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通道高压加热器,包括壳体、管系和水室,所述管系为多通道设置,包括管板,固定在所述管板上的定距管,两端固定装配在管板上的第一U形换热管和第二U形换热管,装配在定距管上的过热段包壳,装配在定距管上的疏冷段包壳,装配在第一U形换热管中输出段前端及第一U形换热管中输入段的、第二U形换热管中输出段的管系折流板,以及与疏冷段包壳并列焊装的、且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末端的前级疏水挡板;通过第一U形换热管和第二U形换热管配合水室的结构,使得整个高压加热器具备二进二出的多通道换热行程,提高其换热效果,此外,还设置有过热段包壳和疏冷段包壳,通过两者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高压加热器的换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高压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加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高压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高压加热器是电厂回热系统中比较重要的设备之一,是利用汽轮机的部分抽气对给水进行加热的装置。作为一种热量转换装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其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高压加热器的传热效率,减小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是解决能源高效利用、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0003]然而现有的高压加热器大部分采用一进一出的换热行程,在用户使用环境给水流量变化范围大、温度升温高、对设备有限高等情况下,一进一出的换热行程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其换热效果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存在换热效果差和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从而降低了能源利用效率,影响了高压加热器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满足给水流量变化范围大、温度升温高、设备有限高等使用环境的换热效率高的多通道高压加热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多通道高压加热器,包括壳体,装配在壳体内部的管系,以及装配在管系上端的水室,所述管系为多通道设置,包括管板,固定在所述管板上的定距管,两端固定装配在管板上的第一U形换热管和第二U形换热管,装配在定距管上的、且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中输出段末端的过热段包壳,装配在定距管上的、且位于第二U形换热管中输入段的疏冷段包壳,装配在第一U形换热管中输出段前端及第一U形换热管中输入段的、第二U形换热管中输出段的管系折流板,以及与疏冷段包壳并列焊装的、且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末端的前级疏水挡板。
[0007]优选的,所述管板上设置有连通水室的放水口和连通壳体的放气口,所述管板的居中部位设置有第一扇形口、第二扇形口、第三扇形口和第四扇形口,其中第一扇形口和第二扇形口连通第二U形换热管,第三扇形口和第四扇形口连通第一U形换热管。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U形换热管的长度大于第一U形换热管的长度,位于第二U形换热管一侧的定距管长度大于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一侧的定距管长度,且最长的定距管的末端设置有底板。
[0009]优选的,所述定距管的末端设置有拉杆。
[0010]优选的,所述过热段包壳靠近管板的一端设置有过热隔板,所述过热段包壳的内部错位等距分布有过热段折流板。
[0011]优选的,所述疏冷段包壳的内部错位等距分布有疏冷段折流板。
[0012]优选的,所述水室包括筒身,通过固定安装在筒身居中部位的顶盖,安装在顶盖外部居中部位的吊环,设置在筒身内部、顶盖下方的分程隔板,位于筒身外部两侧的、且连通
筒身内部空间的给水进水管和给水出水管。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分程隔板包括朝下倾斜的、与筒身焊接固定的门板,与门板焊接固定的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门板上的、带把手的盖板,门板的中部为镂空设置。
[0014]再进一步地,所述分程隔板设置有两个。
[0015]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裙座,用于支撑整个高压加热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第一U形换热管和第二U形换热管配合水室的结构,使得整个高压加热器具备二进二出的多通道换热行程,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给水流量变化范围大,温度升温高,设备限高等特殊要求,并大大提高其换热效果,此外,还设置有过热段包壳和疏冷段包壳,通过两者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高压加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通道高压加热器的结构图;
[0018]图2为图1中管系的结构图;
[0019]图3为图2中A
‑
A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图2中B
‑
B的剖视图;
[0021]图5为图2中D
‑
D的剖视图;
[0022]图6为图2中P向的视图;
[0023]图7为图1中水室的结构图;
[0024]图8为图7中C
‑
C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26]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
[0028]实施例
[0029]一种多通道高压加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装配在壳体1内部的管系2,以及装配在管系2上端的水室3。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裙座11,用于支撑整个高压加热器。
[0030]如图2
‑
5所示,所述管系2为多通道设置,包括管板201,固定在所述管板201上的定距管202,两端固定装配在管板201上的第一U形换热管203和第二U形换热管204,装配在定距管202上的、且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203中输出段末端的过热段包壳205,装配在定距管202上的、且位于第二U形换热管204中输入段的疏冷段包壳206,装配在第一U形换热管203中输出段前端及第一U形换热管203中输入段的、第二U形换热管204中输出段的管系折流板207,
以及与疏冷段包壳206并列焊装的、且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203末端的前级疏水挡板208。第二U形换热管204的长度大于第一U形换热管203的长度,管板201上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203的一侧和位于第二U形换热管204的一侧均设置有定距管202,位于第二U形换热管204一侧的定距管202长度大于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203一侧的定距管202长度,且最长的定距管202的末端设置有底板2021。定距管202的末端设置有拉杆2022,具体的,定距管202的末端通过拉杆2022与对应的固定结构进行稳定安装。所述过热段包壳205靠近管板201的一端设置有过热隔板2051,所述过热段包壳205的内部错位等距分布有过热段折流板2052。所述疏冷段包壳206的内部错位等距分布有疏冷段折流板2061。
[0031]如图6所示,所述管板201上设置有连通水室3的放水口2011和连通壳体1的放气口2012,所述管板201的居中部位设置有第一扇形口201a、第二扇形口201b、第三扇形口201c和第四扇形口201d,其中第一扇形口201a和第二扇形口201b连通第二U形换热管204,第三扇形口201c和第四扇形口201d连通第一U形换热管203。
[0032]如图7所示,水室3包括筒身31,通过固定安装在筒身31居中部位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高压加热器,包括壳体,装配在壳体内部的管系,以及装配在管系上端的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系为多通道设置,包括管板,固定在所述管板上的定距管,两端固定装配在管板上的第一U形换热管和第二U形换热管,装配在定距管上的、且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中输出段末端的过热段包壳,装配在定距管上的、且位于第二U形换热管中输入段的疏冷段包壳,装配在第一U形换热管中输出段前端及第一U形换热管中输入段的、第二U形换热管中输出段的管系折流板,以及与疏冷段包壳并列焊装的、且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末端的前级疏水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高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上设置有连通水室的放水口和连通壳体的放气口,所述管板的居中部位设置有第一扇形口、第二扇形口、第三扇形口和第四扇形口,其中第一扇形口和第二扇形口连通第二U形换热管,第三扇形口和第四扇形口连通第一U形换热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高压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形换热管的长度大于第一U形换热管的长度,位于第二U形换热管一侧的定距管长度大于位于第一U形换热管一侧的定距管长度,且最长的定距管的末端设置有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峰,刘辉,陈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泰兴宁兴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