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负载模拟检测技术领域,提出了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右侧壁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圆板的顶端设置有夹持机构,其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固定检测电机本体,且检测电机本体的输出端外表面设置有反光片,通过设置调节机构,经过第二电机的运行,以及轴柱、右转轮、皮带、左转轮之间的配合,进而使转动柱转动,能够使圆板上夹持的检测电机本体转动,进行角度的调节,便于每个检测电机本体移动至齿条筒的一侧对齐,便于检测工作,实现了多工位的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节省人力。节省人力。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负载模拟检测
,具体的,涉及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伺服电机可以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在伺服电机在销售时,需要对伺服电机的负载能力进行检测。
[0003]现有的可参考授公告号为:CN21674800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负载检测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伺服电机负载检测装置,在需要对伺服电机本体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手动驱动机构内部零件即可带动齿牙杆进行运作,完成对齿牙杆顶部的伺服电机本体的移动,该操作简单方便,且配合螺纹结构可避免因伺服电机本体的重量使得手动驱动机构内部零件自转,同时滑动机构内部零件的设计使得在对伺服电机位置进行调节时更加的稳定,便于后续对不同型号伺服电机负载的检测。
[0004]现有的负载模拟装置在大批量检测时,需要工作人员一个一个的将所需检测的电机放置在装置上检测,在操作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来回取放,非常的不便,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该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右侧壁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圆板的顶端设置有夹持机构,其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固定检测电机本体,且检测电机本体的输出端外表面设置有反光片;
[0007]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所述立板的右侧壁下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上方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及下方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均与齿条筒的右侧上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筒的外侧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0008]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所述底座的上方且远离立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
[0009]优选的,所述齿条筒与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所述底座的顶端中部经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顶端与圆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的外部固定设置有左转轮,所述底座
的顶端且远离转动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轴柱,所述轴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右转轮,所述右转轮与左转轮之间经过皮带构成传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所述圆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U型板,四个所述U型板的内部上方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柱,四个所述U型板的内部下方均经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四个所述U型板的侧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四个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均与四个丝杆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导向柱及丝杆的外部均套有两个移动板,八个所述移动板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八个所述连接座的上均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二伸缩杆,八组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夹块,八组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外部均设置有弹簧。
[0012]优选的,四个所述U型板之间为等距设置。
[0013]优选的,八个所述移动板的上方均开设有与四个所述导向柱的外部大小相互适配的通孔,八个所述移动板的下方均开设有四个丝杆外表面相互匹配的螺纹孔。
[00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5]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检测机构及夹持机构,将检测电机本体放置在U型板内部中间位置处,经过第三电机的正向运行,其两个移动板均在丝杆及导向柱的外部相互靠近移动,进而使两个夹块相互靠近,能够使检测电机本体进行固定,可在检测时,更加稳定,提高了检测的精度,使用便捷,以及经过第一电机的运行,使齿轮驱使齿条筒右移,能够使齿条筒移动在检测电机本体的输出端外表面,根据光电传感器及反光片的配合,便于进行负载模拟检测,负载模拟检测便捷,检测稳定效果好。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调节机构,经过第二电机的运行,以及轴柱、右转轮、皮带、左转轮之间的配合,进而使转动柱转动,能够使圆板上夹持的检测电机本体转动,进行角度的调节,便于每个检测电机本体移动至齿条筒的一侧对齐,便于检测工作,实现了多工位的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的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2、立板;3、检测机构;301、第一伸缩杆;302、连接板;303、连接柱;304、齿条筒;305、光电传感器;306、第一电机;307、连接轴;308、齿轮;4、圆板;5、调节机构;501、转动柱;502、左转轮;503、第二电机;504、轴柱;505、右转轮;506、皮带;6、夹持机构;601、U型板;602、导向柱;603、丝杆;604、第三电机;605、移动板;606、连接座;607、第二伸缩杆;608、夹块;609、弹簧;7、检测电机本体;8、反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板2,立板2的右侧壁设置有检测机构3,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圆板4,圆板4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5;
[0026]检测机构3包括:立板2的右侧壁下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伸缩杆301,两个第一伸缩杆301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02,上方连接板302的底端及下方连接板30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03,两个连接柱303的一端均与齿条筒304的右侧上下端固定连接,齿条筒304的外侧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05。
[0027]检测机构3还包括:底座1的上方且远离立板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板(2),所述立板(2)的右侧壁设置有检测机构(3),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圆板(4),所述圆板(4)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5),所述圆板(4)的顶端设置有夹持机构(6),其夹持机构(6)用于夹持固定检测电机本体(7),且检测电机本体(7)的输出端外表面设置有反光片(8);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所述立板(2)的右侧壁下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伸缩杆(301),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301)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02),上方所述连接板(302)的底端及下方所述连接板(30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03),两个所述连接柱(303)的一端均与齿条筒(304)的右侧上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筒(304)的外侧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3)还包括:所述底座(1)的上方且远离立板(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06),所述第一电机(30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07),所述连接轴(3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3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筒(304)与齿轮(308)之间为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伺服多工位负载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所述底座(1)的顶端中部经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柱(501),所述转动柱(501)的顶端与圆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雷,金友仲,李围,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中科领航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