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没式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32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没式电池包,包括包外壳和阵列式电池组件;阵列式电池组件与包外壳的底面之间形成下部进液区,阵列式电池组件的顶面上方具有上部出液区;阵列式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组,电池组包括若干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矩形阵列布置;支撑框架,用于支撑电池组并固定阵列布置的电池单体位置;相邻两行电池单体之间和/或相邻两列电池单体之间设有间隔件,间隔件使相邻两行电池单体之间和/或相邻两列电池单体之间具有用于形成中部通道的间隔间隙;中部通道连通下部进液区与上部出液区,且阵列式电池组件与包外壳之间设有侧部通道;包外壳上设有与下部进液区连通的进液口,上部出液区内设有出液口和/或溢流口。液区内设有出液口和/或溢流口。液区内设有出液口和/或溢流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浸没式电池包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能储能
,具体的为一种浸没式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善,储能电池行业呈现爆发式发展,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储能电池在充放电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欧姆热、极化热的存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扩散,一方面,堆积在电池内部会造成储能电池界面副反应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热量过度积累可能会引起电池热失控。因此高效的散热措施是储能电池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0003]目前,储能系统的散热方式主要有风冷和液冷两种。其中,风冷式主要通过空调制冷,冷却介质为空气,能效比低,设备占地面积大,储能电池温度一致性较差。液冷采用以水为冷却介质的冷却板,通过冷却板内流通的冷却介质与储能电池之间换热,热量需要通过电池外壳、冷却板后最终传递到冷却介质,再由冷却介质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出,其热传递的环节多,热阻大,换热效率低,对散热器性能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没式电池包,通过浸没的方式实现温度控制,具有换热效率高和温度一致性好的优点。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浸没式电池包,包括包外壳和安装在所述包外壳内的阵列式电池组件;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与所述包外壳的底面之间具有下部间隙并形成下部进液区,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的顶面上方具有上部出液区;
[0007]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包括:
>[0008]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若干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沿着X方向布置为m行、沿着Y方向布置为n列,m≥2,n≥2;
[0009]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组并固定阵列布置的所述电池单体位置;
[0010]相邻两行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和/或相邻两列电池单体之间设有间隔件,所述间隔件使相邻两行电池单体之间和/或相邻两列电池单体之间具有用于形成中部通道的间隔间隙;
[0011]所述中部通道连通所述下部进液区与上部出液区,且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与所述包外壳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下部进液区与上部进液区的侧部通道;
[0012]所述包外壳上设有与所述下部进液区连通的进液口,所述上部出液区内设有出液口和/或溢流口。
[0013]进一步,所述包外壳为密闭式结构,所述上部出液区内设有出液口和/或溢流口。
[0014]进一步,所述包外壳为顶面开口的敞开式结构,所述顶面开口作为所述上部出液区的溢流口。
[0015]进一步,所述上部溢流区的溢流高度高于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的顶面高度。
[0016]进一步,所述包外壳的顶面开口处安装有顶部盖板,所述顶部盖板设为镂空结构以形成用于温控介质溢流的顶部溢流孔。
[0017]进一步,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面上设有防爆阀,所述顶部溢流孔与所述防爆阀错位设置。
[0018]进一步,所述上部出液区内设有第一填充材料,所述第一填充材料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中部通道与所述出液口和/或溢流口的连通结构。
[0019]进一步,所述下部进液区设有用于对所述中部通道和侧部通道进行进液分流的分流流向控制组件。
[0020]进一步,所述包外壳包括底部流道板,所述下部进液区位于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与所述底部流道板之间。
[0021]进一步,所述底部流道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分流通道,所述底部流道板的中部与所述电池单体一一对应设有支撑凸台,相邻两行所述支撑凸台之间以及相邻两列所述支撑凸台之间形成底部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上与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列所述支撑凸台之间形成底部流道对应设有第一分流口。
[0022]进一步,所述第一分流通道上还设有与所述侧部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分流口。
[0023]进一步,所述分流流向控制组件包括与第一分流通道垂直的进液分流挡板,所述进液分流挡板位于两条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的前端,且所述进液分流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分流孔。
[0024]进一步,与第一分流通道平行的至少一行或一列所述支撑凸台内分别设有与第一分流通道平行内并贯穿其两端的穿孔,对应一行或一列的所有所述支撑凸台内的所述穿孔构成第二分流通道;所述进液分流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分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二进液分流孔。
[0025]进一步,所述分流流向控制组件包括进液分流罩,所述进液分流罩与所述底部流道板之间形成进液分流通道,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进液分流通道相连通。
[0026]进一步,所述底部流道板上设有用于使所述进液分流通道内的温控介质均匀流向两条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的导流凸台。
[0027]进一步,其中一行或一列所述支撑凸台内分别与第一分流通道平行内并贯穿其两端的穿孔,对应一行或一列的所有所述支撑凸台内的所述穿孔构成第二分流通道;所述进液分流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分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二进液分流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同轴,所述进液分流通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分流孔前方的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上设有第一过流孔。
[0028]进一步,所述进液分流罩上设有与所述侧部通道相连通的第二过流孔。
[0029]进一步,所述包外壳还包括围绕所述底部流道板一周的侧板组件,所述侧部通道位于所述侧板组件与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之间。
[0030]进一步,所述底部流道板与所述侧板组件一体成型;或,所述底部流道板与所述侧板组件分体设置,所述侧板组件包括位于前端的面板、位于后端的背板和位于两侧的侧板;所述底部流道板与所述背板和两块所述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背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的后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面板与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面板与所
述底部流道板的前端之间密闭配合;所述面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对应的所述侧板之间固定连接。
