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12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球面透镜组、第二球面透镜组、变形镜组、第三球面透镜组、光阑孔径和第四球面透镜组;第一球面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第二球面透镜组、变形镜组、第三球面透镜组和第四球面透镜组均具有正光焦度;变形镜组由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前置球面透镜、第一柱面透镜、第二柱面透镜、第三柱面透镜、第四柱面透镜和第五柱面透镜组成;合焦过程中第二球面透镜组沿光轴向着像侧方向移动,第一球面透镜组、变形镜组、第三球面透镜组和第四球面透镜组相对于像面位置保持不变。本发明专利技术使镜头实际拍摄的画面宽度变大,同时使焦外光斑变成椭圆形状,在不同工作距下拥有相同变宽比例。在不同工作距下拥有相同变宽比例。在不同工作距下拥有相同变宽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摄影及视频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再者,使用手机、相机等工具拍摄短片、Vlog、微电影等视频的人越来越多。常规的拍照设备的拍摄比例为3:2或者16:9,而常用的电影放映画幅为2.4:1甚至更大比例的画幅,现下人们对画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变形镜头的需求也再不断的提升。
[0003]目前,专业的变形电影镜头通常面向专利级别的客户,不仅价格昂贵,还因其体积、重量原因无法随时携带,而普通的变形电影镜头通常变形比例一致性较差,水平方向视角宽度较窄,成像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全画幅变形镜头,其体积小重量轻,内部调焦部件放置在变形部件之前,变形部件又在光阑孔径前,变形部件主要是在变形镜组中加入一组压缩镜片,将所拍摄的影片变形拉伸,具有成像优异,变形比例一致,焦外光斑椭圆等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球面透镜组、第二球面透镜组、变形镜组、第三球面透镜组、光阑孔径和第四球面透镜组;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组、变形镜组、第三球面透镜组和第四球面透镜组均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组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球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球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球面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球面透镜组成;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组由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五球面透镜、第六球面透镜和第七球面透镜组成,所述第六球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球面透镜和第七球面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变形镜组由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前置球面透镜、第一柱面透镜、第二柱面透镜、第三柱面透镜、第四柱面透镜和第五柱面透镜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柱面透镜、第二柱面透镜、第三柱面透镜、第四柱面透镜和第五柱面透镜构成压缩镜片组,所述第一柱面透镜和第二柱面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所述第四柱面透镜和第五柱面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所述前置球面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柱面透镜、第三柱面透镜和第五柱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柱面透镜和第四柱面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合焦过程中第二球面透镜组沿光轴向着像侧方向移动,第一球面透镜组、变形镜组、第三球面透镜组和第四球面透镜组相对于像面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1.0≤|F1/F|≤3.0
ꢀꢀꢀꢀꢀ
(1);
其中,F表示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F1表示第一球面透镜组的焦距。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6≤|F2/F|≤9
ꢀꢀꢀꢀ
(2);其中,F表示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球面透镜组的焦距。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形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3≤|Fy/L|≤1.5
ꢀꢀꢀꢀ
(3);其中,L表示整个光学系统的长度,Fy表示y方向变形镜组的焦距。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球面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4.0≤F3/F≤5.5
ꢀꢀꢀꢀꢀ
(4);其中,F表示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F3表示第三球面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球面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4.5≤F4/F≤7.0
ꢀꢀꢀꢀꢀ
(5);其中,F表示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F4表示第四球面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球面透镜组由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八球面透镜、第九球面透镜和第十球面透镜,所述第八球面透镜和第九球面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十球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球面透镜组由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十一球面透镜、第十二球面透镜、第十三球面透镜、第十四球面透镜、第十五球面透镜和第十六球面透镜组成,所述第十二球面透镜和第十五球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十一球面透镜、第十三球面透镜、第十四球面透镜和第十六球面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十一球面透镜和第十二球面透镜组成胶合透镜,所述第十四球面透镜和第十五球面透镜组成胶合透镜。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为凸面,面向像方之后表面为凹面;所述第二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为凸面,面向像方之后表面为凹面;所述第三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为凸面,面向像方之后表面为凹面;所述第四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为凸面,面向像方之后表面为凹面;所述第五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为平面,面向像方之后表面为凸面;所述第六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和面向像方之后表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七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和面向像方之后表面均为凸面。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八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和面向像方之后表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九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为凸面,面向像方之后表面为凹面;所述第十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为凸面,面向像方之后表面为凹面。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十一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和面向像方之后表面均为凹面;所述第十二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和面向像方之后表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十三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和面向像方之后表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十四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和面向像方之后表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十五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和面向像方之后表面均为凹面;所述第十六球面透镜面向物方之前表面为凸面,面向像方之后表面为平面。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使水平方向视角变宽33%,同时使得焦外光斑变成椭圆形状,在不同工作距下拥有相同变宽比例;通过将调焦组设置在变形镜组前面,使得对焦在不同距离下的变形比例一致;通过将变形镜组设置在光阑孔径前,保证焦外光斑椭圆,提高成像效果;第一球面透镜组负光焦度能够减小前端口径,使得镜头整体口径较小;第二球面透镜组的正光焦度可以有效补正前后镜组引入的正球差,缩小一定系统的长度,同时使得不同对焦距离下的视场角变化非常轻微。
[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1的XZ,YZ方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1在无限远合焦时的球面像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1在无限远合焦时的场曲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1在无限远合焦时的畸变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1在最近合焦距离时的球面像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1在最近合焦距离时的场曲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1在最近合焦距离时的畸变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2的XZ,YZ方向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2在无限远合焦时的球面像差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球面透镜组、第二球面透镜组、变形镜组、第三球面透镜组、光阑孔径和第四球面透镜组;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组、变形镜组、第三球面透镜组和第四球面透镜组均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组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球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球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球面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球面透镜组成;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组由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五球面透镜、第六球面透镜和第七球面透镜组成,所述第六球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球面透镜和第七球面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变形镜组由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前置球面透镜、第一柱面透镜、第二柱面透镜、第三柱面透镜、第四柱面透镜和第五柱面透镜组成,所述第一柱面透镜和第二柱面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所述第四柱面透镜和第五柱面透镜组合为胶合透镜,所述前置球面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柱面透镜、第三柱面透镜和第五柱面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柱面透镜和第四柱面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合焦过程中第二球面透镜组沿光轴向着像侧方向移动,第一球面透镜组、变形镜组、第三球面透镜组和第四球面透镜组相对于像面位置保持不变;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1.0≤|F1/F|≤3.0
ꢀꢀꢀꢀꢀ
(1);其中,F表示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F1表示第一球面透镜组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面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6≤|F2/F|≤9
ꢀꢀꢀꢀ
(2);其中,F表示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F2表示第二球面透镜组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3≤|Fy/L|≤1.5
ꢀꢀꢀꢀ
(3);其中,L表示整个光学系统的长度,Fy表示y方向变形镜组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球面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4.0≤F3/F≤5.5
ꢀꢀꢀꢀꢀ
(4);其中,F表示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F3表示第三球面透镜组的合成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广角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球面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军陈宝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