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11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丝,其在前端部具有良好的柔性,并且确保线圈体与芯轴之间的接合强度。导丝包括:芯轴、覆盖芯轴的外周的线圈体、以及将线圈体的前端部与芯轴的前端部接合的前端侧接合部。前端侧接合部由树脂材料形成,所述导丝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在前端侧接合部的基端侧将线圈体与芯轴接合且由金属材料形成。料形成。料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丝


[000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导丝。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对于向血管内等体内插入的导丝等来说,要求具有向血管内等的良好的插入性以及在血管内等的良好的操作性。一般来说,导丝例如包括:芯轴、覆盖芯轴的外周的线圈体以及将线圈体的前端部与芯轴的前端部接合的前端侧接合部。
[0003]在这样的导丝中,已知一种线圈体的前端部通过Au

Sn系钎料固接于芯轴的导丝(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

2140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如上所述,对于向血管内等插入的导丝,一方面,要求线圈体与芯轴牢固地接合,另一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插入性和操作性。例如,当使导丝从血管直径粗的主血管向血管直径细的侧枝血管行进时,导丝的前端有时会碰到侧枝血管的入口的血管内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导丝的前端部的柔性低(硬),当进一步推入导丝时,导丝的前端部的阻力变大,存在难以使导丝向侧枝血管的前端侧行进的倾向。
[0009]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课题不限于使导丝从主血管向侧枝血管行进的情况,在使导丝在具有复杂形状的血管内行进的情况下也是共通的。
[0010]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
[0011]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例如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0013](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导丝包括:芯轴、覆盖所述芯轴的外周的线圈体以及将所述线圈体的前端部与所述芯轴的前端部接合的前端侧接合部。所述前端侧接合部由树脂材料形成,并所述导丝包括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在所述前端侧接合部的基端侧将所述线圈体与所述芯轴接合且由金属材料形成。在该导丝中,由于前端侧接合部由树脂材料形成,因此能够提高该导丝的前端部的滑动性和柔性。另外,在该导丝中,由于上述固定部由金属材料形成,因此能够牢固地将线圈体与芯轴接合。因此,根据该导丝,能够提供一种在前端部具有良好的柔性且确保线圈体与芯轴的接合强度的导丝。
[0014](2)在上述导丝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前端侧接合部由弹性材料形成。根据采用该结构的导丝,能够进一步提高导丝的前端部的柔性,因此在导丝向血管等插入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对血管内壁等造成损伤。
[0015](3)在上述导丝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导丝的轴向上,所述前端侧接合部与所
述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前端侧接合部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这样,在采用该结构的导丝中,前端侧接合部与固定部之间的间隙比较小。换句话说,在该结构中,固定部配置在靠近导丝的前端的位置。因此,在该导丝中,能够更有效地确保线圈体与芯轴在导丝的前端的接合强度。
[0016](4)在上述导丝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导丝的轴向上,所述前端侧接合部与所述固定部连续配置。换句话说,在采用该结构的导丝中,固定部配置在靠近导丝的前端的位置。因此,在该导丝中,能够更有效地确保线圈体与芯轴在导丝的前端的接合强度。
[0017](5)在上述导丝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导丝的轴向上,所述前端侧接合部的长度所述线圈体的外径的2倍以上且10倍以下。因此,根据采用该结构的导丝,能够更有效地确保前端侧接合部与线圈体的接合强度。
[0018](6)在上述导丝中,也可以构成为,还包括树脂覆膜,所述树脂覆膜覆盖所述前端侧接合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线圈体的外周面,并且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树脂材料形成,形成所述前端侧接合部的所述树脂材料为形成所述树脂覆膜的所述树脂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因此,根据采用该结构的导丝,能够提高前端侧接合部与树脂覆膜的密合性,进而,能够防止树脂覆膜从前端侧接合部剥离。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导丝或其制造方法等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概要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导丝100的纵向截面的结构的说明图。
[0021]图2是导丝100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是概要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导丝100A的纵向截面的结构的说明图。
[0023]图4是概要地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导丝100B的纵向截面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A.第一实施方式
[0025]A

1.导丝100的结构
[0026]图1是概要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导丝100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示出了导丝100的纵向截面(YZ截面)。在图1中,Z轴正方向侧是插入体内的前端侧(远位侧),Z轴负方向侧是由医生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位侧)。这些方向的定义,同样适用于图2之后的附图。在图1中,示出了后述的线圈体20、前端侧接合部30、基端侧接合部40、金属固定部50以及树脂部60的截面(具体而言,YZ截面)结构。在图1中,示出了导丝100整体呈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状的状态,但导丝100具有能够弯曲的程度的柔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关于导丝100及导丝100的各结构构件,将包含前端并从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至中部的部分称为“前端部”。同样地,关于导丝100及导丝100的各结构构件,将包含基端并从基端朝向前端侧延伸至中部的部分称为“基端部”。
[0027]导丝100是一种向血管等插入以将导管(未图示)引导至如血管等中的病灶(狭窄部或闭塞部)的医疗器械。
[0028]如图1所示,导丝1包括芯轴10、线圈体20、前端侧接合部30、基端侧接合部40、金属
固定部50以及树脂部60。金属固定部50是权利要求书中的固定部的一个示例。
[0029]芯轴10是前端侧为细径且基端侧为粗径的长条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芯轴10具有细径部11、粗径部12和锥形部1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省略了粗径部12的一部分的图示。细径部11是包含芯轴10的前端的部分。细径部11形成为横截面呈圆形的棒状。横截面是指与芯轴10的轴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Z轴方向)正交的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Y截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后也是同样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芯轴10的轴向与导丝100的轴向一致。粗径部12位于比细径部11靠近芯轴10的基端侧的位置,粗径部12形成为棒状,并且该棒状的横截面呈外径比细径部11的外径大的圆形。锥形部13位于细径部11与粗径部12之间。锥形部13的外径从与细径部11之间的边界位置朝向与粗径部12之间的边界位置逐渐增大。细径部11的外径例如为0.03mm~0.085mm左右,粗径部12的外径例如为0.2~0.9m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芯轴10的各部分的横截面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
[0030]作为形成芯轴10的材料,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使用金属材料,更具体而言,使用不锈钢(SUS302、SUS304、SUS316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导丝,其包括:芯轴;线圈体,所述线圈体覆盖所述芯轴的外周;以及前端侧接合部,所述前端侧接合部将所述线圈体的前端部与所述芯轴的前端部接合;其中,所述前端侧接合部由树脂材料形成;所述导丝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在所述前端侧接合部的基端侧将所述线圈体与所述芯轴接合且由金属材料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前端侧接合部由弹性体材料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其中,在所述导丝的轴向上,所述前端侧接合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前端侧接合部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田圭亮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