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14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成型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成型单元用于将橡胶材料包覆在型坯上以获得成品,输入输出单元用于为成型单元提供型坯和接收成品,成型单元包括多个流转模具、输送机构、开合模机构、塑化成型机构以及硫化机构,流转模具包括用于容置型坯和橡胶材料,输送机构用于承载流转模具并带动流转模具循环经过上下料工位、塑化成型工位以及硫化工位,开合模机构用于打开和闭合位于上下料工位的流转模具,塑化成型机构用于向位于塑化成型工位的流转模具中注入橡胶材料,硫化机构用于对位于硫化工位的流转模具中的橡胶材料进行硫化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流转模具与注塑机设置为可分离,并且采用流送机构对多个流转模具进行循环流道,类似于流水线式作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绝缘子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特高压输电线路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占地省的突出优势,已经成为解决我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跨省跨区大范围调配难题的重大课题。
[0003]绝缘子作为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关键部件,年产值百亿规模以上。应用于传统高压线路中的第一代陶瓷绝缘子,是由日本最先提出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使用寿命可达50年左右,但因存在易破碎、易闪络、易表面吸附、维护成本高等诸多弊端,在特高压线路建设方面已经难以满足建设需求;第二种技术方案是由欧美最先发起的复合绝缘子,也即第二代绝缘子产品,则因其硅橡胶材料较软,价格偏贵、使用寿命仅有10年左右,也难以满足大范围建设需求。“新一代(第三代)混合绝缘子”技术采用区别于日本、欧美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由本团队首次提出,其核心是开发包覆成型专业化模具与成型装备,创新注塑包覆成型工艺,实现瓷、玻璃绝缘子产品的混合化包覆成型。新一代混合绝缘子产品的预期寿命可达70年左右,40

50年免维护,单件产品利润高出传统绝缘子产品400

500元,经济价值巨大。
[0004]申请公布号为CN11574216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合绝缘子的瓷件表面包覆硅橡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瓷件浸入表面改性剂中,表面改性剂浸润瓷件的表层,之后,取出进行晾干;S2、将步骤S1中晾干后的瓷件浸入偶联剂中,偶联剂浸润瓷件的表层,之后,取出进行晾干;S3、将步骤S2中晾干后的瓷件放入模具中,锁模后注射高温硫化固态硅橡胶,瓷件表面即包覆有硅橡胶。公开(公告)号为CN21866027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包胶均匀的混合绝缘子用注塑模具,包括:机架、上模、下模、侧模、流道,所述下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下模上设置有模芯;所述侧模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模芯两侧的所述下模上;所述上模设置在所述侧模上方的所述机架上;其中,合模时,所述下模、侧模和上模围合成与瓷件的轮廓相适配的成型腔;所述流道用于将硅橡胶输送至所述成型腔内,所述流道的出料端位于所述成型腔上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本技术创造性地将流道的出料端分成两组,一组位于成型腔上部的两侧,另一组位于成型腔底部的两侧,可保证在注塑过程中瓷件在成型腔内受力平衡。目前混合绝缘子的注塑模具一般为一个整体,每个产品在注塑包覆时,需要经过装模、注塑、出模三个工序,效率比较低。如何实现混合绝缘子的高效率自动化生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实现混合绝缘子的高效率自动化生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包括:
[0007]成型单元,所述成型单元用于将橡胶材料包覆在型坯上以获得成品;
[0008]输入输出单元,所述输入输出单元用于为所述成型单元提供型坯和接收所述成型单元获得的成品;
[0009]所述成型单元包括:
[0010]多个流转模具,所述流转模具包括可开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流转模具用于容置型坯和橡胶材料;
[0011]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承载流转模具并带动流转模具循环经过上下料工位、塑化成型工位以及硫化工位;
[0012]开合模机构,所述开合模机构用于打开和闭合位于上下料工位的流转模具的下模;
[0013]塑化成型机构,所述塑化成型机构用于向位于塑化成型工位的流转模具的型腔中注入橡胶材料;
