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共用化、即使是薄型也能够实现高进给精度的载带输送装置及带馈送器。载带输送装置具备:框架,其与载带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剖面为纵长;链轮,其具有呈放射状突出的多个销和在中央开口的装配孔,所述链轮一边与载带的进给孔卡合一边旋转;径向轴承,其将外圈安装于装配孔,并将链轮支承为能够旋转;推力轴承,其夹设于链轮与框架之间;以及轴固定部,其通过将径向轴承朝向框架推压而将链轮向推力轴承施力。径向轴承配置于与推力轴承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带输送装置及带馈送器
[0001]本公开涉及用于输送收纳有部件的载带的载带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载带输送装置的带馈送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利用搭载头取出收纳于载带的部件并将其搭载于基板的部件搭载装置中,已知有向搭载头来取部件的部件供给位置供给部件的带馈送器。在该带馈送器中组装有输送载带的载带输送装置。
[0003]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载带输送装置通过将固定有一个链轮的一个齿轮由在推力方向上排列的两个滚珠轴承进行轴支承,从而减少送出载带的链轮的倾斜,提高与带进给成直角方向的进给精度。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
2072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载带根据部件尺寸、形状而存在各种种类,与此相对应,也准备了多种带馈送器。在这些带馈送器中,在种类不同的载带之间尽可能地实现部件、结构的共用化,努力降低制造成本,载带输送装置也不例外。
[0009]但是,在现有的载带输送装置中,能够以相同结构对应的带馈送器的种类有限,在制造成本削减方面存在极限。特别是,由于大型部件用的载带通过压花加工而形成的部件收纳部变深,因此在具有沿推力方向排列的两个滚珠轴承的载带输送装置中,必须使用带馈送器,该带馈送器使用了不与部件收纳部发生干涉的大型的链轮,成为共用化的较大阻碍。
[0010]另外,为了实现共用化,如果用1个滚珠轴承轴支承链轮使载带输送装置变薄,则也可以实现不与部件收纳部发生干涉的结构,但由于链轮容易倾斜,因此存在与带进给成直角方向的进给精度降低、链轮的侧面与相邻的构件接触而产生转矩损失这样的问题。
[0011]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能够实现共用化、即使是薄型也能够实现高进给精度的载带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载带输送装置的带馈送器。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3]本公开的载带输送装置输送载带,所述载带收纳部件并且以规定的间距设置有进给孔。载带输送装置具备框架、链轮、径向轴承、推力轴承、以及轴固定部。框架具有从下方支承并引导被输送的载带的输送面,所述框架与载带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剖面为纵长,并且具有沿着输送方向纵横地扩展的一对侧面。链轮具有呈放射状突出的多个销和在中央开口的装配孔,链轮一边与载带的进给孔卡合一边旋转来输送载带。径向轴承具有外圈和内圈,
将外圈安装于装配孔,并将链轮支承为能够以与载带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框架旋转。推力轴承夹设于链轮与框架之间,轴固定部通过将径向轴承朝向框架推压而将链轮向推力轴承施力。径向轴承配置于与推力轴承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0014]本公开的带馈送器是输送以规定的间距设置有进给孔的载带并将收纳于载带的部件向部件供给位置供给的带馈送器。带馈送器具备上述的载带输送装置,通过载带输送装置输送载带而将部件向部件供给位置供给。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能够实现共用化、即使是薄型也能够实现高进给精度的载带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载带输送装置的带馈送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搭载装置的概要图。
[0018]图2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带馈送器的概要图。
[0019]图3是带馈送器的部件供给位置周边的局部俯视图。
[0020]图4是示出图2的向视V的概要剖面的说明图。
[0021]图5是载带输送装置的YZ俯视图。
[0022]图6是载带输送装置的XZ平面的纵剖视图。
[0023]图7是载带输送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0024]图8是载带输送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0025]图9是主框架的局部纵剖视图。
[0026]图10是第二链轮的分解剖视图。
[0027]图11是径向轴承的立体图。
[0028]图12是推力轴承的立体图。
[0029]图13是载带输送装置的局部纵剖视图。
[0030]图14是载带的概要立体图。
[0031]图15是带馈送器的YZ平面的局部纵剖视图。
[0032]图16是变形例中的带馈送器的XZ平面的局部纵剖视图。
[0033]图17是变形例中的带馈送器的XZ平面的局部纵剖视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部件搭载装置
[0036]1a基台
[0037]2基板输送机构
[0038]3基板
[0039]4搭载头
[0040]5台车
[0041]6带馈送器
[0042]7、7A载带
[0043]7a基带
[0044]7b顶带
[0045]7c、7Aa凹槽
[0046]7d进给孔
[0047]7e收纳部
[0048]8卷盘
[0049]9卷盘保持部
[0050]10搭载控制部
[0051]11主体罩
[0052]12回收箱
[0053]13排出滑槽
[0054]14切断部
[0055]15读取器装置
[0056]16部件
[0057]17单元控制部
[0058]19链轮底座(Sprocket base)
[0059]19a装配孔
[0060]19b内侧凸缘
[0061]19ba凸缘面
[0062]19bb底面
[0063]19c环状槽
[0064]19d螺纹孔
[0065]19e外侧凸缘
[0066]19L第一面
[0067]19R第二面
[0068]20带输送路径
[0069]20a插入口
[0070]20b排出口
[0071]21载带输送装置
[0072]25马达
[0073]26第一链轮
[0074]26a销
[0075]27第一齿轮
[0076]28链轮盘(sprocket wheel)
[0077]28a销
[0078]28b中心孔
[0079]28c贯通孔
[0080]28e座部
[0081]29第二齿轮
[0082]30第三链轮
[0083]30a销
[0084]31第三齿轮
[0085]35第四齿轮
[0086]32第五齿轮
[0087]33第六齿轮
[0088]34第七齿轮
[0089]38内罩
[0090]40第二链轮
[0091]42螺钉
[0092]42a凸缘
[0093]43径向轴承
[0094]43a内圈
[0095]43b滚动体
[0096]43c外圈
[0097]43d凸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带输送装置,其输送载带,所述载带收纳部件并且以规定的间距设置有进给孔,其中,所述载带输送装置具备:框架,其具有从下方支承并引导被输送的载带的输送面,所述框架与载带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剖面为纵长,并且具有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纵横地扩展的一对侧面;链轮,其具有呈放射状突出的多个销和在中央开口的装配孔,所述链轮一边与所述载带的进给孔卡合一边旋转来输送所述载带;径向轴承,其具有外圈和内圈,将所述外圈安装于所述装配孔,并将所述链轮支承为能够以与所述载带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框架旋转;推力轴承,其夹设于所述链轮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及轴固定部,其通过将所述径向轴承朝向所述框架推压而将所述链轮向所述推力轴承施力,所述径向轴承配置于与所述推力轴承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重叠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输送装置,其中,所述链轮在比所述装配孔靠径向方向外侧的位置具有供所述推力轴承进入的环状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具有形成于一个侧面的凹部以及在被所述凹部包围的位置处突出并插入所述内圈的轴部,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江敦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