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88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纱、织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包括涤纶纤维机构,所述第三涤纶纤维卡合连接在最底部第二涤纶纤维的下侧,所述涤纶纤维机构上绕有第二天然胡麻纤维。该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该装置是使用天然胡麻纤维和低温熔点特种涤纶纤维进行特殊比例混纺纱线,按照特殊工艺组织织造成布,然后单向加热辊压成型,产品微观结构上,低温熔点涤纶纤维被融化并挤压成竹叶状形态且彼此成鱼鳞或瓦片排列方式,单向相互叠压,因此当液体喷洒到表面时,直接因光滑的表面及鳞片排布而流下,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同时此结构使得面料容易清洁不易沾污。污。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织造
,具体为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装饰要求也越来越讲究,同时装饰布也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此装饰布的种类也很多,日常我们家居生活中较常见的装饰面料有墙布、窗帘、沙发布和床上用品等。
[0003]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装饰用布主要应用于墙布、窗帘布等产品,但产品功能单一、应用场景死板,少见具备防水、易清洁、吸湿排水且天然抗菌的多功能、潮湿多污环境下专用的装饰用布,部分产品具备防水功能则是使用的疏水涂层,不具备物理结构防水,而疏水涂层物质功能时效短,容易失效,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装饰用布主要应用于墙布、窗帘布等产品,但产品功能单一、应用场景死板,少见具备防水、易清洁、吸湿排水且天然抗菌的多功能、潮湿多污环境下专用的装饰用布,部分产品具备防水功能则是使用的疏水涂层,不具备物理结构防水,而疏水涂层物质功能时效短,容易失效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包括涤纶纤维机构,所述涤纶纤维机构贯穿第一涤纶纤维、第二涤纶纤维和第三涤纶纤维,所述第一涤纶纤维卡合连接在最顶部第二涤纶纤维的上侧,所述第三涤纶纤维卡合连接在最底部第二涤纶纤维的下侧,所述涤纶纤维机构上绕有第二天然胡麻纤维。
[0006]优选的,所述涤纶纤维机构包括钢丝柱,且钢丝柱的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天然胡麻纤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柱对第一天然胡麻纤维起到限位的作用。
[0008]优选的,所述钢丝柱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与第一天然胡麻纤维相互错开,所述限位杆周向均匀分布在钢丝柱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可引导第一天然胡麻纤维呈螺旋分布在钢丝柱上。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涤纶纤维的底部和第二涤纶纤维的底部均固定有倒齿,所述第二涤纶纤维的顶部和第三涤纶纤维的顶部均开设有倒槽,所述第一涤纶纤维上的倒齿卡合连接在最顶部第二涤纶纤维上的倒槽内,所述第二涤纶纤维上的倒齿卡合连接在相邻第二涤纶纤维上的倒槽内,最底部所述第二涤纶纤维上的倒齿卡合连接在第三涤纶纤维上的倒槽内。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齿可加强第一涤纶纤维、第二涤纶纤维和第三涤纶纤维之间的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天然胡麻纤维蛇形缠绕在所有的涤纶纤维机构上,且相邻两个第二天然胡麻纤维的缠绕方向相反。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天然胡麻纤维具有天然抗菌、吸湿排水功能。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涤纶纤维、第二涤纶纤维和第三涤纶纤维均呈竹叶状形态且彼此成鱼鳞或瓦片排列方式。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涤纶纤维、第二涤纶纤维和第三涤纶纤维单向相互叠压优选的,所述第二天然胡麻纤维与第二涤纶纤维上下交错分布。