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35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包括连续性布本体,连续性布本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热压形成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以及未热压处的单片清洁布;条状化纤面料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去污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粘结层;粘结层为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的具有连续的毛圈组织的第一毛圈层,去污层为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未磨毛且毛圈高度为3~8mm;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经磨毛形成向外蓬松伸张的毛绒,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优点是成本低、方便取用,方便更换。方便更换。方便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拖把布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平板拖把的拖把清洁布。这种拖把清洁布为纤维纺织布,其适用于干拖和湿拖,且制作成本低,撕拉使用方便。

技术介绍

[0002]平板拖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下端的拖头,拖头包括拖板和连接于拖板下方的清洁布。现有的清洁布主要有几类,一类是通过夹持部与拖板夹住的无纺布,另一个是通过魔术贴与拖板粘合的多层纺织布,此外还有无纺布、皮革、纺织布等面料缝合的复合面料。
[0003]无纺布类的清洁布较薄、耐磨性差、吸水性差、清洁能力也比较差,一般仅适用于较为清洁且表面光滑的地面。但其制作成本低,经济实惠,可被作为一次性使用。
[0004]授权公布号为CN210871362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拖把布,由吸水纤维和清洁纤维组成,将吸水纤维制成吸水纤维层,将清洁纤维缝编至吸水纤维层制成一次性拖把布;吸水纤维为天然纤维;吸水纤维层的上表面、下表面均缝编有一层无纺布层;清洁纤维为超细纤维;将清洁纤维缝编至吸水纤维层并在吸水纤维层的表面形成均匀布置的毛圈。
[0005]申请公布号CN112545405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拖把布,包括擦拭层和吸水层,擦拭层与吸水层通过胶粘复合或者热熔复合;擦拭层为砂状的发泡棉层或者织物与发泡棉的结合层或者胶丝层或者胶丝与发泡棉的结合层;吸水层为发泡棉层。
[0006]申请公布号CN1894453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拖把布,刚性纤维以及高吸收性纤维进行机织/针织并加工,使由刚性纤维聚集而成的刚性纤维区和由高吸收性纤维聚集而成的超吸收性纤维区形成交替排列的方式形成复合面料,刚性纤维为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酯、尼龙等的合成纤维,高吸收性纤维为包括纤度不超过1.0旦的聚酯微纤维、聚酯

尼龙复合微纤维等的微纤维。
[0007]上述专利中的清洁布都试图在追求清洁布的吸水性、清洁能力和耐用性。但是因为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导致更换的成本较高,迫使用户不得不反复使用。而当擦拭特别脏的地面时,清洁完毕后,用户往往不愿意清洁后再次使用,这就导致不得不购买较多的高价格的清洁布,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此外这类清洁布往往本身就呈现独立的片状,还会导致收纳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几类清洁布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洁布组,清洁布组由多个单片清洁布组成连续性布本体,收纳取用方便,通过从连续性布本体上分离单片清洁布可以轻松实现清洁布的取用。
[0009]单片清洁布为双面纺织的化纤面料,结构稳定牢固,适用于干湿两用且生产成本
较低。单片清洁布一面的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长,便于粘结在平板拖把的粘扣带的刺钩上。
[0010]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清洁布组,包括连续性布本体,所述连续性布本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
[0011]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热压形成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以及未热压处的所述单片清洁布;
[0012]所述条状化纤面料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去污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粘结层;
[0013]所述粘结层为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的具有连续的毛圈组织的第一毛圈层,所述去污层为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所述基层由底纱组、第一面纱组和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交织形成;
[0014]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纱组的纱线为亮光涤锦复合丝,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普通涤锦复合丝,所述亮光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大于普通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
[0015]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所述第一面纱组的纱线为亮光涤锦复合丝,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
[001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阵列分布,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由所述基层、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同时热熔受压形成。
[001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长度两侧及宽度两侧均为热熔切边。
[001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均一以使每一单片清洁布的尺寸一致;
[0019]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大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以使单片清洁布呈以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为长边的长方形。
[0020]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单片清洁布的长边为30~55cm,
[0021]所述单片清洁布的宽边为10~20cm。
[002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清洁布组,包括连续性布本体,所述连续性布本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
[0023]所述单片清洁布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第一毛圈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第二毛圈层;
[0024]所述第一毛圈层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所述第二毛圈层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所述基层由底纱组、第一面纱组和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交织形成;
[0025]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的两倍;
[0026]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为化纤加热熔融受压冷却形成的条状塑料薄片,沿所述塑
性可撕性连接体撕扯,所述单片清洁布可从连续性布本体上分离开来。
[002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连续且未磨毛,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经磨毛形成向外蓬松伸张的毛绒。
[002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毛圈层的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
[0029]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热压形成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以及未热压处的所述单片清洁布;所述基层、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同时热熔受压,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内凹于所述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的表面。
[0030]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纤度小于等于0.1旦的超细纤维。
[0031]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均一以使每一单片清洁布的尺寸一致;
[0032]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大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以使单片清洁布呈以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为长边的长方形;
[0033]所述单片清洁布的长边为30~55cm,所述单片清洁布的宽边为10~20cm。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性布本体,所述连续性布本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热压形成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以及未热压处的所述单片清洁布;所述条状化纤面料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去污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为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的具有连续的毛圈组织的第一毛圈层,所述去污层为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所述基层由底纱组、第一面纱组和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交织形成;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阵列分布,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由所述基层、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同时热熔受压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长度两侧及宽度两侧均为热熔切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均一以使每一单片清洁布的尺寸一致;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大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以使单片清洁布呈以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为长边的长方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纱组的纱线为亮光涤锦复合丝,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普通涤锦复合丝,所述亮光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大于普通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6.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性布本体,所述连续性布本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所述单片清洁布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第一毛圈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第二毛圈层;所述第一毛圈层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所述第二毛圈层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所述基层由底纱组、第一面纱组和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交织形成;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为化纤加热熔融受压冷却形成的条状塑料薄片,沿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撕扯,所述单片清洁布可从连续性布本体上分离开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连续且未磨毛,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经磨毛形成向外蓬松伸张的毛绒。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所述第一面纱组的纱线为亮光涤锦复合丝,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普通涤锦复合丝,所述亮光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大于普通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
热压形成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以及未热压处的所述单片清洁布;所述基层、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同时热熔受压,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内凹于所述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的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布意岑杰远林莉军费晨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润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