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58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包括外圈、内圈结构、第一滚柱排、第二滚柱排和第三滚柱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三个滚柱排,从而在大型履带吊上使用时,相较于单排滚柱排的设置,能有效降低其滚柱排的尺寸需求,降低其制造和装配难度,而且第一滚柱排和第二滚柱排的中轴线均垂直于第三滚柱排的中轴线,能使得第一滚柱排、第二滚柱排和第三滚柱排能分别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相较于单排滚柱独自承受能有效保证其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来方便润滑油于第一滚柱排、第二滚柱排和第三滚柱排处的加入,以此来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润滑要求。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润滑要求。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润滑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

技术介绍

[0002]履带吊,又称履带起重机,是一种下车底盘是履带行走机构,靠履带行走的吊车,其起重量大,具有较强的吊装能力,可以吊重行走。履带吊中的旋转结构,如起重臂等,往往需要使用到回转支承,来保证旋转动作的有效进行。
[0003]常见的回转支承多为单排式的,即回转支承内仅会设置有单排滚柱,用于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但是,对于大型履带吊常会需要使用直径在1500mm以上的回转支承,而对于这些大型履带吊如果仅采用单排式结构,其需要使用的滚柱尺寸相当大,制作和装配难度大,而且大型履带吊的动作所产生的轴向力和径向力大,仅由单排滚柱承受难以有效保证其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04]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履带吊常要进行大幅度动作,对于回转支承中的滚柱润滑要求也很高,但是,常见回转支承在长时间使用后往往难以对其内的滚柱等部件有效添加润滑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包括外圈、内圈结构、第一滚柱排、第二滚柱排和第三滚柱排,所述内圈结构包括上内圈和下内圈,所述上内圈置于下内圈上,并与下内圈相连接,所述外圈设于内圈结构的外侧,所述外圈与上内圈围出第一容置腔,所述外圈与下内圈围出第二容置腔,所述外圈、上内圈和下内圈共同围出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一滚柱排设于第一容置腔内,并分别抵住外圈和上内圈,所述第二滚柱排设于第二容置腔内,并分别抵住外圈和下内圈,所述第三滚柱排设于第三容置腔内,并分别抵住上内圈和下内圈,所述第一滚柱排和第二滚柱排的中轴线均垂直于第三滚柱排的中轴线,所述上内圈设有第一油道,所述下内圈设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与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油道与第二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均与第三容置腔相连通。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三个滚柱排,从而在大型履带吊上使用时,相较于单排滚柱排的设置,能有效降低其滚柱排的尺寸需求,降低其制造和装配难度,而且第一滚柱排和第二滚柱排的中轴线均垂直于第三滚柱排的中轴线,能使得第一滚柱排、第二滚柱排和第三滚柱排能分别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相较于单排滚柱独自承受能有效保证其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另外,本技术还设置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来方便润滑油于第一滚柱排、第二滚柱排和第三滚柱排处的加入,以此来有效保证本实用新
型的润滑要求。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柱排和第二滚柱排的中轴线均与内圈结构的中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三滚柱排的中轴线与内圈结构的中轴线相垂直。由此,第一滚柱排和第二滚柱排能用于承受径向力,第三滚柱排能用于承受轴向力。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内圈的外侧部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外圈设有孔,所述孔的内壁设有凸出,所述第一延伸部、孔的内壁和凸出的顶部围出第一容置腔。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内圈的外侧部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孔的内壁和凸出的底部围出第二容置腔。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内圈的外侧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下内圈的顶部和凸出的侧部围出第三容置腔。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圈和内圈结构的轴向间隙为0.03~0.10mm,所述外圈和内圈结构的径向间隙为0.06~0.25mm。该间隙限制在上述范围内能保证外圈和内圈结构的装配精度。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圈、上内圈和下内圈的硬度均为260 HB ~310HB,所述外圈为42CrMo钢外圈,所述上内圈为42CrMo钢上内圈,所述下内圈为42CrMo钢下内圈。由此,能保证外圈、上内圈和下内圈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来适配大型履带吊的使用。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外圈设有凹位,所述密封条嵌设于凹位上,并抵住上内圈的侧部。密封条能对外圈和上内圈安装后产生间隙起一定的密封作用。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内圈设有斜槽,所述外圈设有凹陷,所述斜槽和凹陷组成装配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的外圈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的上内圈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的下内圈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0020]图中:1.外圈、2.内圈结构、3.第一滚柱排、4.第二滚柱排、5.第三滚柱排、6.密封条、11.凸出、12.凹位、13.凹陷、101.第一容置腔、102.第二容置腔、103.第三容置腔、21.上内圈、22.下内圈、211.第一延伸部、212.凹槽、213.第一油道、221.第二延伸部、222.第二油道、223.斜槽、104.装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的一种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
包括外圈1、内圈结构2、第一滚柱排3、第二滚柱排4和第三滚柱排5。
[0023]内圈结构2包括上内圈21和下内圈22。上内圈21置于下内圈22上,且上内圈21和下内圈2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24]外圈1、上内圈21和下内圈22的硬度均在260 HB到310HB之间,而外圈1为42CrMo钢制的外圈,上内圈21为42CrMo钢制的上内圈,下内圈22为42CrMo钢制的下内圈。
[0025]外圈1设于内圈结构2的外侧,设置后的外圈1和内圈结构2的轴向间隙在0.03mm到0.10mm之间,外圈1和内圈结构2的径向间隙在0.06mm到0.25mm。
[0026]上内圈21的外侧部设有第一延伸部211,外圈1内设有孔,孔的内壁设有凸出11,上内圈21的第一延伸部211、外圈1的孔的内壁的一部分和外圈1的凸出11的顶部围出第一容置腔101。第一滚柱排3设于第一容置腔101内,且第一滚柱排3分别抵住外圈1和上内圈21。
[0027]下内圈22的外侧部设有第二延伸部221,下内圈22的第二延伸部221、外圈1的孔的内壁和外圈1的凸出11的底部围出第二容置腔102。第二滚柱排4设于第二容置腔102内,且第二滚柱排4分别抵住外圈1和下内圈22。
[0028]上内圈21的外侧部还设有凹槽212,上内圈21的凹槽212、下内圈22的顶部和外圈1的凸出11的侧部共同围出第三容置腔103。第三滚柱排5设于第三容置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内圈结构、第一滚柱排、第二滚柱排和第三滚柱排,所述内圈结构包括上内圈和下内圈,所述上内圈置于下内圈上,并与下内圈相连接,所述外圈设于内圈结构的外侧,所述外圈与上内圈围出第一容置腔,所述外圈与下内圈围出第二容置腔,所述外圈、上内圈和下内圈共同围出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一滚柱排设于第一容置腔内,并分别抵住外圈和上内圈,所述第二滚柱排设于第二容置腔内,并分别抵住外圈和下内圈,所述第三滚柱排设于第三容置腔内,并分别抵住上内圈和下内圈,所述第一滚柱排和第二滚柱排的中轴线均垂直于第三滚柱排的中轴线,所述上内圈设有第一油道,所述下内圈设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与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油道与第二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均与第三容置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柱排和第二滚柱排的中轴线均与内圈结构的中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三滚柱排的中轴线与内圈结构的中轴线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履带吊用的三排滚柱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圈的外侧部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外圈设有孔,所述孔的内壁设有凸出,所述第一延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黎叶书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共荣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