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06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4
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以有效衰减来自地震波的大位移震动能量,降低地震波对轨道结构的破坏。包括在基础上方沿线路方向连续铺设的轨道板,各轨道板底面上,在纵向端部具有向下凸起的横向支撑块,在横向端部具有向下凸起的纵向支撑块,在基础顶面上对应设置供横向支撑块、纵向支撑块嵌入的横向凹槽,纵向凹槽。基础顶面上在与各轨道板中央部位相对应处设置中间凹槽,各中间凹槽内设置弹簧振子,在轨道板纵向端部于轨道板、基础之间设置滑动式振子。弹簧振子的主体为大质量块,其纵向两侧、横向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纵向弹簧、横向弹簧,横向弹簧与同侧纵向支撑块固定连接,纵向弹簧通过穿过横向支撑块的连接杆与滑动式振子固定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抵抗地震无砟轨道,特别是适用于地震步频发地区的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

技术介绍

[0002]轨道结构直接承受来自列车荷载,并把它传递给路基或桥隧等线下基础。轨道结构必须坚固稳定,具有正确的几何形位,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0003]在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因地震造成轨道结构破坏诸如轨道板开裂、钢轨扭曲等,会直接威胁列车的安全运行。由于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变形较大,因此桥上无砟轨道结构的破坏犹为突出。
[0004]在授权公告号CN201305796Y的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抗震轨道板,该抗震轨道板是在轨道板两侧分别设置承轨台,轨道板两端头取消凸形挡台,承轨台上无凸型挡台,轨道板铺设于底座上,并在轨道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树脂砂浆层,树脂砂浆层与轨道板与底座粘接,树脂砂浆层厚度为15

