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包括定子主体和第一固定块,所述定子主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子主体,所述转子主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块。该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转子主体外壁的拨块跟随转子主体转动,此时拨块随着转动不断的接触第二固定块的端部,此时拨块的圆弧外形和第二固定块端部的圆弧外形接触后,给予第二固定块向上移动的作用力,此时第二固定块向上挤压导杆,导杆带着第一压板挤压复位弹簧产生位移,此时导杆另一端的第二压板在储油槽的内部移动,增加储油槽内部的压强,直至储油槽内部压强达到输油压力阀的压力临界值,储油槽内的润滑油即可输送进输油管道内,再由输油管道将润滑油输送到转动过程中的转子表面进行润滑。转子表面进行润滑。转子表面进行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电机转子分为电动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电机转子分为内转子转动方式和外转子转动方式两种,内转子转动方式为电机中间的芯体为旋转体,输出扭矩(指电动机)或者收入能量(指发电机),外转子转动方式即以电机外体为旋转体,不同的方式方便了各种场合的应用。
[0003]目前市面上现存的电机转子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少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摩擦力,通常会在转子的外围涂抹润滑油减少摩擦,但是在使用过久后,端口润滑油部分就会逐渐失去效果,因此需要定期对转子进行润滑操作,但传统的转子润滑方式需要将电机外壳拆卸进行涂抹润滑,过程较为繁琐且反复拆卸容易对电机零部件造成损伤,不符合实际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存的电机转子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少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摩擦力,通常会在转子的外围涂抹润滑油减少摩擦,但是在使用过久后,端口润滑油部分就会逐渐失去效果,因此需要定期对转子进行润滑操作,但传统的转子润滑方式需要将电机外壳拆卸进行涂抹润滑,过程较为繁琐且反复拆卸容易对电机零部件造成损伤,不符合实际的需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包括定子主体和第一固定块,所述定子主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子主体,所述转子主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块;
[0005]所述拨块的外壁设置为圆弧外形,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壁穿插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板,所述导杆的外壁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压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设置为圆弧外形。
[000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定子主体的外壁与第一固定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壁开设有进油槽。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油槽的底端设置有储油槽,所述进油槽的内壁安装有单向阀。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储油槽穿插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板。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压板的外轮廓与储油槽的内轮廓相配套。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输油管道,所述输油管道的外侧安装有输油压力阀。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输油管道贯穿定子主体。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输油管道的端部与转子主体呈水平方向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中,在使用该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时,当转子主体转动过程中,转子主体外壁的拨块跟随转子主体转动,此时拨块随着转动不断的接触第二固定块的端部,此时拨块的圆弧外形和第二固定块端部的圆弧外形接触后,给予第二固定块向上移动的作用力,此时第二固定块向上挤压导杆,导杆带着第一压板挤压复位弹簧产生位移,此时导杆另一端的第二压板在储油槽的内部移动,增加储油槽内部的压强,直至储油槽内部压强达到输油压力阀的压力临界值,储油槽内的润滑油即可输送进输油管道内,再由输油管道将润滑油输送到转动过程中的转子表面进行润滑。
[0015]本技术中,在使用该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时,当储油槽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可通过进油槽向储油槽内进行补充,并且进油槽内壁设置的单向阀可防止润滑油反向外溢。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剖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定子主体;2、转子主体;3、第一固定块;4、进油槽;5、储油槽;6、单向阀;7、拨块;8、固定框;9、导杆;10、第一压板;11、复位弹簧;12、第二固定块;13、第二压板;14、输油管道;15、输油压力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本实施例意在促进解决现存的电机转子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少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摩擦力,通常会在转子的外围涂抹润滑油减少摩擦,但是在使用过久后,端口润滑油部分就会逐渐失去效果,因此需要定期对转子进行润滑操作,但传统的转子润滑方式需要将电机外壳拆卸进行涂抹润滑,过程较为繁琐且反复拆卸容易对电机零部件造成损伤,不符合实际的需要的问题,请参阅图1
‑
图4,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包括定子主体1和第一固定块3,定子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子主体2,转子主体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
拨块7;
[0024]拨块7的外壁设置为圆弧外形,第一固定块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8,固定框8的内壁穿插连接有导杆9,导杆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板10,导杆9的外壁套设有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一端与第一压板10的外壁固定连接,导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2,第二固定块12的下表面设置为圆弧外形。
[0025]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该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时,当转子主体2转动过程中,转子主体2外壁的拨块7跟随转子主体2转动,此时拨块7随着转动不断的接触第二固定块12的端部,此时拨块7的圆弧外形和第二固定块12端部的圆弧外形接触后,给予第二固定块12向上移动的作用力,此时第二固定块12向上挤压导杆9,导杆9带着第一压板10挤压复位弹簧11产生位移,此时导杆9另一端的第二压板13在储油槽5的内部移动,增加储油槽5内部的压强,直至储油槽5内部压强达到输油压力阀15的压力临界值,储油槽5内的润滑油即可输送进输油管道14内,再由输油管道14将润滑油输送到转动过程中的转子表面进行润滑。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意在促进解决现存的电机转子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少转子与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包括定子主体(1)和第一固定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子主体(2),所述转子主体(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块(7);所述拨块(7)的外壁设置为圆弧外形,所述第一固定块(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8),所述固定框(8)的内壁穿插连接有导杆(9),所述导杆(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板(10),所述导杆(9)的外壁套设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的一端与第一压板(10)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杆(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2),所述第二固定块(12)的下表面设置为圆弧外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主体(1)的外壁与第一固定块(3)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3)的外壁开设有进油槽(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转子连接部件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宝怀,顾正东,张建国,郁玉香,严建萍,陆美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浩正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