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4953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一路过滤部分、气液分离部分、分相增压部分和混合外输部分;一路过滤部分连接装置的总进口,混合外输部分连接装置的总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采用油气分离、分相计量、分相增压、混合外输的方案,突破了现有油气混输泵技术不适用于高油气比工况的技术瓶颈,彻底解决了高油气比油气增压混输和高回压问题,可实现任意高油气比工况的油气混输和计量。可实现任意高油气比工况的油气混输和计量。可实现任意高油气比工况的油气混输和计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地面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长庆油田近几年在页岩油领域接连获得重大发现和突破性成果,已成为国内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油田。在开采过程中,页岩油井的单井产量的气油比普遍较高,原始气油比为107Nm3/t,生产预测气油比为160Nm3/t。回压较高,夏季约2.0MPa,冬季约3.5MPa。高回压、高油气比给采出液外输带来诸多问题。回压升高往往会导致集油管道发生堵塞,为保证集输过程稳定有序地进行,需要频繁地冲洗管线。除此之外,井口高回压还会致使抽油机的耗能增加等等。
[0003]现有的油气混输泵无法适用于高油气比工况油气混输,常采用的工艺有:一是将采出液输入缓冲罐,油气分离,气相焚烧或放空,液相经增压后外输,采用此方法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二是将平台来液经油气分离后,分别进行增压分输,该工艺需另铺设气相管线,增加产建投资与运维工作量。
[0004]现有工艺技术及路线,要么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要么增加产建投资和运行维护工作量,都没有从本质解决问题,而且伴生气焚烧放空方式已被禁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可实现任意高油气比工况的油气混输和计量。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一路过滤部分、气液分离部分、分相增压部分和混合外输部分;一路过滤部分连接装置的总进口,混合外输部分连接装置的总出口。
[0008]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9]一路过滤部分包括并联设置的过滤器a和过滤器b,过滤器a和过滤器b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阀门,过滤器a、过滤器b和阀门构成并联过滤器;在装置的总进口与并联过滤器的入口端之间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压力表c、压力变送器c、温度表a和温度变送器a,在并联过滤器的出口端管线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d和压力变送器d。
[0010]气液分离部分包括高效气液分离器,高效气液分离器上设置有气液分离进口、液相出口、气相出口和排污口,气液分离进口与一路过滤部分连接;高效气液分离器的罐体上安装有磁翻板液位计;高效气液分离器的罐顶上安装有压力表e、安全阀和压力变送器e;排污口处和安全阀的入口管线上均安装有阀门。
[0011]分相增压部分包括液相增压部分和气相增压部分,液相增压部分连接高效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气相增压部分连接高效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
[0012]液相增压部分包括并联连接的输油泵a和输油泵b,输油泵a的进口管线上安装有
阀门,输油泵a的出口管线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a、压力变送器b、止回阀b和阀门,输油泵b的进口管线上安装有阀门,输油泵b的出口管线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b、压力变送器a、止回阀a和阀门;两条并联管线汇合后依次连接液相流量计、含水分析仪、止回阀c和阀门。
[0013]气相增压部分包括与气相出口经管线依次连接的阀门、伴生气压缩机、阀门、压力表f、压力变送器f、气相流量计、止回阀d和阀门。
[0014]混合外输部分包括与分相增压部分依次连接的温度表b、温度变送器b、压力表g和压力变送器g,压力变送器g与装置的总出口连接。
[0015]装置还包括防爆控制柜,防爆控制柜分别与压力变送器c、温度变送器a、压力变送器e、压力变送器d、磁翻板液位计、压力变送器a、输油泵a、输油泵b、伴生气压缩机、压力变送器b、压力变送器f、气相流量计、液相流量计、含水分析仪、温度变送器b和压力变送器g电连接。
[0016]装置的总进口管线和总出口管线上设置有旁通管线,旁通管线上设置有阀门,旁通管线一端与装置的总进口管线连接、另一端与装置的总出口管线连接。
[0017]装置的所有部件均安装在橇座上,同时橇座上还安装有方舱,整个装置位于方舱内。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装置运行过程全自动,无需人工干预,可实现无人值守;
