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涉及化学实验技术领域,包括冷凝器、双冷却模块、冷却水箱、循环水泵和控制模块,所述冷凝器冷凝水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双冷却模块连通,且双冷却模块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箱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冷却水箱侧下方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抽水端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器冷凝水进液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在原有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增设一套冷却循环装置,该装置整体相对较小,能够适应极狭小空间内的操作需求,无需改变实验装置原有仪器布局,实现不利用自来水或无自来水的情况下,用极少量水循环利用,完成实验过程的冷却降温,顺利进行实验,可节省大量水资源。可节省大量水资源。可节省大量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学实验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学实验室中,经常进行一些需要冷却装置的反应,以蒸馏为例,经过冷凝管的冷凝水既没有被污染也通常不会温度太高,但通常为实验安全着想,冷凝水会直接排放,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水资源浪费。
[0003]申请号202110063027.5公开的化工工艺实验室循环冷却水节水装置,通过一个加装变频器的水泵从储水的水箱抽水,并设置有压力表控制冷却水流速,冷凝管排出的冷却水回流到水箱,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申请号201210429578.X公开的一种小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设备,整个设备为一个箱体状,由穿孔板隔开分上下两部分,上部装有填料,下部储放冷却水,热水由上部流经填料扩大散热面积,蒸发散热,冷水流入下部储水箱,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0004]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没有注意到以下问题:1.该方案冷却水循环利用程度不高,虽有减少用水量,但仍显不足;2.冷却机制一般,冷却效率不高,连续工作时容易出现冷却能力不足的现象,且冷却模块体积较大,无法适应狭小空间实验操作。
[0005]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解决了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器、双冷却模块、冷却水箱、循环水泵和控制模块,所述冷凝器冷凝水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双冷却模块连通,且双冷却模块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箱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冷却水箱侧下方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抽水端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器冷凝水进液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冷却模块、温度传感器和循环水泵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双冷却模块包括降温连接管,所述降温连接管顶部固定有上散热铝片,且上散热铝片上部固定安装有上散热风扇,所述降温连接管底部固定有下散热铝片,且下散热铝片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散热风扇,所述降温连接管与下散热铝片之间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
[0009]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主板、显示屏模块和温控模块和按键设置模块,所述单片机控制主板分别与显示屏模块和温控模块和按键设置模块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单片机控制主板分别与上散热风扇、半导体制冷片、下散热风扇和循环水泵电性连接,且单片机控制主板通过温控模块与温度传感器电性控制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设置有变频器模块,且控制模块通过变频器模块与循环水泵电性控制连接。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在原有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增设一套冷却循环装置,该装置整体相对较小,占用空间小,能够适应极狭小空间内的操作需求,无需改变实验装置原有仪器布局,实现不利用自来水或无自来水的情况下,用极少量水循环利用,完成实验过程的冷却降温,顺利进行实验,可节省大量水资源。
[0014]本技术提供,循环冷却装置采用风冷系统和半导体冷却系统的双主动冷却,即可单一使用,必要时也可双冷却系统同时工作,冷却效率更高,保证实验所需冷却量。
[0015]本技术提供,控制主板采用单片机控制主板控制,用显示屏模块显示水箱中冷却水温度,可以通过温控器模块设置温度,单片机控制主板通过控制水泵和双散热系统工作状态,达到冷却所需温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整体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1、上散热风扇;2、半导体制冷片;3、上散热铝片;4、下散热风扇;5、下散热铝片;6、冷却水箱;7、温度传感器;8、循环水泵;9、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一种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器9、双冷却模块、冷却水箱6、循环水泵8和控制模块,冷凝器9冷凝水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双冷却模块连通,且双冷却模块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6的进水口连通,冷却水箱6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且冷却水箱6侧下方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8抽水端连通,循环水泵8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器9冷凝水进液口连通,控制模块与冷却模块、温度传感器7和循环水泵8电性连接。
[0019]其中,冷却水箱6为一个封闭式储水箱,内部储水量通常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留有一部分空间以适应冷却水的热胀冷缩。
[0020]其中,将酒精灯点燃对蒸馏烧瓶内部液体进行加热,加热的液体汽化流出,进入冷凝器9换热,蒸汽转化成液体流入到锥形瓶中,其中冷凝器9通过循环冷却装置进行循环降温使用。
[0021]具体的,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工作,循环水泵8将冷却水箱6中的冷却水抽取输送到冷凝器9中循环流动,与经过冷凝器9的蒸汽换热,加热的冷却水流出冷凝器9,进入到双冷却模块换热降温,最后降温的冷却水重新输入到冷却水箱6中,形成闭环循环,并通过温度传感器7检测温度,将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在原有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增设一套冷却循环装置,该装置整体相对较小,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使用,无需改变实验装置原有仪器布局,实现不利用自来水或无自来水的情况下,用极少量水循环利用,完成实验过程的冷却降温,顺利进行实验,可节省大量水资源。
[0022]本实施例中,双冷却模块包括降温连接管,降温连接管顶部固定有上散热铝片3,且上散热铝片3上部固定安装有上散热风扇1,降温连接管底部固定有下散热铝片5,且下散热铝片5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散热风扇4,降温连接管与下散热铝片5之间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2。
[0023]具体的,加热的冷却水流出冷凝器9,进入到降温连接管中,通过连接的上散热铝片3和下散热铝片5换热降温,上散热铝片3和下散热铝片5的热空气再通过上散热风扇1和下散热风扇4吹风散热,最后降温的冷却水重新输入到冷却水箱6中,风冷换热过程中,温度传感器7检测冷却水箱6中的冷却水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值时,单片机控制主板通过温控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2工作,通过上散热风扇1和下散热风扇4配合,实现对加热冷却水高效降温,保证实验所需冷却量。
[0024]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主板、显示屏模块和温控模块和按键设置模块,单片机控制主板分别与显示屏模块和温控模块和按键设置模块电性连接,单片机控制主板分别与上散热风扇1、半导体制冷片2、下散热风扇4和循环水泵8电性连接,且单片机控制主板通过温控模块与温度传感器7电性控制连接。
[0025]具体的,将控制模块连接电源,通过按键设置模块输入指令,使其单片机控制主板控制上散热风扇1和下散热风扇4风冷散热工作,通过温度传感器7检测冷却水箱6内部冷却水温度,将信号发送给单片机控制主板,单片机控制主板进行处理,在显示屏模块显示温度值,温度传感器7检测冷却水箱6中的冷却水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值时,单片机控制主板通过温控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器(9)、双冷却模块、冷却水箱(6)、循环水泵(8)和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9)冷凝水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双冷却模块连通,且双冷却模块通过管道与冷却水箱(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箱(6)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且冷却水箱(6)侧下方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8)抽水端连通,所述循环水泵(8)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器(9)冷凝水进液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冷却模块、温度传感器(7)和循环水泵(8)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实验室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冷却模块包括降温连接管,所述降温连接管顶部固定有上散热铝片(3),且上散热铝片(3)上部固定安装有上散热风扇(1),所述降温连接管底部固定有下散热铝片(5),且下散热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康,于凌宇,管尊彬,卢胜强,王有涛,沈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卓建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