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吸盘扶手,包括手柄和吸盘,手柄两端分别设有:抽气单元,其与手柄同轴设置且穿设于手柄内的中空空间中;通过弹力推拉组件的多次往复运动将吸盘内的空气抽至手柄内的换气腔室,进而将换气腔室内的空气排至大气,直至吸盘内的真空度满足扶手的安装需求;放气单元,其与手柄同轴设置且穿设于手柄内的中空空间中、并布置在抽气单元的相对一端;通过多通道组件将吸盘内的空间与换气腔室选择性连通,并通过杠杆组件对吸盘内进行选择性放气直至扶手脱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使用占用空间较大的抽气泵和电源,通过在抽气单元手柄对侧设置放气单元,不仅可以有效平衡手柄两端的重力,还可以通过放气单元有效提高扶手使用时的安全性。使用时的安全性。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吸盘扶手
[0001]本技术涉及可吸附于光滑表面的扶手
,特别涉及一种真空吸盘扶手。
技术介绍
[0002]浴室、卫生间由于地面湿滑,有时需要在墙面安装扶手,多数传统的这类扶手为金属制品,为了安装牢固,需要在墙壁安装螺栓以固定。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不仅安装不方便,后期也难以移除还容易破坏墙壁。而且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临近预产期的孕妇以及重病恢复过程中的人而言,有时需要在不同的部位使用扶手,因此固定式的扶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常常因为站立、起身或者移动时没有支撑,导致突然摔倒。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还存在采用抽真空的原理,将扶手与墙壁接触的部位设置为吸盘,通过将吸盘与吸附面围合而成的空间内的空气抽干,直接将扶手吸附在墙体上。这类扶手在使用时需要排出吸盘与吸附面间的空气,使其与外界大气产生负压从而将吸盘吸附在被吸附表面,而且需要始终保持吸盘内处于真空负压状态,为了保持抽真空的效果,一般这类扶手需要使用抽气泵进行抽气,针对杆状扶手的较小的安装空间中如何布置泵体以及电源等较为困难,另外,当扶手使用后如何通过放气的方式取消吸盘的真空状态也是个比较大的挑战。
[0004]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2900765A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动吸附扶手,包括手柄,手柄内设有空室;还包括设置于手柄两端的吸盘以及设置于空室内部的驱动部;吸盘上端设有固定座,手柄与固定座连接;驱动部包括电源、供气机构以及缓震机构,电源位于空室内的一端;供气机构包括抽气泵以及储气室,抽气泵与储气室相连,储气室下方设有输气管,输气管两端贯穿缓震机构后与吸盘相连;缓震机构设置于空室的两端,用于减少吸盘的震动对手柄内部机构的影响。该方案中,虽然抽气泵和储气室的结合可以保证吸盘与接触面的有效吸合,但泵体和电源等设施占用空间较大,安装在手柄中会增加手柄的厚度,不便于握持。另外,泵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持续运行以保证吸盘始终处于真空负压状态,一旦泵停止工作,扶手瞬间会从吸附面上掉落,因此安全性也无法有效保证。
[0005]因此,亟需一种真空吸盘扶手,既可以缩小手柄中组件的安装空间使得握持更为舒适,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扶手使用时的安全性。
[0006]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盘扶手,通过抽气单元的设置,无需使用占用空间较大的抽气泵和电源,通过在抽气单元手柄对侧设置放气单元,不仅可以有效平衡手柄两端的重力,还可以通过放气单元有效提高扶手使用时的安全性。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吸盘扶手,包括手柄和吸盘,手柄两端分别设有:抽气单元,其与手柄同轴设置且穿设于手柄内的中空空间中;通过弹力推拉组件的多次往复运动将吸盘内的空气抽至手柄内的换气腔室,进而将换气腔室内的空气排至大气,直至吸盘内的真空度满足扶手的安装需求;放气单元,其与手柄同轴设置且穿设于手柄内的中空空间中、并布置在抽气单元的相对一端;通过多通道组件将吸盘内的空间与换气腔室选择性连通,并通过杠杆组件对吸盘内进行选择性放气直至扶手脱落。
[0009]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多通道组件可以为根据吸盘数量设置的多通结构;该多通结构中的第一通道可与换气腔室选择性连通,第二通道可设有堵头,堵头与杠杆组件连接用于选择性放气,其余通道可通过分别设置的软管与每个吸盘内的空间连通。
[0010]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吸盘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在手柄两端对称设置;相应地,多通结构可以为四通结构,其中两个通道分别通过软管与相应的吸盘内的空间连通。
[0011]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通道的出口端部伸入换气腔室的内壁,内壁的相应位置处设有气门组件,当第一通道内的气压大于换气腔室内的气压时,气门处于开启状态,当第一通道内的气压小于换气腔室内的气压时,气门处于关闭状态。
[0012]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气门组件可包括:气门垫,其为橡胶材质且与换气腔室的内壁贴合设置;气门垫上可设有弧形通孔,通过该弧形通孔构建出通孔下方的气门启闭部,该气门启闭部与第一通道的出口端相抵接;环形卡扣,其与换气腔室过盈配合并将气门垫卡紧限制在换气腔室的内壁上,卡紧后气门启闭部处于弹性自由状态。
