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55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镜头存在大光圈、相对照度高和小型化不能同时兼顾的问题。兼顾的问题。兼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得益于近年来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高速发展,光学镜头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包括车载倒车可视系统、行车记录仪、自动泊车和全景泊车系统、道路寻路系统等。光学镜头的类型多种多样,以车载镜头为例。车载镜头是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部件,随着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飞速发展,应用于内视光学镜头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朝着高解像、大视场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自动驾驶对夜间行驶要求逐渐增高,故车载镜头对夜视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目前市场正需要一款大光圈、相对照度高且兼顾小型化的光学镜头满足汽车内视应用。
[0003]目前,一些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不能同时满足高解像且小型化的要求,还有一些现有技术的光学镜头虽然可达到百万像素的清晰度,但是其色差、像散、畸变等像差问题较为严重,成像质量不佳。还有些市场上的光学镜头存在通光能力不强,不能够适应夜间或阴雨天较暗的拍摄环境。现有技术的光学镜头不能同时满足前端口径要小且小型化的要求;也不能同时满足大光圈且高解像的要求。
[0004]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存在大光圈、相对照度高和小型化不能同时兼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存在大光圈、相对照度高和小型化不能同时兼顾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
[0007]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08]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0009]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10]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11]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12]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0013]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14]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15]进一步地,光学镜头还包括光阑,光阑设置在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
[0016]进一步地,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0017]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TTL/H/FOV)*180≤20。
[0018]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弧度值θ之间满足:TTL/H/θ≤5。
[0019]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TTL/(F*FOV))*180≤30。
[0020]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弧度值θ满足:TTL/(F*θ)≤9。
[0021]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弧度值θ之间满足:D/H/θ≤3。
[0022]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D/H/F≤2.5。
[0023]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10≤TTL/F≤30。
[0024]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0.05≤F/H≤1。
[0025]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焦距F3之间满足:0.1≤R5/F3≤5。
[0026]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之间满足:R3/TTL≤

0.1。
[0027]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d10、光学镜头的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d11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之间满足:0.01≤(d10+d11)/TTL≤0.5。
[0028]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弧度值θ之间满足:|(H

F
×
θ)/(F
×
θ)|≤0.3。
[0029]进一步地,光学镜头入瞳直径ENPD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0.03≤ENPD/H≤0.85。
[0030]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光学镜头的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d10之间满足:R9/d10≥0.5。
[0031]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与光学镜头的整组光焦度之间满足:
[0032]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d3之间满足:R3/(R4+d3)≤

0.5。
[0033]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之间满足:0.5≤TTL/D≤5。
[0034]进一步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与第三透镜的焦距值F3之间满足:F3/F≤6。
[0035]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为凸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TTL/H/FOV)*180≤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弧度值θ之间满足:TTL/H/θ≤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即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侧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中心距离TTL、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峰徐贵勇岳国强王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