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65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暖风机,包括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风道、与所述风道相配合的加热元件以及送风组件、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和送风组件工作的开关控制器,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壳体设有多个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所述出风口,所述的每个出气口处均设有所述加热元件,送风组件位于所述进气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设有多个出气口,在每个出气口处均安装有加热元件。多个出气口的设置增加了暖风机热风覆盖区域,使暖风机具备朝多个方向吹热风的功能,风量也相应增大、提高。在每个出气口处设置加热元件,加热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大大提高了暖风机的加热功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暖风机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强制对流式超薄型取暖器,一般都是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风机直接给 发热元件送风,经发热体加热后于机壳出风口吹出实现取暖功能。这种强制对流式超薄型 取暖器因PTC发热体透风率(风阻)的限制,使出风不及时、不顺畅,引起部分风从PTC发 热体的受风面反冲回来后从壳体的进风口处流失,导致风量和风压的损耗,造成暖风机的 加热能效比较低,且机壳出风口的风速较小、风量较低;另外由于风机的特性造成取暖器的 使用环境受到诸多限制。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11月18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CN200920049979. 6 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加湿暖风机,包括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外壳,外壳内设置 有连通进、出风口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产生风流的风轮、加热空气的发热器和具有加湿功 能的蒸发器,其风道内还活动设置有阻挡风流经过蒸发器的导风板。导风板设置在蒸发器 上方的风道内壁之间,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该方案中通过设置风道将壳体的进风口与出 风口连通,PTC发热体反冲回来的风被风道收集后继续被风轮吹向PTC发热体,避免了反冲 回来的风量和风压的损耗。但该方案将风轮与PTC发热体对应设置,风轮直接对着PTC发 热体吹。这种对应设置的结构限制了 PTC发热体的体积无法做大,也就限制了整个暖风机 的加热功率。因为一旦PTC发热体体积增大,相应的风道体积也要增大,与其对应设置的风 轮也要相应的增大尺寸、增加功率。不仅增大了暖风机的整体尺寸厚度、也增加了暖风机的 功率消耗。另外,该方案仅仅设置一个发热体,暖风机也仅仅朝着一个方向吹出热风,暖风机 热风的覆盖区域、广度都十分有限,相应的加热效率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暖风机。在暖风机上设置 多个加热元件,不仅风量大、风压高、体积小、风速均勻、而且暖风机热风覆盖区域大,热效率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暖风机,包括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设 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风道、与所述风道相配合的加热元件以及送风组件、控制所述加热元 件和送风组件工作的开关控制器,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设 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壳体设有多个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所述出风口,所述的每个出气口处 均设有所述加热元件,送风组件位于所述进气口处。本技术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诉风道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风道的 至少2个侧壁上设有所述出气口 ;所述风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风道的相对侧壁、和/或相邻侧壁上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的每个出气口处安装所述加热元件;所述风道的形状为圆柱体,在所述圆柱体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出气口,在 所述的每个出气口处安装所述加热元件;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风道的底部,所述风道的进风方向为垂直方向、出风方向为 水平方向;在所述风道的进风方向上设有多个分流板,所述每个分流板的分流方向各自与所 述加热元件的受风面相对应;所述分流板设于所述风道的内壁上,所述分流板的形状为弧形或直板形;所述多个分流板之间间隔分布;所述加热元件为PTC发热体,所述PTC发热体受风面的面积占到整个PTC发热体 表面积的1/3到2/5 ;所述送风组件4为涡轮风扇或轴流风扇。采用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提供的风道,设有多个出气 口,在每个出气口处均安装有加热元件。多个出气口的设置增加了暖风机热风覆盖区域,使 暖风机具备朝多个方向吹热风的功能,风量也相应增大、提高。在每个出气口处设置加热 元件,加热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大大提高了暖风机的加热功率。(2)本实用提供的长方形或 正方形的风道,在相对侧壁、和/或相邻侧壁上设置出气口,并在每个出气口处安装加热元 件,使暖风机具备至少2个方向上的热风输出,提高暖风机热风覆盖区域,和加热效率。(3) 同样,圆柱体形状的风道,在周壁上间隔设置多个出气口,在每个出气口处安装加热元件, 也显著提高了暖风机热风覆盖区域和加热效率,可360度全方位覆盖。(4)将送风组件设于 风道的底部、使风道进风方向垂直向上,加热元件位于风道侧壁上,出风方向水平向外,风 道对送风组件吹入的风收集重新分配,再吹到发热元件的受风面上,可以使发热元件的受 风面都被风吹到,提高和充分发挥大功率发热元件的发热效率。(5)在风道的进风方向上设 有分流板,分流板的分流方向与加热元件的受风面相对应。分流板可以将吹进风道的风进 行分流,并将分流的风吹向发热元件。对于受风面面积较大的发热元件而言,分流板的设置 可以将风道的风进行合理分配,均勻的吹向加热元件受风面的各个区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暖风机的侧面剖视示意图,示出风道为长方体形 状,在风道的相对侧壁上设有2个出气口、以及每个出气口处安装加热元件的结构;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暖风机的侧面剖视示意图,示出在风道的相对侧壁和相邻侧壁上设有出气口、以及每个出气口处安装加热元件的结构。图3是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暖风机的正面结构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示出在风道的4个侧壁上均设有出气口,每个出气口安 装加热元件;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暖风机的正面结构,示出风道的3个相邻侧壁上设 有加热元件的结构;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示出风道的3个相邻侧壁上设有出气口,每个出气口安 装加热元件;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暖风机的横截面剖视图,示出圆柱形风道结构,在风道的周壁上开有2个出气口,每个出气口处安装加热元件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造及其原理作进一步详细阐述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暖风机,包括设有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的壳 体1、设有进气口 22和出气口 23的风道2、与所述风道2相配合的加热元件3以及送风组 件4、控制所述加热元件3和送风组件4工作的开关控制器,所述风道2连通所述壳体1的 进风口 11和出风口 12,所述风道2设有多个出气口 3,所述壳体1设有多个与所述出气口 23连通的所述出风口 12,所述的每个出气口 3处均设有所述加热元件3,送风组件4位于所 述进气口 22处。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诉风道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风道2 的至少2个侧壁上设有所述出气口 23 ;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风道2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所述风道2的相对侧壁、和/或相邻侧壁上设有所述出气口 23,所述的每个出气口处安装所 述加热元件3 ;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风道2的形状为圆柱体,在所述圆柱 体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出气口 23,在所述的每个出气口 23处安装所述加热元件3 ;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进气口 22位于所述风道2的底部,所 述风道2的进风方向为垂直方向、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在所述风道2的进风方向上设有多个分流 板21,所述每个分流板21的分流方向各自与所述加热元件3的受风面31相对应;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分流板21设于所述风道2的内壁上, 所述分流板21的形状为弧形或直板形;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多个分流板21之间间隔分布;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优选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暖风机,包括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壳体(1)、设有进气口(22)和出气口(23)的风道(2)、与所述风道(2)相配合的加热元件(3)以及送风组件(4)、控制所述加热元件(3)和送风组件(4)工作的开关控制器,所述风道(2)连通所述壳体(1)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设有多个出气口(3),所述壳体(1)设有多个与所述出气口(23)连通的所述出风口(12),所述的每个出气口(3)处均设有所述加热元件(3),送风组件(4)位于所述进气口(22)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宁
申请(专利权)人: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