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47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沉淀池,包括第一处理筒,所述第一处理筒底面固定连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处理筒,所述第二处理筒底面固定连接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处理筒,所述第一处理筒、第二处理筒以及第三处理筒顶端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第三处理筒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盖板端面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端面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盖板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顶端固定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端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该生活污水沉淀池,通过进料管可向第一处理筒、第二处理筒以及第三处理筒内部注水,并对污水进行多级循环处理。并对污水进行多级循环处理。并对污水进行多级循环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生活污水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时,需要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处理,现有的污水池大都没有对污水多级循环处理的能力,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时的效果,同时,在对污水处理时,会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以便使污水中的杂质快速沉降,通常人们都是直接向污水中倒入絮凝剂,然后再进行搅拌混合,然而这样的混合方式不能够使污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进一步降低了污水处理时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沉淀池,解决了污水处理时,不便将污水多级循环处理,不便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并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污水处理时,便于将污水多级循环处理,便于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并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活污水沉淀池,包括第一处理筒,所述第一处理筒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处理筒,所述第二处理筒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处理筒,所述第一处理筒、第二处理筒以及第三处理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第三处理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第一处理筒一侧盖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第一处理筒一侧盖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
[0005]所述第一处理筒的底面外侧固定连接有支脚架,所述支脚架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盘,所述第二处理筒以及第三处理筒的底面转动连接有从动齿盘,且从动齿盘与驱动齿盘啮合,所述第一处理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轴筒,且从动轴筒与从动齿盘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以及从动轴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第一处理筒与第二处理筒之间,以及第二处理筒与第三处理筒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从动轴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0006]优选的,所述单向阀为压力单向阀,所述从动轴筒通过单向阀与第一处理筒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导料管远离增压泵的一端插入到从动轴筒的内部,并与从动轴筒转动连接,所述回流管远离抽水泵的一端插入到第一处理筒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齿盘为阶梯形状齿盘,所述驱动齿盘与第二处理筒以及第三处理筒各侧的从动齿盘啮合。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筒、第二处理筒以及第三处理筒为阶梯状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处理筒一侧盖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沉淀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生活污水沉淀池,通过进水管可向第一处理筒的内部注入污水,且第一处理筒内部的污水通过该处的导水管可向第二处理筒的内部流动,并通过该处的滤网可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同理,第二处理筒内部的污水通过导水管可向第三处理筒的内部流动,并通过该处的滤网可对污水中的杂质再次进行过滤,并通过抽水泵以及回流管,可将第三处理筒内部的污水抽取到第一处理筒中,如此循环,因此可对污水多级循环过滤处理。
[0013]2、该生活污水沉淀池,当将污水多级循环过滤处理后,向进料管的内部加入液体絮凝剂,并通过增压泵加压后进入导料管中,且液体絮凝剂经过导料管后进入到从动轴筒中,当从动轴筒内部的液体压力增大时,通过单向阀可将从动轴筒内部的液体絮凝剂输送到第二处理筒和第三处理筒中,并与污水混合,再启动电机使其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驱动轴可带动驱动齿盘转动,驱动齿盘通过与从动齿盘啮合,可带动从动轴筒转动,进而从动轴筒可带动第二处理筒和第三处理筒一侧的搅拌杆转动,并可对第二处理筒和第三处理筒内部的污水以及絮凝剂进行搅拌混合,使絮凝剂在污水中分布更均匀,从而提高污水沉淀速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仰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处理筒、第二处理筒和第三处理筒局部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结构导料管和从动轴筒局部剖视图。
[0018]其中:1、第一处理筒;2、第二处理筒;3、第三处理筒;4、盖板;5、排水管;6、抽水泵;7、回流管;8、导料管;9、增压泵;10、进料管;11、支脚架;12、电机;13、驱动齿盘;14、从动齿盘;15、上支架;16、下支架;17、驱动轴;18、从动轴筒;19、搅拌杆;20、导水管;21、滤网;22、单向阀。
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沉淀池,包括第一处理筒1,第一处理筒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上支架15,上支架15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处理筒2,第二处理筒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下支架16,下支架16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处理筒3,第一处理筒1、第二处理筒2以及第三处理筒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盖板4,第三处理筒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5,第一处理筒1一侧盖板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抽水泵6,抽水泵6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回流管7,第一处理筒1一侧盖板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料管8,导料管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增压泵9,增压泵9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0;
[0021]第一处理筒1的底面外侧固定连接有支脚架11,支脚架11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7,驱动轴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盘13,第二
处理筒2以及第三处理筒3的底面转动连接有从动齿盘14,且从动齿盘14与驱动齿盘13啮合,第一处理筒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轴筒18,且从动轴筒18与从动齿盘14固定连接,驱动轴17以及从动轴筒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9,第一处理筒1与第二处理筒2之间,以及第二处理筒2与第三处理筒3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水管20,导水管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网21,从动轴筒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单向阀22,当将污水多级循环过滤处理后,向进料管10的内部加入液体絮凝剂,并通过增压泵9加压后进入导料管8中,且液体絮凝剂经过导料管8后进入到从动轴筒18中,当从动轴筒18内部的液体压力增大时,通过单向阀22可将从动轴筒18内部的液体絮凝剂输送到第二处理筒2和第三处理筒3中,并与污水混合,再启动电机12使其带动驱动轴17转动,进而驱动轴17可带动驱动齿盘13转动,驱动齿盘13通过与从动齿盘14啮合,可带动从动轴筒18转动,进而从动轴筒18可带动第二处理筒2和第三处理筒3一侧的搅拌杆19转动,并可对第二处理筒2和第三处理筒3内部的污水以及絮凝剂进行搅拌混合,使絮凝剂在污水中分布更均匀,从而提高污水沉淀速率。...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沉淀池,包括第一处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筒(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上支架(15),所述上支架(15)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处理筒(2),所述第二处理筒(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下支架(16),所述下支架(16)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处理筒(3),所述第一处理筒(1)、第二处理筒(2)以及第三处理筒(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盖板(4),所述第三处理筒(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5),所述第一处理筒(1)一侧盖板(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抽水泵(6),所述抽水泵(6)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回流管(7),所述第一处理筒(1)一侧盖板(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料管(8),所述导料管(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增压泵(9),所述增压泵(9)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0);所述第一处理筒(1)的底面外侧固定连接有支脚架(11),所述支脚架(11)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7),所述驱动轴(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盘(13),所述第二处理筒(2)以及第三处理筒(3)的底面转动连接有从动齿盘(14),且从动齿盘(14)与驱动齿盘(13)啮合,所述第一处理筒(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轴筒(18),且从动轴筒(18)与从动齿盘(14)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亮邵丹萍黄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创新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