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错分布的第二天然胡麻纤维和第二涤纶纤维可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能够达到防水、不易挂尘、不易受污且易清洁的目的,该装置是使用天然胡麻纤维和低温熔点特种涤纶纤维进行特殊比例混纺纱线,按照特殊工艺组织织造成布,然后单向加热辊压成型,产品微观结构上,低温熔点涤纶纤维被融化并挤压成竹叶状形态且彼此成鱼鳞或瓦片排列方式,单向相互叠压,因此当液体喷洒到表面时,直接因光滑的表面及鳞片排布而流下,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同时此结构使得面料容易清洁不易沾污;2、该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能够达到抗菌、防霉、抑螨和微观双重吸湿排水的目的,胡麻纤维以脉络状结构存在该装置中,具有多孔结构且富含有麻甾醇、黄酮、酚类物质等成份,具有天然抗菌、吸湿排水功能,与此同时,鳞片状分布的低温熔点涤纶叠压之间的微细空间,也会形成毛细效应和虹吸效应,从而加大吸湿排水功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涤纶纤维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钢丝柱与第一天然胡麻纤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涤纶纤维机构;101、钢丝柱;102、第一天然胡麻纤维;103、限位杆;2、第一涤纶纤维;3、第二涤纶纤维;4、第三涤纶纤维;5、倒齿;6、倒槽;7、第二天然胡麻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包括涤纶纤维机构1,涤纶纤维机构1贯穿第一涤纶纤维2、第二涤纶纤维3和第三涤纶纤维4,第一涤纶纤维2卡合连接在最顶部第二涤纶纤维3的上侧,第三涤纶纤维4卡合连接在最底部第二涤纶纤维3的下侧,涤纶纤维机构1上绕有第二天然胡麻纤维7。
[0022]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涤纶纤维机构1包括钢丝柱101,且钢丝柱101的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天然胡麻纤维102,钢丝柱101对第一天然胡麻纤维102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保证第一天然胡麻纤维102能够呈螺旋状稳定的缠绕在钢丝柱101上。
[0023]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钢丝柱101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杆103,且限位杆103与第一天然胡麻纤维102相互错开,限位杆103周向均匀分布在钢丝柱101上,周向均匀分布的限位杆103能够更好的错开第一天然胡麻纤维102,且更好的支撑限位住第一天然胡麻纤维102。
[0024]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涤纶纤维2的底部和第二涤纶纤维3的底部均固定有倒齿5,第二涤纶纤维3的顶部和第三涤纶纤维4的顶部均开设有倒槽6,第一涤纶纤维2上的倒齿5卡合连接在最顶部第二涤纶纤维3上的倒槽6内,第二涤纶纤维3上的倒齿5卡合连接在相邻第二涤纶纤维3上的倒槽6内,最底部第二涤纶纤维3上的倒齿5卡合连接在第三涤纶纤维4上的倒槽6内,第一涤纶纤维2、第二涤纶纤维3和第三涤纶纤维4单向相互叠压,第一涤纶纤维2上的倒齿5卡合连接在最顶部第二涤纶纤维3上的倒槽6内,相邻两个第二涤纶纤维3之间通过倒齿5卡合连接在一起,最底部第二涤纶纤维3上的倒齿5卡合连接在第三涤纶纤维4上的倒槽6内,第一涤纶纤维2、第二涤纶纤维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包括涤纶纤维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机构(1)贯穿第一涤纶纤维(2)、第二涤纶纤维(3)和第三涤纶纤维(4),所述第一涤纶纤维(2)卡合连接在最顶部第二涤纶纤维(3)的上侧,所述第三涤纶纤维(4)卡合连接在最底部第二涤纶纤维(3)的下侧,所述涤纶纤维机构(1)上绕有第二天然胡麻纤维(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机构(1)包括钢丝柱(101),且钢丝柱(101)的外侧螺旋缠绕有第一天然胡麻纤维(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柱(101)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杆(103),且限位杆(103)与第一天然胡麻纤维(102)相互错开,所述限位杆(103)周向均匀分布在钢丝柱(10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竹叶型纤维鳞状分布、单向防水吸排天然抗菌装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涤纶纤维(2)的底部和第二涤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方初周全宝李哲刘皓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得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