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包括条形导热基板;形成于导热基板内的仿生流道结构,包括大空腔、小空腔、集液孔道、直排孔道和同向设置的多个斜排孔道,大空腔和小空腔分别设置于导热基板的相对两端,大空腔的一侧腔壁呈弧形,腔壁的外弧面朝向小空腔设置,直排孔道连接于大空腔和小空腔之间,集液孔道沿导热基板的外缘设置且分别延伸至腔壁的相对两端,大空腔和集液孔道之间及直排孔道和集液孔道之间分别连接有斜排孔道;进液管,导热基板的一连通孔连接于大空腔,导热基板的另一连通孔连接于小空腔,进液管连接于一连通孔;出液管,连接于另一连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铲齿型水冷板的流阻较大,影响其散热性能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通讯行业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无论是5G技术还是大数据、云计算都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整合和处理,都要求最低的延时,这就使得硬件的性能也要得到不断提升。由处理器的摩尔定律可知,硬件性能的提升,势必带来热功率的增加。目前5G通讯设备、服务器等热流密度已达1.2W/cm3,甚至更高,散热技术面临严峻挑战。
[0003]另外,国家中东部地区新建数据中心PUE不得大于1.25,西部地区新建数据中心PUE不得大于1.2。液冷作为一种绿色节能的散热技术备受关注,未来几年将逐步取代风冷技术,成为数据中心、通讯基站的首选散热方式。
[0004]液冷散热技术的关键零组件之一为液冷板。液冷板是热量交换的中间场所,芯片产生的热量以导热的方式传导至液冷板,液冷板内的冷媒在其内部流道流动过程中,与流道侧壁发生对流换热,将热量由液冷板的流道侧壁传递至冷媒,冷媒温度升高,从而将热量带走。
[0005]目前服务器、通讯领域常用的液冷板(如掬运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LGA4677
‑
W3 1U铲齿型水冷板)的内部流道为铲齿流道。铲齿水冷板的优势为齿密度较大,铜铲齿的齿厚一般为0.15mm,齿间距为0.15mm;铝铲齿齿厚一般为0.2mm,齿间距0.2mm。相比铣加工鳍片或冲压型翅片水冷板,铲齿类型的水冷鳍片密度更高,单位体积的鳍片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但由于铲齿密度较高,导致冷媒流通通道的截面积较小,从而产生较大的流阻。
[0006]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以解决铲齿型水冷板的流阻较大,影响其散热性能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包括:
[0009]一导热基板,所述导热基板呈条形;
[0010]仿生流道结构,所述导热基板的内部形成有所述仿生流道结构,所述仿生流道结构包括一大空腔、一小空腔、一集液孔道、一直排孔道和同向设置的多个斜排孔道,所述大空腔和所述小空腔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热基板的相对两端,所述大空腔的面向所述小空腔的一侧的腔壁呈弧形,所述腔壁的外弧面朝向所述小空腔设置,所述直排孔道连接于所述大空腔和所述小空腔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导热基板的中部,所述集液孔道沿所述导热基板的外
缘设置,所述集液孔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腔壁的成弧方向上的相对两端,部分的斜排孔道连接于所述大空腔和所述集液孔道之间,部分的斜排孔道连接于所述直排孔道和所述集液孔道之间,多个所述斜排孔道对称排布于所述直排孔道的相对两侧;
[0011]进液管,所述导热基板开设有贯穿所述导热基板的两连通孔,一连通孔连接于所述大空腔,另一连通孔连接于所述小空腔,所述进液管连接于所述一连通孔;
[0012]出液管,连接于所述另一连通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斜排孔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大空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直排孔道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预设角度小于90
°
。
[0014]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角度为30
°
~45
°
。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大空腔呈半圆形。
[0016]进一步的,所述仿生流道结构还包括异向孔道,所述异向孔道连接于最外侧的斜排孔道与所述集液孔道的端部之间。
[0017]进一步的,所述仿生流道结构以所述导热基板的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呈轴对称设置。
[0018]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具有一顶面和一底面,所述底板的顶面开设有槽道结构,所述盖板铺设于所述顶面上且封闭于所述槽道结构的槽口以形成所述仿生流道结构,所述两连通孔形成于所述盖板。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中设置的仿生流道结构则是仿鱼尾结构。本技术的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中设置的仿生流道结构的特征与生物学组织结构类似,冷媒或冷却液流动过程中的流体力学特性也与组织结构内部物质流体力学特性相似,因此,仿生物学结构,可更好的优化水冷板内的流体动力学特征。本技术的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中设置的仿生流道结构参照鱼尾骨架结构特征,做成仿鱼尾结构的水冷板流道,实现流阻降低和流量均分的目的,从而在保证液冷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水冷板内部流阻,有效改善水冷板内部流体动力学特性,从而降低驱动设备能耗,实现散热系统的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的A
‑
A处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仿生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液的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7]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包括:导热基板、仿生流道结构、进液管2和出液管3。
[0028]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基板呈条形。具体的,导热基板为金属板材,呈矩形。
[0029]导热基板的内部形成有仿生流道结构。防生流道结构供冷却液流动,冷却液流淌于仿生流动结构内进而带走导热基板内的热量。
[0030]具体的,仿生流道结构包括一大空腔a、一小空腔b、一集液孔道c、一直排孔道d和同向设置的多个斜排孔道e。
[0031]大空腔a和小空腔b分别设置于导热基板的相对两端。大空腔a的面向小空腔的一侧的腔壁呈弧形,腔壁的外弧面朝向小空腔b设置。直排孔道d连接于大空腔a和小空腔b之间且设置于导热基板的中部。集液孔道c沿导热基板的外缘设置。集液孔道c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腔壁的成弧方向上的相对两端,部分的斜排孔道e连接于大空腔a和集液孔道c之间。部分的斜排孔道e连接于直排孔道d和集液孔道c之间。多个斜排孔道e对称排布于直排孔道d的相对两侧。
[0032]导热基板开设有贯穿导热基板的两连通孔。一连通孔连接于大空腔a。另一连通孔连接于小空腔。进液管2连接于一连通孔。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热基板,所述导热基板呈条形;仿生流道结构,所述导热基板的内部形成有所述仿生流道结构,所述仿生流道结构包括一大空腔、一小空腔、一集液孔道、一直排孔道和同向设置的多个斜排孔道,所述大空腔和所述小空腔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热基板的相对两端,所述大空腔的面向所述小空腔的一侧的腔壁呈弧形,所述腔壁的外弧面朝向所述小空腔设置,所述直排孔道连接于所述大空腔和所述小空腔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导热基板的中部,所述集液孔道沿所述导热基板的外缘设置,所述集液孔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腔壁的成弧方向上的相对两端,部分的斜排孔道连接于所述大空腔和所述集液孔道之间,部分的斜排孔道连接于所述直排孔道和所述集液孔道之间,多个所述斜排孔道对称排布于所述直排孔道的相对两侧;进液管,所述导热基板开设有贯穿所述导热基板的两连通孔,一连通孔连接于所述大空腔,另一连通孔连接于所述小空腔,所述进液管连接于所述一连通孔;出液管,连接于所述另一连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仿生流道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振兴,汪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旺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