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盘和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114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盘和机器人,该底盘包括车架和与车架连接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定位板、支撑板、支撑柱和减震球,定位板与车架相连,支撑板至少为两个,两个支撑板相对定位板两侧平行对应设置并通过支撑柱固定,减震球设置在支撑板和定位板之间,即定位板、支撑板和减震球之间形成一个层叠式结构,再通过支撑柱固定作为一个减震结构,结构上更简单,能够避免负载过大使减震球脱离定位板,增加了减震组件的可靠性;且减震球弹性变形很大,弹性模量较小,一定程度地减少了冲击变形和动态变形,减震效果更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盘和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底盘和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如货物运输,以及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如社区送件、场馆导游、家庭娱乐、助老助残等广泛应用,灵活可靠的移动平台越来越引起研究和开发领域的重视。
[0003]底盘是机器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驱动机器人在地面上行驶,而在高低差比较大一点的不平地面上一般较难通过,通常是针对底盘作减震结构设计,但是现有的减震装置结构复杂,导致减震性能差;当机器人突然启动或者骤然停止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对底盘产生震动影响,缓冲座易损坏,结构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底盘减震性能差、结构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盘和机器人。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底盘,包括车架和与所述车架连接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定位板、支撑板、支撑柱和减震球,所述定位板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支撑板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定位板两侧平行对应设置并通过所述支撑柱固定,所述减震球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定位板之间。
[0006]优选地,界定两个所述支撑板中靠近所述车架的一个为第一支撑板,另一个为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四个所述减震球,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减震球。
[0007]优选地,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均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减震球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0008]优选地,所述减震球中部为空心的腔体,所述腔体贯穿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
[0009]优选地,所述减震球位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的部分设置为球状。
[0010]优选地,所述减震球的直径与所述腔体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3:2

8:3。
[0011]优选地,所述底盘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同一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驱动轮,所述电机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且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驱动轮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车架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车架与所述定位板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柱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驱动轮之间设置有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与
所述减震组件之间信号连接。
[001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至少一种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底盘,所述机器人与所述车架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底盘和机器人,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底盘包括车架和与车架连接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定位板、支撑板、支撑柱和减震球,定位板与车架相连,支撑板至少为两个,两个支撑板相对定位板两侧平行对应设置并通过支撑柱固定,减震球设置在支撑板和定位板之间,即定位板、支撑板和减震球之间形成一个层叠式结构,再通过支撑柱固定作为一个减震结构,结构上更简单,能够避免负载过大使减震球脱离定位板,增加了减震组件的可靠性;且减震球弹性变形很大,弹性模量较小,一定程度地减少了冲击变形和动态变形,减震效果更好。
[0017]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界定两个支撑板中靠近车架的一个为第一支撑板,另一个为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四个减震球,第二支撑板与定位板之间设置有一个减震球,即减震球五个为一组,其中支撑板与定位板构成一个双层结构,第一层设置四个减震球,第二层设置一个减震球,通过双层以增强减震组件的结构强度,利于提高减震效果。
[0018]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对应第一通孔均设置有第二通孔,减震球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分别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卡接设置来固定减震球,避免减震球在突然启动或者骤然停止产生巨大的作用力下脱离减震组件,使其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滑脱定位板,利于提高减震组件的结构可靠性。
[0019]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减震球中部为空心的腔体,腔体贯穿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此设置使得减震球的受力更均匀,利于缓冲,提高减震性能。
[0020]5、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减震球位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的部分设置为球状;且减震球的直径与腔体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3:2

8:3,通过球状的设置使得底盘在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不易变形、能够迅速恢复原状,用于提升减震效果;而控制减震球和腔体的直径比例以保障减震球的承重能力,从而提高底盘的减震效果。
[0021]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底盘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车架同一侧,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驱动轮,电机靠近第一支撑板设置且电机位于第一支撑板与驱动轮之间,即该底盘通过电机与驱动轮的配合实现行驶功能。
[0022]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车架与定位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柱,车架与定位板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分别通过连接柱连接,即在车架与定位板之间前中后均设置有连接柱,使得车架能够平稳支撑,避免底盘受到冲击力时车架与减震组件分离而降低减震性能的情况,能够保障底盘的结构稳定性。
[0023]8、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机的电机轴与驱动轮之间设置有减速装置,减速装置与减震组件之间信号连接,此设置使底盘能够对路面情况的变化产生自适应性,利于提高底盘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4]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器人,此机器人具有与上述底盘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之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之减震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0030]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之减震球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之减震球的侧视图。
[0032]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之减震球的俯视图。
[0033]图8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之驱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与所述车架连接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定位板、支撑板、支撑柱和减震球,所述定位板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支撑板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定位板两侧平行对应设置并通过所述支撑柱固定,所述减震球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定位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界定两个所述支撑板中靠近所述车架的一个为第一支撑板,另一个为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四个所述减震球,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减震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均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减震球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球中部为空心的腔体,所述腔体贯穿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良邝奕文余笃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幸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