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660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水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内部竖向设置有旋流换向管,旋流换向管的外壁自下而上设置有螺旋分流板,旋流换向管的上端外壁安装有换向板,换向板呈倾斜设置,筒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饱和蒸汽进口。该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中,利用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差异,通过重力和离心力将汽和水分开,实现一次分离。通过一次分离出来的饱和蒸汽在筒体内沿旋流换向管向上流动,进入换向板的上部空间,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小水滴凝聚在换向板上,在附着力的作用下形成水膜下流,经导流管流入汽包水容积中。使汽水进一步分离,分离出的饱合蒸汽从管道引入汽包蒸汽空间。汽包蒸汽空间。汽包蒸汽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水分离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水分离装置是一般采用双层结构对汽与水进行分离,充分利用了热能,不需在蒸汽发生器的外部安装疏水管道,减少了热能损失,提高了热效率和蒸汽品质,使蒸汽中的含水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3%的指标,利用汽水密度差进行重力分离;利用改变流动方向,进行惯性分离和利用汽流旋转运动时的离心力进行汽水离心分离;利用使水粘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水膜往下流形成的吸附分离等汽水分离的装置称为汽水分离装置。
[0003]但是现有的汽水分离装置对蒸汽中水分的分离不够彻底,一般都是一次分离,导致分离的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汽水分离装置对蒸汽中水分的分离不够彻底,一般都是一次分离,导致分离的效果不够好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竖向设置有旋流换向管,所述旋流换向管的外壁自下而上设置有螺旋分流板,所述旋流换向管的上端外壁安装有换向板,所述换向板呈倾斜设置,所述筒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饱和蒸汽进口,所述筒体的上部另一侧设置有饱和蒸汽出口,所述筒体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分液板,所述筒体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导液管。
[0006]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顶部安装有上封头,所述筒体的底端安装有下封头。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上封头的顶部连接有排汽管,所述下封头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
[0008]作为优选,所述导液管的顶端位于换向板的底端下方,所述导液管的底端与下封头连通。
[0009]作为优选,所述饱和蒸汽进口和饱和蒸汽出口的外口处均通过法兰结构与外部管路连通。
[0010]作为优选,所述分液板为圆形结构,且侧边底部连接有环形的斜板,所述斜板的一侧设置有漏口,所述斜板的底部通过支撑板支撑固定,所述支撑板的外侧与筒体的内壁焊接固定。
[0011]作为优选,所述饱和蒸汽进口和饱和蒸汽出口的高度与换向板的中心高度相同。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该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中,利用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差异,通过重力和离心力将汽和水分开,实现一次分离。
[0014]2、该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中,通过一次分离出来的饱和蒸汽在筒
体内沿旋流换向管向上流动,进入换向板的上部空间,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小水滴凝聚在换向板上,在附着力的作用下形成水膜下流,经导流管流入汽包水容积中。使汽水进一步分离,分离出的饱合蒸汽从管道引入汽包蒸汽空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旋流换向管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分液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19]1、筒体;11、饱和蒸汽进口;12、饱和蒸汽出口;13、下封头;14、上封头;2、旋流换向管;21、螺旋分流板;3、换向板;4、导液管;5、分液板;51、斜板;52、漏口;53、支撑板;6、排液管;7、排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如图1

图3所示,包括筒体1,筒体1的内部竖向设置有旋流换向管2,用于饱和蒸汽向上流动,旋流换向管2的外壁自下而上设置有螺旋分流板21,产生旋转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滴抛向筒壁,使汽水初步分离,旋流换向管2的上端外壁安装有换向板3,换向板3呈倾斜设置,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小水滴凝聚在换向板3上,在附着力的作用下形成水膜下流,筒体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饱和蒸汽进口11,筒体1的上部另一侧设置有饱和蒸汽出口12,筒体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分液板5,筒体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导液管4,用于将水进一步分离至筒体1的底部。
[0022]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顶部安装有上封头14,筒体1的底端安装有下封头13,保证筒体1两端的封装。
[0023]具体的,上封头14的顶部连接有排汽管7,便于过量的气体排出,保证内部压力不会过大,下封头13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6,便于分离的液体排出。
[0024]进一步的,导液管4的顶端位于换向板3的底端下方,导液管4的底端与下封头13连通,使得导液管4将液体顺利导流。
[0025]进一步的,饱和蒸汽进口11和饱和蒸汽出口12的外口处均通过法兰结构与外部管路连通,方便外接管路。
[0026]进一步的,分液板5为圆形结构,且侧边底部连接有环形的斜板51,斜板51的一侧设置有漏口52,斜板51的底部通过支撑板53支撑固定,支撑板53的外侧与筒体1的内壁焊接固定,便于分液板5的固定。
[0027]进一步的,饱和蒸汽进口11和饱和蒸汽出口12的高度与换向板3的中心高度相同,使得进入的蒸汽能够形成旋分流。
[0028]本技术的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在使用时,首先过热蒸汽经引
入管进入筒体1,经过螺旋分流板21,产生旋转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滴抛向筒体1的筒壁,使汽水初步分离,分离出来的水经过筒底的分液板5,流入下封头13内的汽包水容积中,分离出来的饱和蒸汽在筒体1内沿旋流换向管2向上流动,进入换向板3的上部空间,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小水滴凝聚在换向板3上,在附着力的作用下形成水膜下流,经导液管4流入下封头13内的汽包水容积中,使汽水进一步分离,分离出的饱合蒸汽从管道引入外部的汽包蒸汽空间;汽水分离装置在蒸汽系统中使用,其原理是利用汽水混合物的密度差异,通过重力和离心力将汽和水分开,该装置充分利用离心力和重力,二次分离,使汽水分离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00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竖向设置有旋流换向管(2),所述旋流换向管(2)的外壁自下而上设置有螺旋分流板(21),所述旋流换向管(2)的上端外壁安装有换向板(3),所述换向板(3)呈倾斜设置,所述筒体(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饱和蒸汽进口(11),所述筒体(1)的上部另一侧设置有饱和蒸汽出口(12),所述筒体(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分液板(5),所述筒体(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导液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顶部安装有上封头(14),所述筒体(1)的底端安装有下封头(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过热蒸汽的旋流式汽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14)的顶部连接有排汽管(7),所述下封头(13)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威李博程何康郑雪雨梁坤龙杨东海刘聚洲张慧敏王振泉冯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四通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