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498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及系统,涉及智能道路停车管理领域,包括:基于设备采集获取的交通道路事件信息获取监控区域日均交通事故数量和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并基于日均交通事故数量和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多维度进行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和交通违法评分,最后根据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和交通违法评分对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秩序进行评价与管理,由于通过设备采集的数据客观性较高并能够很大程度减少评估人员的外业工作量,从而可以提升交通秩序评价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兼顾交通事故与交通违法,并区分了不同的违法主体进行计算,能够更全面的评估交通秩序的影响要素。够更全面的评估交通秩序的影响要素。够更全面的评估交通秩序的影响要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智慧交通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0003][0004]目前在城市区域范围内,通常将交通秩序评价指标分为交叉口、路段评价、路网评价和道路停车四个领域共23个指标,但是上述评价指标均是以机动车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行主体,且管理水平、社会公众满意度等指标缺少有效的评估方法和计算方式,数据采集难度大,难易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评价;另一种方式是将城市交通秩序的内容分为道路基础水平、交通设施管理、交通通行状态、交通安全、执法管理水平、交通文明六类,并通过数据整理和建模,构建对多业务数据的多维、立方分析结构,以可视化图标、报表实现评价目的。此专利技术没有从评价指标的选取、指标的计算等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定义,且此系统方法适用于基础业务系统建设全面的城市或区域,信息化程度相对薄弱的地区无法进行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及系统,可以解决现有区域交通秩序评价的全面性和精准度较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根据设备采集的事件数据信息获取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日均交通事故数量和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
[0008]根据预置的交通事故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日均交通事故数量生成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
[0009]根据预置的交通违法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生成监控区域的交通违法评分;
[0010]根据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和交通违法评分对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秩序进行评价与管理。
[0011]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置的交通事故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日均交通事故数量生成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的步骤包括:
[0012]根据公式其中,a为历史时间周期内的日均交通事故事故数量,x为后续评价时间周期内的日均交通事故数量,S

为评分的
总分分值,S

为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S为基础及格分数。
[0013]进一步地,所述预置的交通违法评分模型包括机动车交通违法评分模型、非机动车违法评分模型、行人违法评分模型,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区域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包括机动车交通违法数量、非机动车违法数量、行人违法数量。
[0014]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置的交通违法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生成监控区域的交通违法评分的步骤包括:根据公式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生成监控区域的交通违法评分的步骤包括:根据公式
[0015]进行计算,其中,S

、S

、S

分别为后续评价时间周期内的机动车违法、非机动车违法、行人违法评分分值,y

、y

、y

分别为后续评价时间周期内的日均非机动车违法数量、非机动车违法数量、行人违法数量,历史日均机动车交通违法数量为b

、历史日均非机动车违法数量为b

、历史日均行人违法数量为b

,S为基础及格分数。
[0016]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置的交通违法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生成监控区域的交通违法评分的步骤包括:根据公式S

=f

S

+f

S

+f

S

进行计算,其中,f

、f

、f

、分别为机动车违法、非机动车违法、行人违法评分权重值,f

+f

+f

=1。
[0017]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设备采集的事件数据信息获取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日均交通事故数量和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
[0018]生成单元,用于根据预置的交通事故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日均交通事故数量生成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
[0019]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预置的交通违法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生成监控区域的交通违法评分;
[0020]评价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和交通违法评分对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秩序进行评价与管理。
[0021]进一步地,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公式其中,a为历史时间周期内的日均交通事故事故数量,x为后续评价时间周期内的日均交通事故数量,S

为评分的总分分值,S

为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S为基础及格分数。
[0022]进一步地,所述预置的交通违法评分模型包括机动车交通违法评分模型、非机动车违法评分模型、行人违法评分模型,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区域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包括机动车交通违法数量、非机动车违法数量、行人违法数量。
[0023]进一步地,所述生成单元,具体还用于根据公式
[0024][0025]进行计算,其中,S

、S

、S

分别为后续评价时间周期内的机动车违法、非机动车违法、行人违法评分分值,y

、y

、y

分别为后续评价时间周期内的日均非机动车违法数量、非机动车违法数量、行人违法数量,历史日均机动车交通违法数量为b

、历史日均非机动车违法数量为b

、历史日均行人违法数量为b

,S为基础及格分数。
[0026]进一步地,所述生成单元,具体还用于根据公式S

=f

S

+f

S

+f

S

进行计算,其中,f

、f

、f

、分别为机动车违法、非机动车违法、行人违法评分权重值,f

+f

+f

=1。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及系统,基于设备
采集获取的交通道路事件信息获取监控区域日均交通事故数量和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并基于日均交通事故数量和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多维度进行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和交通违法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设备采集的事件数据信息获取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日均交通事故数量和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根据预置的交通事故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日均交通事故数量生成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根据预置的交通违法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生成监控区域的交通违法评分;根据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和交通违法评分对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秩序进行评价与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置的交通事故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日均交通事故数量生成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的步骤包括:根据公式其中,a为历史时间周期内的日均交通事故事故数量,x为后续评价时间周期内的日均交通事故数量,S

为评分的总分分值,S

为所述监控区域的交通事故评分,S为基础及格分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交通违法评分模型包括机动车交通违法评分模型、非机动车违法评分模型、行人违法评分模型,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区域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包括机动车交通违法数量、非机动车违法数量、行人违法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置的交通违法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生成监控区域的交通违法评分的步骤包括:根据公式法数量,生成监控区域的交通违法评分的步骤包括:根据公式
进行计算,其中,S

、S

、S

分别为后续评价时间周期内的机动车违法、非机动车违法、行人违法评分分值,y

、y

、y

分别为后续评价时间周期内的日均非机动车违法数量、非机动车违法数量、行人违法数量,历史日均机动车交通违法数量为b

、历史日均非机动车违法数量为b

、历史日均行人违法数量为b

,S为基础及格分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设备采集事件的区域交通秩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置的交通违法评分模型和所述待评价时间范围内监控区域运动目标交通违法数量,生成监控区域的交通违法评分的步骤包括:根据公式S

=f

S

+f

S

+f

S

进行计算,其中,f

、f

、f

、分别为机动车违法、非机动车违法、行人违法评分权重值,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菊杨金宇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爱泊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