30mm。通过树脂砂浆层将整个轨道系统强结合为一个整体,使轨道结构不因为基础的震动而发生相对位移,提高轨道结构抗震减震性能。
[0005]在申请公布号CN114214876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抗地震无砟轨道结构,结构上包括底座板和位于其上方的轨道板,底座板和轨道板沿线路方向成组设置,所述底座板、轨道板的纵向端部呈阶梯状,相对应的轨道板台阶面、底座板下台阶面之间固定安装抗震元件,该抗震元件由横向间隔设置的减震器和设置在横向相邻两减震器之间的横向连接杆构成,横向连接杆将各减震器连接为一体。相邻两组底座板和轨道板之间设置具有阻尼的纵向连接器,将纵向相邻的减震器连接为一体。
[0006]在现有已公开的专利文献中,抗震轨道结构多以抵抗来自列车的振动荷载,或者降低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作用下的振动。针对地震作用下来自下部基础的震动,降低地震波对轨道结构的破坏却鲜有报道,且目前我国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暂未考虑抗震设计措施。桥梁结构在抗震设计按照“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水准设防,开展地震作用下的的抗震无砟轨道结构研究与之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以有效衰减来自地震波的大位移震动能量,降低地震波对轨道结构的破坏。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包括在基础上方沿线路方向连续铺设的轨道板,其特征是:各所述轨道板底面上,在纵向端部具有向下凸起的横向支撑块,在横向端部具有向下凸起的纵向支撑块,在基础顶面上对应设置供横向支撑块、纵向支撑块嵌入的横向凹槽,纵向凹槽;所述基础顶面上在与各轨道板中央部位相对应处设置中间凹槽,各中间凹槽内设置弹簧振子,在轨道板纵向端部于轨道板、基础之间设置滑动式振子;所述弹簧振
子的主体为大质量块,其纵向两侧、横向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纵向弹簧、横向弹簧,横向弹簧与同侧纵向支撑块固定连接,纵向弹簧通过穿过横向支撑块的连接杆与滑动式振子固定连接。
[0010]所述滑动式振子于相邻轨道板下跨伸缩缝设置,相邻轨道板下的弹簧振子通过滑动式振子形成串联。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0012]一、通过在轨道板下部设置弹簧振子与两端设置滑动式振子,通过弹簧振子与滑动式振子的大位移振动,实现对地震波能量的耗散,保护地震作用下的轨道结构受到极小的破坏,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0013]二、通过弹簧振子的位移振动实现耗能,实质上为被动式减振,可根据地震烈度灵活增减个数,特别是相邻轨道板之间串联形成大整体减振结构,安装灵活,抗震效果明显。
[0014]三、针对轨道板及下部基础的创新,其结构简单易行,安装施工方便,轨道板在厂内预制成整体,现场放置于基础的凹槽内,同时实现对轨道板的定位与固定。
附图说明
[0015]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七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相邻轨道板的组装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的纵断面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中轨道板的立体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中基础的立体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中弹簧振子的立体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中弹簧振子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0022]图7是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中滑动式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轨道板10,横向支撑块11,纵向支撑块12,基础20,横向凹槽21,纵向凹槽22,中间凹槽23,弹簧振子31,纵向弹簧32,横向弹簧33,调整垫板34,滑动式振子41,摩擦垫板42,箱体43,连接杆4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参照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包括在基础20上方沿线路方向连续铺设的轨道板10。各所述轨道板10底面上,在纵向端部具有向下凸起的横向支撑块11,在横向端部具有向下凸起的纵向支撑块12,在基础20顶面上对应设置供横向支撑块11、纵向支撑块12嵌入的横向凹槽21,纵向凹槽22。所述基础20顶面上在与各轨道板10中央部位相对应处设置中间凹槽23,各中间凹槽23内设置弹簧振子31,在轨道板10纵向端部于轨道板10、基础20之间设置滑动式振子41。所述弹簧振子31的主体为大质量块,其纵向两侧、横向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纵向弹簧32、横向弹簧33,横向弹簧33与同侧纵向支撑块12固定连接,纵向弹簧32通过穿过横向支撑块11的连接杆44与滑动式振子41固定连接。在大地震作用下,通过大质量的弹簧振子31与滑动式振子41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弹簧振子31的纵横向摆动,有效衰减来自地震波的大位移震动能量,实现对地震波能量的耗散,降低地震波对
轨道结构的破坏。
[0026]参照图1和图2,所述滑动式振子41于相邻轨道板10下跨伸缩缝设置,相邻轨道板10下的弹簧振子31通过滑动式振子41形成串联,实现串联减震,提高整体减震效果。
[0027]参照图2,所述纵向凹槽22底面上及所对应的轨道板10底面上固定设置调整垫板34,该对调整垫板34与弹簧振子31主体的顶面、底面形成滑动摩擦副。该对调整垫板34用以调整弹簧振子32与轨道板10、基础20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滑动式振子41形成的滑动摩擦副也可进一步耗散地震波能量。
[0028]参照图2和图7,所述滑动式振子41安装于箱体43内,箱体43位于横向支撑块11的外侧,在轨道板10底面上、基础20顶面上设置摩擦垫板42,该对摩擦垫板42与箱体43的顶面、底面形成滑动摩擦副,滑动式振子41与箱体43内壁形成滑动摩擦副,实现滑动式减振。
[0029]参照图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纵向弹簧32沿轨道板10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包括在基础(20)上方沿线路方向连续铺设的轨道板(10),其特征是:各所述轨道板(10)底面上,在纵向端部具有向下凸起的横向支撑块(11),在横向端部具有向下凸起的纵向支撑块(12),在基础(20)顶面上对应设置供横向支撑块(11)、纵向支撑块(12)嵌入的横向凹槽(21),纵向凹槽(22);所述基础(20)顶面上在与各轨道板(10)中央部位相对应处设置中间凹槽(23),各中间凹槽(23)内设置弹簧振子(31),在轨道板(10)纵向端部于轨道板(10)、基础(20)之间设置滑动式振子(41);所述弹簧振子(31)的主体为大质量块,其纵向两侧、横向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纵向弹簧(32)、横向弹簧(33),横向弹簧(33)与同侧纵向支撑块(12)固定连接,纵向弹簧(32)通过穿过横向支撑块(11)的连接杆(44)与滑动式振子(41)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振式抗震无砟轨道,其特征是:所述滑动式振子(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毅曾永平谭庆胡连军陈克坚杨国静杨文茂蔡文锋庞林刘力维温炎丰张威风林红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