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083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作业工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包括:端模;侧模,与端模组成矩形框架,所述侧模上表面靠近中心位置卡合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凹槽模板;固定组件,对称抵紧连接于侧模的一侧外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所述固定组件一端与轨道铺设墙面抵紧连接;所述侧模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刮平机构,所述刮平机构在混凝土浇筑后对其上表面进行自动刮平、打磨。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时,在确保混凝土上表面平整的情况下,减少施工人员的人数,避免人员过多造成施工现象混乱的现象,同时在刮平机构安装后,无需施工人员长时间下蹲手持刮板进行工作,有效降低施工人员的疲劳度,提高整体施工工艺的施工效率。高整体施工工艺的施工效率。高整体施工工艺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作业工装
,具体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无砟轨道是指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又称作无碴轨道,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避免了道砟飞溅,平顺性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维修工作少,列车运行时速可达350千米以上,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与普通轨道结构一样,由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等部分组成;
[0003]无砟轨道在施工时,使用定型模架完成模板的安装,再将混凝土灌入模板内进行浇筑,现有技术中,底座板采用混凝土泵送入模后,由人工摊铺均匀,经插入式振捣器捣固后,再由人工收面整平,最后使用铝合金刮尺刮平,从而确保底座板顶面施工精度,施工人员众多,人员操作流程较多,造成总体工艺的施工速度缓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长时间处于下蹲、弯腰的姿势,长时间工作后施工人员疲劳度高,影响施工的效率。
[0004]为此,提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包括:端模;侧模,与端模组成矩形框架,所述侧模上表面靠近中心位置卡合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凹槽模板;固定组件,对称抵紧连接于侧模的一侧外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所述固定组件一端与轨道铺设墙面抵紧连接;所述侧模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刮平机构,所述刮平机构在混凝土浇筑后对其上表面进行自动刮平、打磨。
[0007]优选的,所述刮平机构包括侧模上表面后端对称嵌入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外表面靠近中心位置卡合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为一种塑料材质的板状构件,所述固定架靠近侧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侧模靠近滑块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刮板前端嵌入连接有排料机构,所述排料机构包括与刮板转动连接的滚轮,所述滚轮外表面绕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凸纹。
[0009]优选的,所述侧模上表面靠近滚轮的位置开设有排料盒,所述排料盒内部铺设有护膜,所述护膜为一种聚乙烯材质的薄膜构件。
[0010]优选的,所述排料盒上表面一端嵌入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排料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抵紧块,所述连接杆下端固定连接在排料盒的上表面边缘位置。
[0011]优选的,所述抵紧块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一种橡胶材质的片状构件。
[0012]优选的,所述防滑垫下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内部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一侧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排料盒上表面靠近卡块的位置开设有卡槽。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架远离侧模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为一种横截面为三角形形状的铝合金构件。
[0014]优选的,所述端模外表面两端边缘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侧模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贯穿通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板簧,所述第二板簧的一侧外表面与端模抵紧连接。
[0015]优选的,一侧所述侧模上表面边缘位置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为一种可完全容纳刮平机构的槽式构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刮平机构,施工时,在确保混凝土上表面平整的情况下,减少施工人员的人数,避免人员过多造成施工现象混乱的现象,同时在刮平机构安装后,无需施工人员长时间下蹲手持刮板进行工作,有效降低施工人员的疲劳度,提高整体施工工艺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刮平机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

A方向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B处放大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的C处放大视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的D处放大视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E处放大视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杆剖视图。
[0026]图中:1、端模;2、侧模;3、固定组件;4、凹槽模板;5、刮平机构;51、第一电机;52、连接绳;53、固定架;54、刮板;55、滑块;56、滑槽;6、排料机构;61、滚轮;62、传送带;63、凸纹;64、排料盒;65、护膜;66、第一弹簧;67、连接杆;68、抵紧块;69、防滑垫;60、卡块;610、安装块;611、第二弹簧;612、限位块;613、卡槽;7、转动机构;71、固定件;72、第一板簧;73、转板;8、通孔;9、限位杆;10、第二板簧;11、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解决了现有轨道交通底座铺设过程中,底座板采用混凝土泵送入模后,由人工摊铺均匀,经插入式振捣器捣固后,再由人工收面整平,最后使用铝合金刮尺刮平,从而确保底座板顶面施工精度,该过程中需要两侧施工人员配合,施工人员多,人员操作流程较多,造成总体工艺的施工速度缓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长时间处于下蹲、弯腰的姿势,长时间工作后施工人员疲劳度高,影响施工的效率技术问题;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在侧模的前端靠近端模的位置,设置电机,利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使连接绳收卷,并利用滑槽、滑块的配合,使刮板在混凝土的上表面匀速移动,进而对混凝土进行打磨,代替多人操作的施工步骤,减少施工人数,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无需长时间保持下蹲的姿势,降低施工人员的疲劳度;
[0030]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1]如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包括:
[0032]端模1;
[0033]侧模2,与端模1组成矩形框架,所述侧模2上表面靠近中心位置卡合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凹槽模板4;
[0034]固定组件3,对称抵紧连接于侧模2的一侧外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所述固定组件3一端与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包括:端模(1);侧模(2),与端模(1)组成矩形框架,所述侧模(2)上表面靠近中心位置卡合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凹槽模板(4);固定组件(3),对称抵紧连接于侧模(2)的一侧外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所述固定组件(3)一端与轨道铺设墙面抵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2)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刮平机构(5),所述刮平机构(5)在混凝土浇筑后对其上表面进行自动刮平、打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平机构(5)包括侧模(2)上表面后端对称嵌入连接的第一电机(51),所述第一电机(51)输出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绳(52),所述连接绳(52)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3),所述固定架(53)靠近第一电机(51)的一端外表面靠近中心位置卡合连接有刮板(54),所述刮板(54)为一种塑料材质的板状构件,所述固定架(53)靠近侧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55),所述侧模(2)靠近滑块(55)的一端外表面开设有滑槽(56),所述滑块(55)与滑槽(56)之间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54)前端嵌入连接有排料机构(6),所述排料机构(6)包括与刮板(54)转动连接的滚轮(61),所述滚轮(61)外表面绕接有传送带(62),所述传送带(6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凸纹(6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2)上表面靠近滚轮(61)的位置开设有排料盒(64),所述排料盒(64)内部铺设有护膜(65),所述护膜(65)为一种聚乙烯材质的薄膜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作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盒(64)上表面一端嵌入连接有第一弹簧(66),所述第一弹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凡马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