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604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铸造模具本体,铸造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分别设置有风冷系统和水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安装于上模内,所述水冷系统位于下模内,并且水冷系统由多组相互连通的冷却管道组合而成;所述风冷系统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接冷却装置组件,并且输送管的另一端与风冷系统的管路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循环设置的冷却装置组件和水冷系统,进而进一步提高对铸造模具本体型腔的冷却效果;整体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较差,使其充分冷却,防止脱模时发生得模芯粘粘的情况。止脱模时发生得模芯粘粘的情况。止脱模时发生得模芯粘粘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钣金加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铸造模具辅助进行钣金加工。例如,需要在钣金材料上制作复杂的曲面或者凸凹部位时,需要先制作相应的铸造模具,然后将钣金材料放置在模具上进行加工。
[0003]铸造是指将室温中为液态但不久后将固化的物质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砂型铸造中,对上模具与下模具的配合具有较高要求。
[0004]现有的钣金铸造模具在脱模时,由于现有的铸造模具多为自然冷却或水冷,具有散热面积小,散热效果较差,使其无法充分冷却,在脱模时使得模芯会发生粘粘。
[0005]在专利公布号为:CN 112605343 B中公开了一种高压注水式冷却用铸造模具,包括定模件,与所述定模件对应配合的动模件,所述定模件包括定模底座,以及与定模底座一体成型的定模体,所述定模体内设置有换热腔体,所述定模底座靠近定模体的一端外侧开设在有环形蓄水槽,并在所述环形蓄水槽的外部焊接有水平面与定模体一致的封端板,所述定模底座朝向定模体的侧面上端还焊接有喷水机构,所述环形蓄水槽连通换热腔体,所述换热腔体连通喷水机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动模件移动后对应配合定模件,然后通过定模件进行注入铸件物料,并在动模件与定模件之间成型;而定模件内的环形蓄水槽、换热腔体以及喷水机构形成总的一个冷却水道,能够提高铸件的冷却效率、以及提高铸件产品质量。但是在模具的中央和厚壁部分尤其是靠近熔融的金属,受到高温的影响,使其在冷却时散热较慢,在脱模时容易发生粘粘。
[0006]在专利公布号为:CN 113351761 A中公开了一种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定模具、底板、导杆套和接油盒,所述定模具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的两端设置有所述导杆套,所述导杆套上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下端设置有所述接油盒,所述导杆的上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油缸,所述油缸的下端与下压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的两端设置有导向耳,所述下压板上固定有动模具。上述技术方案该钣金加工的成型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模具上设置的定位杆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件的装夹时间,大大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通过设置所述导向耳可以保障装置在加工过程中受力均匀,大大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
[000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文件在现有铸造模具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设计,提出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循环设置的冷却装置组件和水冷系统,进而进一步提高对铸造模具本体型腔的冷却效果;整体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较差,使其充分冷却,防止脱模时发生得模芯粘粘的情况。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铸造模具本体,铸造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分别设置有风冷系统和水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安装于上模内,所述水冷系统位于下模内,并且水冷系统由多组相互连通的冷却管道组合而成;
[0010]所述风冷系统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接冷却装置组件,并且输送管的另一端与风冷系统的管路相连接;
[0011]所述冷却装置组件包括引风机、水冷风扇、水室和换热器,所述水室的出口端连接冷却管道的进口,并且冷却管道的出口总嘴连通循环管道,并且通过循环管道连通水室连通管,进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循环。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循环设置的冷却装置组件和水冷系统,进而进一步提高对铸造模具本体型腔的冷却效果;整体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较差,使其充分冷却,防止脱模时发生得模芯粘粘的情况。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
[0014]所述上模座底部端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上模,所述上模正下方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顶部端面通过螺栓紧固安装有下模座,并且上模和下模合模形成型腔,位于型腔一侧设置有模芯。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
[0016]位于模芯一侧的下模顶端设置有多组夹持块,并且夹持块分别与上模的夹持座进行卡接连接,进而使得上模和下模合模时趋于稳定。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
[0018]位于折弯处的冷却管道采用喷流管组合而成,内管直径为0.70mm,外管直径要大于内管直径0.1

0.25mm,在实际使用时,冷却液体通过内管流通到末端,在像喷泉般喷出至外管,然后通过外管回流到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的出口端连通循环管道,并且通过循环管道连通水室连通管,进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循环。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水室内的冷却液体通过进水管输送至冷却管道内部,为了防止冷却管道内部冷却液体的流量发生变化或中断,当冷却液体输送至冷却管道折弯处时,此时由于折弯处的冷却管道采用喷流管制成,可以降低冷却液体的流量发生变化或者中断的概率。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
[0021]所述冷却装置组件内部设置有水冷风扇,所述水冷风扇水泵的进口端连通连接输送管,所述连接输送管上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采用三通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分别连接连通管和水室,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可以采用型号为147BES500换热器,所述水室进口端连通水室连通管,并且通过水室连通管连通换热器。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启动水室一侧的水泵,将水室内部的冷却
液体输送至冷却管道内部,在使用时水室内部的冷却液体一部分通过输送管输送至水冷风扇内部,此时水冷风扇内部的水泵将冷却液体循环输送:此时水冷风扇中的本团体会将冷却液体从水冷片中循环抽出,然后经过水冷风扇将冷气输送至空气中,形成一次完整的循环。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
[0024]位于水冷风扇一侧设置有引风机,并且引风机的出风口连通输送管,并且通过输送管连通风冷系统的管路,所述管路的孔道深度位mm,孔道直径为

mm,并且管路上设置有多组高压喷嘴,使得管路内部的冷气喷出,进而对其进行降温。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风冷对铸造模具本体内部进行降温冷却,利用空气的传热速度较快,可以加快铸件的冷却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
[0027]所述下模侧部端面上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安装板,位于安装板顶端设置有安装块,并且安装块和安装板呈一体化设置,两组安装板内壁上均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铸造模具本体,铸造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分别设置有风冷系统和水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安装于上模内,所述水冷系统位于下模内,并且水冷系统由多组相互连通的冷却管道组合而成;所述风冷系统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接冷却装置组件,并且输送管的另一端与风冷系统的管路相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组件包括引风机、水冷风扇、水室和换热器,所述水室的出口端连接冷却管道的进口,并且冷却管道的出口总嘴连通循环管道,并且通过循环管道连通水室连通管,进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底部端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上模,所述上模正下方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顶部端面通过螺栓紧固安装有下模座,并且上模和下模合模形成型腔,位于型腔一侧设置有模芯,位于模芯一侧的下模顶端设置有多组夹持块,并且夹持块分别与上模的夹持座进行卡接连接,进而使得上模和下模合模时趋于稳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折弯处的冷却管道采用喷流管组合而成,内管直径为0.70mm,外管直径要大于内管直径0.1

0.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州闽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