[0020](2)装置橇装一体化,整机拉运仅需一辆车,便于移动安装与作业;
[0021](3)采用方舱式结构设计,所有设备位于方舱内部,可有效保护设备;
[0022](4)采用油气分离、分相计量、分相增压、混合外输的方案,突破了现有油气混输泵技术不适用于高油气比工况的技术瓶颈,彻底解决了高油气比油气增压混输和高回压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3.过滤器a,4.过滤器b,5.总进口,6.总出口,7.气液分离进口,8.液相出口,9.气相出口,10.排污口,13.输油泵a,14.输油泵b,15.压力表a,16.压力表b,17.压力变送器a,18.压力变送器b,19.止回阀a,21.止回阀b,23.液相流量计,24.含水分析仪,25.止回阀c,27.压力表c,28.压力变送器c,29.温度表a,30.温度变送器a,31.防爆控制柜,32.橇座,33.压力表d,34.压力变送器d,35.高效气液分离器,36.压力表e,38.安全阀,39.压力变送器e,40.磁翻板液位计,42.伴生气压缩机,44.压力表f,45.压力变送器f,46.气相流量计,47.止回阀d,49.温度表b,50.温度变送器b,51.压力表g,52.压力变送器g。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一路过滤部分、气液分离部分、分相增压部分和混合外输部分;一路过滤部分连接装置的总进口5,混合外输部分连接装置的总出口6。
[0027]整个装置主要由过滤器a3、过滤器b4、高效气液分离器35、输油泵a13、输油泵b14、
伴生气压缩机42、防爆控制柜31、橇座32、方舱及相应的管线、阀门、仪表等组成。
[0028]一路过滤部分包括并联设置的过滤器a3和过滤器b4,过滤器a3和过滤器b4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阀门,过滤器a3、过滤器b4和阀门构成并联过滤器;在装置的总进口5与并联过滤器的入口端之间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压力表c27、压力变送器c28、温度表a29和温度变送器a30,在并联过滤器的出口端管线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d33和压力变送器d34。
[0029]气液分离部分包括高效气液分离器35,高效气液分离器35为立式或卧式结构,高效气液分离器35上设置有气液分离进口7、液相出口8、气相出口9和排污口10,气液分离进口7与一路过滤部分连接;高效气液分离器35的罐体上安装有磁翻板液位计40;高效气液分离器35的罐顶上安装有压力表e36、安全阀38和压力变送器e39;排污口10处和安全阀38的入口管线上均安装有阀门。
[0030]分相增压部分包括液相增压部分和气相增压部分,液相增压部分连接高效气液分离器35的液相出口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一路过滤部分、气液分离部分、分相增压部分和混合外输部分;所述一路过滤部分连接装置的总进口(5),所述混合外输部分连接装置的总出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路过滤部分包括并联设置的过滤器a(3)和过滤器b(4),所述过滤器a(3)和所述过滤器b(4)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阀门,所述过滤器a(3)、过滤器b(4)和阀门构成并联过滤器;在装置的总进口(5)与所述并联过滤器的入口端之间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压力表c(27)、压力变送器c(28)、温度表a(29)和温度变送器a(30),在所述并联过滤器的出口端管线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d(33)和压力变送器d(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分包括高效气液分离器(35),所述高效气液分离器(35)上设置有气液分离进口(7)、液相出口(8)、气相出口(9)和排污口(10),所述气液分离进口(7)与所述一路过滤部分连接;所述高效气液分离器(35)的罐体上安装有磁翻板液位计(40);所述高效气液分离器(35)的罐顶上安装有压力表e(36)、安全阀(38)和压力变送器e(39);所述排污口(10)处和所述安全阀(38)的入口管线上均安装有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相增压部分包括液相增压部分和气相增压部分,所述液相增压部分连接所述高效气液分离器(35)的液相出口(8),所述气相增压部分连接所述高效气液分离器(35)的气相出口(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油气比油气混输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增压部分包括并联连接的输油泵a(13)和输油泵b(14),所述输油泵a(13)的进口管线上安装有阀门,所述输油泵a(13)的出口管线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a(15)、压力变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效科李茂巩万福张利华李成政张朋轩路巍李国明陈能李竑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