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训练助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33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康复训练助行车,包括行车本体、升降扶手,所述升降扶手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行车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升降扶手包括升降架,左右两个升降架的顶部固定有手臂托;在所述行车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折叠辅助轮;还包括固定在把手上的光敏感传感器、紧急刹车单元;所述光敏感传感器及紧急刹车均与单片机通信连接;在所述把手上还固定有心率传感器,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心率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升降扶手,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训练助行车


[0001]本技术及康复训练设备
,具体来说是一种康复训练助行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能够照顾他们的专业人员有限,且很耗费精力。目前的助行车大体为双手扶在扳手上,使用者的身体重量仅靠双手支撑,不利于长时间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康复训练助行车的稳定性。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5]一种康复训练助行车,包括行车本体、升降扶手,所述升降扶手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行车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升降扶手包括升降架,左右两个升降架的顶部固定有手臂托。本技术采用升降扶手,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0006]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升降架的前端通过横杆连接,在横杆上固定有控制面板、储物箱。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升降架的前端设计有把手和手刹。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行车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折叠辅助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折叠辅助轮包括与第一折叠架、连杆;所述第一折叠架与所述升降架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架包括加强梁;所述连杆一端与加强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叠架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行车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二折叠辅助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折叠辅助轮包括第二折叠架、定位销,所述第二折叠架与所述升降架转动连接;所述定位销一端与第二折叠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架上设置的搭扣扣接。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在把手上的光敏感传感器、紧急刹车单元;所述光敏感传感器及紧急刹车均与单片机通信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紧急刹车单元为固定在左右驱动轮上的电磁抱闸。
[0014]进一步的,在所述把手上还固定有心率传感器,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心率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
[001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本技术采用升降扶手,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手臂托支撑使用者小臂,可减少手腕的疲劳度,可延长训练时长。采用可折叠的辅助轮,便于收纳。
[0017]通过在把手上设置的光敏感传感器,可及时发现使用者是否脱把,好及时刹车,减少对使用者的伤害。心率传感器可实时检测使用者的心率情况。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助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助行车的右升降扶手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助行车的座椅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助行车的控制面板及把手刹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助行车前下方设计的设备箱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中设备箱去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助行车中第一折叠辅助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助行车中第二折叠辅助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稳定性、可折叠的助步车。图1为助行车全折叠时的外形示意图,整体外形仿真于行李箱,使用者可通过拉动拉杆1拖动该助步车,使助行车携带性得到提高。助行车的具体结构如下:
[0029]包括车本体,在车本体底部安装有左右驱动轮,两个驱动轮分别由左右驱动单元单独驱动,除驱动轮外,还设置有至少一组辅助轮,本实例设置了两组辅助轮,提高了助行车的稳定性,且辅助轮均可折叠置于收纳盒中。另外还在车本体上设置有可升降扶手,便于根据不同使用者身高来调整扶手的高度。
[0030]如图1所示,车主体包括底架(图1中被外部框架遮挡),底架为采用金属管焊接或采用螺栓连接而成的U型架,底架的U形开口的位置为使用者站立的位置。在底架的底部固定左右驱动轮和左右从动轮,左右驱动单元也固定在底架上,从而形成一个可驱动的主体。在底架两侧分别固定升降扶手,包括升降架和顶部的手臂托10,升降架整体为倒U形架体,顶部固定柔性手臂托10,用以支撑使用者小臂。如图2所示,升降架包括顶部的操作横杆和固定在操作横杆两端的两伸缩竖杆43;操作横杆包括套筒40,套筒40内套有压杆41,压杆41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42,在升降架固定在某一高度时,第一弹簧42顶着压杆41位于套筒40顶部。在套筒40上安装有按钮36,按钮36整体为楔形,按钮36的楔形前端位于压杆41和套筒40顶壁之间。当使用者按压按钮36时,楔形按钮36挤压压杆41向下运动。如图3所示,伸缩竖杆43包括依次套设的外杆430、中杆431、内杆432;中杆431底部为盲端。在中杆431底部放置有滑块433,滑块433一侧固定有销轴435,另一侧与内杆432壁之间限位有第二弹簧435,滑块433上设置有斜槽,内杆432底端设置有与斜槽配合的滑键。中杆431和外杆430上竖向开有多个孔,销轴435插入中杆431和外杆430对应的孔可以定位升降架的高度。压杆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对应的内杆432底部固定,当使用者按压按钮36是,按钮36的楔块挤压压杆向下遇到,压杆两端挤压内杆432向下运动,在滑键与斜槽的配合下,滑块433向第二弹簧434方
向平移,带动销轴435从外杆430和中杆431的孔中抽出,此时可以调整升降架的高度,当调节到合适高度后,松开按钮36,压杆在第一弹簧42的作用下复位,滑块433在第二弹簧434作用下复位,销轴435插入中杆431、外杆430对应的孔,从而锁定升降架的高度。
[0031]如图5所示,在左右两个升降架的前端固定有两根横梁,用以固定控制面板33、座椅,以及悬挂储物篮34等部件。如图4所示,座椅由电动推杆71伸缩实现座椅72的展开和折叠,座椅72转动固定在上方的横梁上,电动推杆71的一端固定在下方的横梁上,输出端与座椅下表面转动连接,驱动电动推杆71即可实现座椅的收起展开,操作便捷。当使用者累了需要休息时,展开座椅7即可坐下休息。手臂托10的前端还设置有把手31和手刹32,便于使用者在紧急情况下刹车。在左右升降架的中底部还采用铁片或其他材质板材围合成一个电控箱,如图6、图7所示的电控前箱内外部结构,其前板251上安装有USB口21,外部数据线可通过此口连接到内部STM32开发板上,进行代码程序的传输。此外还有小喇叭22,内连语音模块263,可进行语音播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本体、升降扶手,所述升降扶手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行车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升降扶手包括升降架,左右两个升降架的顶部固定有手臂托;在所述行车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折叠辅助轮;还包括固定在把手上的光敏感传感器、紧急刹车单元;所述光敏感传感器及紧急刹车均与单片机通信连接;在所述把手上还固定有心率传感器,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心率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助行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升降架的前端通过横杆连接,在横杆上固定有控制面板、储物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架的前端设计有把手和手刹。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奕泰杨博文周家钺王星航吴林声张娴陈荣保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