[0013]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弹力推拉组件可包括:螺杆,其前端的端面尺寸与换气腔室径向尺寸相适配,后端套设抽气按钮;弹性密封圈,其整体呈碗型且开口端朝向抽气按钮一侧;压紧圈,其将弹性密封圈压紧在螺杆前端的阶梯面上,压紧圈、弹性密封圈以及螺杆在运动过程中为一整体结构;抽气弹簧,其套设在螺杆外部;在抽气按钮的推力作用下,整体结构克服弹簧弹力进给并压缩换气腔室内的空气,将空气从换气腔室中沿弹性密封圈的开口端外沿排入大气,进给过程中气门启闭部处于关闭状态;当整体结构进给至环形卡扣时,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整体结构回位,回位过程中,弹性密封圈处于密封状态并在换气腔室中形成负压,此时气门启闭部处于开启状态。
[0014]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杠杆组件可包括:杠杆片,其一端与堵头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一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用于施加轴向按压推力进而翘起所述堵头;杠杆支撑位置处套设一段压簧。
[0015]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杠杆组件还可包括:放气按钮,其设置在倾斜表面外侧,通过在杆状元件上套设弹簧的结构,使得在按压放气按钮的同时杆状元件的内端部触碰倾斜表面并形成按压。
[0016]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非放气状态下,杆状元件的内端部可与倾斜表面之间设有一段安全距离。
[0017]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手柄或吸盘表面可设有用于显示使用过程中吸盘内的真空度数据和/或吸力数据的显示屏。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在抽气单元手柄对侧设置放气单元,不仅可以有效平衡手柄两端的重力,还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缺乏主动放气设施导致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
题;
[0020]2)本技术的抽气单元并未使用现有技术中占用空间较大的抽气泵和电源,利用针筒原理以及弹力推拉组件的多次往复运动实现抽气,部件占用空间小,使得手柄内的空间更容易布置;通过抽气单元的结构设计,特别是碗型弹性密封圈的设置,可以通过反复按压抽气按钮将吸盘内的空气逐渐抽成真空,不仅避免使用了现有技术中耗电的抽气泵,且紧凑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抽气单元占用空间较小;
[0021]3)本技术通过放气单元中设置的多通道结构,可使抽气过程和放气过程最大限度地共用一部分通路,占用空间较小;
[0022]4)本技术通过气门垫以及环形卡扣的设计可将用于中转气体的换气腔室与多通道结构选择性连通,且设计巧妙并耐用;
[0023]5)本技术放气单元中使用的杠杆组件可方便有效地实现主动放气,不仅大大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吸盘扶手,包括手柄和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两端分别设有:抽气单元,其与所述手柄同轴设置且穿设于手柄内的中空空间中;通过弹力推拉组件的多次往复运动将所述吸盘内的空气抽至手柄内的换气腔室,进而将所述换气腔室内的空气排至大气,直至所述吸盘内的真空度满足扶手的安装需求;放气单元,其与所述手柄同轴设置且穿设于手柄内的中空空间中、并布置在所述抽气单元的相对一端;通过多通道组件将所述吸盘内的空间与所述换气腔室选择性连通,并通过杠杆组件对吸盘内进行选择性放气直至扶手脱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组件为根据吸盘数量设置的多通结构;该多通结构中的第一通道与所述换气腔室选择性连通,第二通道设有堵头,所述堵头与所述杠杆组件连接用于选择性放气,其余通道通过分别设置的软管与每个吸盘内的空间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的数量为两个且在所述手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多通结构为四通结构,其中两个通道分别通过所述软管与相应的所述吸盘内的空间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部伸入所述换气腔室的内壁,内壁的相应位置处设有气门组件,当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气压大于所述换气腔室内的气压时,气门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气压小于所述换气腔室内的气压时,气门处于关闭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盘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组件包括:气门垫,其为橡胶材质且与所述换气腔室的内壁贴合设置;所述气门垫上设有弧形通孔,通过该弧形通孔构建出通孔下方的气门启闭部,该气门启闭部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相抵接;环形卡扣,其与所述换气腔室过盈配合并将所述气门垫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东,叶锐明,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双星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