管廊底部预埋混凝土四周泵管、中部泵管和注浆管,密贴综合管廊底部在四周角落布置压力传感器7;
S10、分区域安装模板,对模板进行回顶加固处理;S11、综合管廊底部采用符合设计强度的抗渗自密实混凝土进行顶板浇筑,利用地泵15从预埋泵管自下而上进行混凝土输送,采用平板振捣器进行局部振捣;S12、拆除模板支架,使用地质雷达检测仪对顶板进行全面检测,对空隙位置采用双液浆填充进行处理;S13、静力破除临时立柱桩至基坑底,实现L支撑梁的永临结合以及顶板密贴下穿综合管廊,完成对综合管廊的原位保护。
[0006]优选方案中,步骤S3所述的综合管廊前期利用临时立柱
ϕ
1200mm加L型支撑1梁进行支顶保护,对顶板进行一个下沉式设计处理,在支撑梁两侧预埋接驳器,在支撑梁两侧预埋
ϕ
100mm 的135
°
弯头不锈钢管。
[0007]优选方案中,步骤S8连接支撑梁处已预留的套筒接驳器进行顶板钢筋安装,通过L支撑梁1实现顶板下沉处理,并连接两块顶板使其结构贯通连续,实现L支撑梁的永临结合。
[0008]优选方案中,步骤S9预埋两种高度不同的泵管、注浆管、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数值以及泵管流浆的状况初步判定混凝土浇筑后顶板密贴综合管廊的情况。
[0009]优选方案中,步骤S11采用C40抗渗自密实混凝土,从管廊底部利用预留泵管将混凝土压送至结构面。
[0010]优选方案中,步骤S12地质雷达检测仪扫描顶板,利用步骤S9中预埋的注浆管,对存在空隙位置及时进行1:16双液浆压浆处理。
[0011]优选方案中,所述注浆管为DN50,在综合管廊底部预埋混凝土中横纵每3m布置一个。
[0012]优选方案中,步骤S2所述的临时立柱桩,分布间距为5m。
[0013]优选方案中,步骤S3所述的开挖位置伸入综合管廊70cm,开挖深度2m,并施作C20素混凝土垫层进行基地找平处理。
[0014]优选方案中,步骤S9所述的浇筑泵管分别设在综合管廊6底部预埋混凝土距离综合管廊底部5cm处和10cm处。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能够实现在既有大断面综合管廊下进行车站结构施工时,既能实现过程中对综合管廊的原位保护,也能实现结构同步施工且双方互不影响,同步施工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周期;2.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实现了大部分地铁施工时下穿基坑既有构筑物的问题,摒弃了破除后恢复或暗挖施工等传统处理方式,利用L型支撑梁永临结合技术手段,实现了管廊原位保护和结构同步施工的情况,施工过程中管廊监测数据无异常,数据变化趋势平稳,无异常沉降或变形,各项数据均在可控范围之内,施工后车站结构顶板无明显渗漏情况,该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生产价值。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体围护平面布置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主体围护纵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主体围护下方注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L型支撑梁大样图。
[0017]图中:L型支撑梁1;排气孔2;临时支撑板3;顶板上层钢筋4;顶板下层钢筋5;综合管廊6;压力传感器7;中部泵管8;四周泵管9;管廊围护桩10;S桩11;钢支撑12;冠梁13;砼支撑14;地泵15;钢筋接驳器16;车站中板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机械 对称放坡开挖综合管廊上方、两侧土体至管廊底,破除原管廊防水、S桩11、冠梁13、钢支撑12、管廊围护桩10等围护结构,然后在综6合管廊两侧对称施工临时立柱桩,间距5m;(2)在管廊上方及两侧布置监测点;(3)开挖管廊底部两侧土体,开挖面伸入管廊约70cm,开挖深度约2m左右。施作C20素混凝土垫层进行基地找平处理,搭设盘扣支架形成操作平台,施工L形支撑梁及梁下三角砼支撑14,过程中预留结构钢筋接驳器、止水钢板及观察排气孔;(4)待支撑梁强度达到设计值后,逐步放坡开挖,掏出管廊底部土体,直至离管廊底部约3m左右。施作管廊范围内主体围护结构,开挖过程中同步加大监测频率,确保管廊无超限沉降及位移;(5)施工管廊下车站结构,完成管廊下底板、中板(临时立柱桩位置预留后浇孔)、及侧墙;(6)在中板上搭设满堂盘扣支架,采用装配式走道板固定连接施作操作通道;(7)对支撑梁(顶板施工缝)位置进行凿除,清理出两侧接驳器套筒,各设置一道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可重复注浆软管,密贴管廊底部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S1、在综合管廊上方、两侧土体对称放坡开挖至综合管廊(6)底部,在管廊两侧对称施工临时立柱桩;S2、在综合管廊(6)上方及两侧布置监测点;S3、开挖综合管廊(6)底部两侧土体,搭设盘扣支架形成操作平台,施工L形支撑梁(1)及梁下三角砼支撑(14),预留结构钢筋接驳器(16)、止水钢板及排气孔(2);S4、待支撑梁强度达到设计值后,逐步放坡开挖,掏出综合管廊(6底部土体,施作综合管廊6范围内主体围护结构,开挖过程中同步加大监测频率;S5、施工综合管廊(6)下车站结构,完成综合管廊(6)下底板、中板、及侧墙;S6、在中板上搭设满堂盘扣支架,采用装配式走道板固定连接施作操作通道;S7、对支撑梁顶板施工缝位置进行凿除,清理出两侧接驳器套筒,各设置一道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可重复注浆软管,密贴综合管廊(6)底部铺设高分子防水卷材;S8、利用预留在L支撑梁(1)上的钢筋接驳器(16),由上至下有效连接两侧主体结构顶板钢筋,完成顶板下沉式设计,实现顶板密贴下穿综合管廊(6);S9、待结构钢筋施工完成后,在综合管廊(6)底部预埋混凝土四周泵管(8)、中部泵管(9)和注浆管,密贴综合管廊(6)底部在四周角落布置压力传感器(7);S10、分区域安装模板,对模板进行回顶加固处理;S11、综合管廊(6)底部采用符合设计强度的抗渗自密实混凝土进行顶板浇筑,利用地泵(15从预埋泵管自下而上进行混凝土输送,采用平板振捣器进行局部振捣;S12、拆除模板支架,使用地质雷达检测仪对顶板进行全面检测,对空隙位置采用双液浆填充进行处理;S13、静力破除临时立柱桩至基坑底,实现L支撑梁(1)的永临结合以及顶板密贴下穿综合管廊(6),完成对综合管廊的原位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地铁车站密贴下穿基坑既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综合管廊(6)前期利用临时立柱
ϕ
1200mm加L型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金徐波毛思晓黄世尘朱超程煌隋泽文姚翔川周勇君程浩男晏领蒋才艮李青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成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