[0031]进一步,所述底部流道板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底部流道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背板与所述侧板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板之间均采用卡扣式连接结构实现固定连接。
[0032]进一步,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上设有连接臂,所述面板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面板与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之间的侧部通道形成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前部安装区,所述前部安装区的中部设为与所述电池组件进行接电连接的接电连接区,所述前部安装区的两侧设为用于安装采集电路板的采集安装区。
[0033]进一步,所述电池组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正极汇流排和负极汇流排,所述正极汇流排和负极汇流排分别由所述电池组靠近所述面板的第一行或第一列中部的两个电池单体引出。
[0034]进一步,所述前部安装区内设有第二填充材料。
[0035]进一步,所述电池单体采用方壳电池,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电池表面,所述电池表面与Y方向平行;
[0036]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与Y方向平行的端压板,所述端压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组沿X方向的两端断面上。
[0037]进一步,两块所述端压板的两端端部之间分别设有位于所述电池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外壳和安装在所述包外壳内的阵列式电池组件;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与所述包外壳的底面之间具有下部间隙并形成下部进液区,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的顶面上方具有上部出液区;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若干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沿着X方向布置为m行、沿着Y方向布置为n列,m≥2,n≥2;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组并固定阵列布置的所述电池单体位置;相邻两行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和/或相邻两列电池单体之间设有间隔件,所述间隔件使相邻两行电池单体之间和/或相邻两列电池单体之间具有用于形成中部通道的间隔间隙;所述中部通道连通所述下部进液区与上部出液区,且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与所述包外壳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下部进液区与上部进液区的侧部通道;所述包外壳上设有与所述下部进液区连通的进液口,所述上部出液区内设有出液口和/或溢流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外壳为密闭式结构,所述上部出液区内设有出液口和/或溢流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外壳为顶面开口的敞开式结构,所述顶面开口作为所述上部出液区的溢流口。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溢流区的溢流高度高于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的顶面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外壳的顶面开口处安装有顶部盖板,所述顶部盖板设为镂空结构以形成用于温控介质溢流的顶部溢流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面上设有防爆阀,所述顶部溢流孔与所述防爆阀错位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出液区内设有第一填充材料,所述第一填充材料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中部通道与所述出液口和/或溢流口的连通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进液区设有用于对所述中部通道和侧部通道进行进液分流的分流流向控制组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外壳包括底部流道板,所述下部进液区位于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与所述底部流道板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流道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分流通道,所述底部流道板的中部与所述电池单体一一对应设有支撑凸台,相邻两行所述支撑凸台之间以及相邻两列所述支撑凸台之间形成底部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上与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列所述支撑凸台之间形成底部流道对应设有第一分流口。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上还设有与所述侧部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分流口。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流向控制组件包括与第一分流通道垂直的进液分流挡板,所述进液分流挡板位于两条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的前端,且所述进液分流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分流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与第一分流通道平行的至少一行或一列所述支撑凸台内分别设有与第一分流通道平行内并贯穿其两端的穿孔,对应一行或一列的所有所述支撑凸台内的所述穿孔构成第二分流通道;所述进液分流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分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二进液分流孔。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流向控制组件包括进液分流罩,所述进液分流罩与所述底部流道板之间形成进液分流通道,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进液分流通道相连通。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流道板上设有用于使所述进液分流通道内的温控介质均匀流向两条所述第一分流通道的导流凸台。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其中一行或一列所述支撑凸台内分别与第一分流通道平行内并贯穿其两端的穿孔,对应一行或一列的所有所述支撑凸台内的所述穿孔构成第二分流通道;所述进液分流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分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二进液分流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同轴,所述进液分流通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分流孔前方的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上设有第一过流孔。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分流罩上设有与所述侧部通道相连通的第二过流孔。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外壳还包括围绕所述底部流道板一周的侧板组件,所述侧部通道位于所述侧板组件与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之间。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浸没式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流道板与所述侧板组件一体成型;或,所述底部流道板与所述侧板组件分体设置,所述侧板组件包括位于前端的面板、位于后端的背板和位于两侧的侧板;所述底部流道板与所述背板和两块所述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背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的后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面板与所述阵列式电池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面板与所述底部流道板的前端之间密闭配合;所述面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对应的所述侧板之间固定连接。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民昌张宗曾庆欣
申请(专利权)人:九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