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及车辆,包括吊装于纵梁下方的安装框、安装于安装框上的电池包以及连接于安装框上的伸缩锁定件;电池包的顶部设有用于避让纵梁的避让腔,电池包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侧挂块;安装框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置腔,安装框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承托条,承托条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将电池包的侧挂块从安装孔处向上推送,使电池包进入安装框的容置腔内,利用承托条承托侧挂块、并通过伸缩锁定件锁定侧挂块的前后位置,使电池包得到有效限位,上述结构实现了车辆底部空间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电池包安拆的便利性,降低了更换电池包的操作难度。降低了更换电池包的操作难度。降低了更换电池包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换电结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重卡的电池一般安装在驾驶室的后面或底部纵梁的两侧,即后背式或侧挂式安装结构。目前,为了满足整车电量要求,多采用多个电池包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满足纯电重卡的电量需求。后背装式安装不仅占用了驾驶室后方较大的载货空间,同时还使整车重心大大增高,影响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而侧挂式安装结构受制于车下纵梁的影响,对车下空间的利用率较低,难以满足大体积电池包的安装需求,同时,电池包更换时操作步骤也较为复杂,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及车辆,能够方便地进行电池包的快速安装,实现了车辆底部空间的充分利用,提高了换电的便利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包括吊装于纵梁下方的安装框、安装于安装框上的电池包以及连接于安装框上、且用于锁定电池包前后位置的伸缩锁定件;
[0005]电池包的顶部设有用于避让纵梁的避让腔,电池包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侧挂块;安装框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置腔,安装框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承托侧挂块的承托条,承托条上设有上下贯通以供侧挂块上移至进入容置腔内的安装孔,伸缩锁定件能够下移至抵压于侧挂块的前侧或后侧以限位电池包的前后位置。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包的侧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延伸条,侧挂块连接于延伸条的外侧、且侧挂块在延伸条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安装孔与侧挂块一一对应设置。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框包括底框、两个分别位于底框上方两侧的顶框以及若干个用于连接于顶框和底框的立柱,两个顶框对称位于两个纵梁的外侧、且分别与两个纵梁一一对应连接。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框的两侧还分别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前后两个立柱之间的限位立杆,侧挂块能够前后移动至与限位立杆接触、并限位于伸缩锁定件和限位立杆之间。
[0009]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限位立杆之间还设有位于侧挂块上方以限位侧挂块上下位置的限位纵杆,底框的顶面上设有与限位立杆相邻设置的防滑垫层,防滑垫层用于承托于侧挂块的下方。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顶框上设有第一加强杆组,顶框和底框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组,第二加强杆组靠近顶框的前侧设置或靠近顶框的后侧设置,或者第二加强杆组
设有两组,两组第二加强杆组分别靠近顶框的前侧和后侧设置,第一加强杆组和第二加强杆组分别包括至少两个交叉设置的连接杆。
[0011]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还包括垂直于纵梁的走向设置于纵梁下方、且用于连接于相邻两个立柱的连接横梁,连接横梁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横梁分别位于电池包的前后两侧。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伸缩锁定件包括连接于安装框顶部、且向下延伸的伸缩件以及连接于伸缩件的延伸端、且用于与侧挂块的前侧面或后侧面抵接的抵压块。
[0013]一些实施例中,伸缩锁定件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有两组,每组伸缩锁定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纵梁两侧的伸缩锁定件。
[0014]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将电池包的侧挂块从安装孔处向上推送,使电池包进入安装框的容置腔内,避让腔形成对纵梁的结构避让,实现车辆底部空间的充分利用,利用承托条承托侧挂块、并通过伸缩锁定件锁定侧挂块的前后位置,使电池包得到有效限位,上述结构实现了车辆底部空间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电池包安拆的便利性,降低了更换电池包的操作难度。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上述车辆包括车辆底部换电总成。上述车辆将电池包设置在纵梁下方的安装框上,电池包的侧挂块从安装孔上移推入,沿前后方向推移到位后利用伸缩锁定件锁定,保证了电池包安装的可靠性,避让腔能够形成对纵梁的有效避让,节省了车下空间的占用,便于进行电池包的安装和拆卸,提高了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安装框、伸缩锁定件以及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3]1、安装框;11、底框;111、防滑垫层;12、顶框;13、立柱;131、加强柱;14、承托条;141、安装孔;15、限位立杆;16、第一加强杆组;161、连接杆;17、第二加强杆组;18、连接横梁;19、限位纵杆;2、电池包;21、避让腔;22、侧挂块;23、延伸条;3、伸缩锁定件;31、伸缩件;32、抵压块;4、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术语“前”、“后”与车身前后方向
相同,“左”、“右”与车身左右方向相同,“上”、“下”与车身上下方向相同;术语“内”指的是朝向车身中轴线的方向,术语“外”指的是背离车身中轴线的方向,其中,车身中轴线平行于车身前后方向。其余方位词,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顺时针”、“逆时针”、“高”、“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及车辆进行说明。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包括吊装于纵梁4下方的安装框1、安装于安装框1上的电池包2以及连接于安装框1上、且用于锁定电池包2前后位置的伸缩锁定件3;
[0027]电池包2的顶部设有用于避让纵梁4的避让腔21,电池包2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侧挂块22;安装框1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置腔,安装框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承托侧挂块22的承托条14,承托条14上设有上下贯通以供侧挂块22上移至进入容置腔内的安装孔141,伸缩锁定件3能够下移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于纵梁下方的安装框、安装于所述安装框上的电池包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框上、且用于锁定所述电池包前后位置的伸缩锁定件;所述电池包的顶部设有用于避让纵梁的避让腔,所述电池包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侧挂块;所述安装框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置腔,所述安装框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承托所述侧挂块的承托条,所述承托条上设有上下贯通以供所述侧挂块上移至进入所述容置腔内的安装孔,所述伸缩锁定件能够下移至抵压于所述侧挂块的前侧或后侧以限位所述电池包的前后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的侧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延伸条,所述侧挂块连接于所述延伸条的外侧、且所述侧挂块在所述延伸条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侧挂块一一对应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包括底框、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底框上方两侧的顶框以及若干个用于连接于所述顶框和所述底框的立柱,两个所述顶框对称位于两个所述纵梁的外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一一对应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部换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的两侧还分别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前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限位立杆,所述侧挂块能够前后移动至与所述限位立杆接触、并限位于所述伸缩锁定件和所述限位立杆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凌添,李光,
申请(专利权)人:如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