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安全作业智能监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605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安全作业智能监管系统,包括感知设备、物联网模块、云端服务器、人工智能模块和大数据监管平台,通过感知设备(如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配电系统环境参数和人员设备状态的全面监测和实时分析。提高配电作业监管的范围和精度,实现监管结果的自动化反馈,提高监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减少人工巡检的工作量和盲区,通过对监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安全作业智能监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安全作业监管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安全作业智能监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安全运行对于社会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随着“取消计划停电”逐步推广,供电可靠性也将迎来新一轮提升,输配电不停电作业将大幅度增加,现场安全管控也愈发重要。配电作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作业过程中气体泄漏、温度过高等问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如何保障配电作业的安全进行,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传统的配电作业安全监管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检和手动操作,这种方式存在着工作效率低、盲区多、难以发现潜在危险等问题。为此,智能化配电作业安全监管方法应运而生。智能化监管方法可以通过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配电作业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快速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0004]然而,目前的智能化监管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范围有限、数据处理效率不高、监管结果难以及时反馈等。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一种针对配电安全作业环境监管的智能化系统,以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传统配电作业监管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配电安全作业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对配电作业环境参数和人员设备状态的全面监测和实时分析,准确判断配电作业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配电安全作业智能监管系统,包括感知设备、物联网模块、云端服务器、人工智能模块和大数据监管平台,感知设备和物联网模块通过无线网络通讯连接;
[0008]感知设备分布于配电现场的不同位置,对配电作业环境参数和人员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0009]物联网模块对感知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0010]云端服务器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技术,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根据数据类型匹配不同的分析和挖掘手段;
[0011]人工智能模块配置于感知设备中和云端服务器中,对实时监测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和记录,异常判断依据适配于设备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发生变化;
[0012]大数据监管平台用于监管数据和异常情况告警,以及对工程和设备进行管理并能实时查看现场监控视频。
[0013]通过感知设备(如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配电系
统环境参数和人员设备状态的全面监测和实时分析。提高配电作业监管的范围和精度,能够监测配电区域内气体泄漏、温度过高等问题,及时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实现监管结果的自动化反馈,能够及时向相关人员报警或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高监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减少人工巡检的工作量和盲区;通过对监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感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环境传感器、单兵设备、智能手环、电子围栏、无人机,感知设备采集的配电作业环境参数和人员设备状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温湿度、气体浓度、人员生命体征、有无外来人员闯入或者离岗、人员安全帽佩戴情况。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根据数据类型匹配不同的分析和挖掘手段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0018]对于温湿度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的温湿度变化趋势;
[0019]对于人员生命体征数据,采用监督或无监督学习方法,训练模型判断人员的健康状况是否正常;
[0020]对于有无外来人员闯入事件,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处理。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所述在感知设备中,所述异常判断依据适配于设备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发生变化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0023]人工智能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未佩戴安全帽、烟雾或者火光的异常情况;
[0024]智能手环,通过测量人员生命体征指标来判断人员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0025]为解决监管范围有限的问题,增加了感知设备的覆盖范围,以覆盖更广泛的配电系统区域。并且引入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感知设备之间的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克服传统有线连接的限制,使得监管范围不再受到布线的限制,从而实现更广泛的监管覆盖范围。整合多源数据,如卫星遥感数据、气象数据、GIS地理信息数据等。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可以获得更全面的配电系统环境信息,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
[00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7]所述在云端服务器,人工智能模块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自动学习配电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异常情况,根据已有的模型和规则库进行判断和预警,当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时,人工智能模块将通过大数据监管平台发送告警信息。
[00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9]所述异常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温度过高、电流过载和电气设备损坏。
[00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31]所述物联网模块通过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和处理,经筛选处理后的数据和异常数据优先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中。
[003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33]所述人工智能模块对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行自动识别和记录,对于不确定因素的数据采用模糊逻辑方法处理。采用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处理技术,将数据分割成多个任务并
同时进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通过利用多个计算节点进行并行计算,可以加速大规模数据的处理过程。例如,使用Apache Spark等分布式计算框架来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采用数据压缩和降维技术来减少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开销。通过选择合适的压缩算法和降维技术,在不丢失重要信息的情况下减少数据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在数据进入大数据分析和挖掘阶段之前,进行数据预处理和过滤操作,排除一些无关或冗余的数据,减少需要处理的数据量。
[0034]为保障监管结果能够及时反馈,采用实时通信技术和消息队列系统,实现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通过建立消息队列和订阅

发布模式,实现异步通信和快速的消息传递,从而加快告警和响应的速度。采用分布式架构和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将系统的负载均匀地分布在多个节点上,避免单一节点的性能瓶颈,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通过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节点并平衡负载,确保数据处理和告警通知的效率。
[003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6]1、提高配电作业安全性。本系统通过实时监控配电作业现场的各类信息、智能分析和告警,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预测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配电作业的安全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安全作业智能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知设备、物联网模块、云端服务器、人工智能模块和大数据监管平台,感知设备和物联网模块通过无线网络通讯连接;感知设备分布于配电现场的不同位置,对配电作业环境参数和人员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物联网模块对感知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技术,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根据数据类型匹配不同的分析和挖掘手段;人工智能模块配置于感知设备中和云端服务器中,对实时监测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和记录,异常判断依据适配于设备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发生变化;大数据监管平台用于监管数据和异常情况告警,以及对工程和设备进行管理并能实时查看现场监控视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安全作业智能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环境传感器、单兵设备、智能手环、电子围栏、无人机,感知设备采集的配电作业环境参数和人员设备状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温湿度、气体浓度、人员生命体征、有无外来人员闯入或者离岗、人员安全帽佩戴情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安全作业智能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类型匹配不同的分析和挖掘手段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对于温湿度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的温湿度变化趋势;对于人员生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经纬宋晔王宁许家琦刘聪郑雪锋许锋韩吉莹谭先军倪琦林瑶琦陈达俞秦博王琴王伟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配电工程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