[0014]硫化机构,所述硫化机构用于对位于硫化工位的流转模具中的橡胶材料进行硫化处理。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沿流转模具的流转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重型传输平台。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合模机构包括开合模机械手。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化成型机构包括包括用于接收包覆物料并对包覆物料进行塑化处理后射出的注射单元和用于容置型坯和接收所述注射单元送来的包覆物料并使包覆物料固化于型坯外侧的模具单元,所述模具单元与所述流转模具可拆卸式连接。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输出单元包括:
[0019]型坯上料机构,所述型坯上料机构用于存储原始坯料;
[0020]型坯检测机构,所述型坯检测机构用于对自所述型坯上料机构转移来的坯料进行检测;
[0021]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用于对自所述型坯检测机构转移来的合格坯料进行涂胶处理;
[0022]焗干机构,所述焗干机构用于对所述涂胶机构转移来的坯料进行胶液固化;
[0023]预热机构,所述预热机构用于对自所述焗干机构转移来的坯料进行预热处理;
[0024]成品检测机构,所述成品检测机构用于对自所述开合模机构转移来的成品进行检测;
[0025]成品下料机构,所述成品下料机构用于存放自所述成品检测机构转移来的合格成品;
[0026]第一物料转移机械手,所述第一物料转移机械手用于将所述型坯上料机构的型坯依次转移至所述型坯检测机构、所述涂胶机构、所述焗干机构以及所述预热机构;
[0027]第二物料转移机械手,所述第二物料转移机械手用于将所述预热机构的型坯转移到所述流转模具中和将所述流转模具中的成品转移到所述成品下料机构。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坯上料机构包括:
[0029]料盘,所述料盘用于承载型坯;
[0030]上料平台,所述上料平台用于承载多层料盘并动最上层满料盘上升到设定高度;
[0031]第一空料盘存放区,所述第一空料盘存放区用于存放多层空料盘;
[0032]所述成品下料机构包括:
[0033]料盘,所述料盘用于承载型坯;
[0034]下料平台,所述下料平台用于承载多层料盘并带动最上层料盘下降到设定高度;
[0035]第二空料盘存放区,所述第二空料盘存放区用于存放多层空料盘。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坯检测机构包括:
[0037]第一视觉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视觉检测装置对自所述型坯上料机构转移来的坯料进行检测:
[0038]不合格型坯存放区,所述不合格型坯存放区用于存放自所述第一视觉检测装置转移来的不合格坯料;
[0039]所述成品检测机构包括:
[0040]第二视觉检测装置,所述第二视觉检测装置对自所述开合模机构转移来的成品进行检测:
[0041]不合格成品存放区,所述不合格成品存放区用于存放自所述第二视觉检测装置转移来的不合格成品。
[004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胶机构包括容器和涂胶台,所述容器用于盛放胶液,所述涂胶台用于承载型坯并可升降和可旋转的设于容器中。
[004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焗干机构为热风炉。
[0044]在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成型单元,所述成型单元用于将橡胶材料包覆在型坯上以获得成品;输入输出单元,所述输入输出单元用于为所述成型单元提供型坯和接收所述成型单元获得的成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单元包括:多个流转模具,所述流转模具包括可开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流转模具用于容置型坯和橡胶材料;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用于承载流转模具并带动流转模具循环经过上下料工位、塑化成型工位以及硫化工位;开合模机构,所述开合模机构用于打开和闭合位于上下料工位的流转模具的上模;塑化成型机构,所述塑化成型机构用于向位于塑化成型工位的流转模具的型腔中注入橡胶材料;硫化机构,所述硫化机构用于对位于硫化工位的流转模具中的橡胶材料进行硫化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沿流转模具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重型传输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模机构包括开合模机械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成型机构包括包括用于接收包覆物料并对包覆物料进行塑化处理后射出的注射单元和用于容置型坯和接收所述注射单元送来的包覆物料并使包覆物料固化于型坯外侧的模具单元,所述模具单元与所述流转模具可拆卸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绝缘子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单元包括:型坯上料机构,所述型坯上料机构用于存储原始坯料;型坯检测机构,所述型坯检测机构用于对自所述型坯上料机构转移来的坯料进行检测;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用于对自所述型坯检测机构转移来的合格坯料进行涂胶处理;焗干机构,所述焗干机构用于对所述涂胶机构转移来的坯料进行胶液固化;预热机构,所述预热机构用于对自所述焗干机构转移来的坯料进行预热处理;成品检测机构,所述成品检测机构用于对自所述开合模机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雷章少剑罗鑫艾凡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