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018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成苗,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可以采用机插秧的操作方式,通过秧盘中种子定位定向播种,使种子有序定向排列育秧;成苗后进行定向移栽,使秧苗在大田定向排列,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的定向生长。使用该种植方法利于控制早期水稻分蘖和叶片朝向一致,有利于提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提高水稻与杂草的竞争力,改善田间水稻群体结构,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稻种植主要采用手插秧、机插秧、直播和抛秧这几种常见的种植方法,这些种植方法都是在早期播种时将种子随机播入土壤中,待成苗后再随机插入土壤中,水稻的分蘖和叶片无序生长,没有一致方向性,这种常见的种植方法无法有效控制水稻分蘖和叶片生长的方向性,特别是现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下导致水稻株间竞争严重,群体漏光量大,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低;宽行窄株封行慢,水稻与杂草竞争力差,杂草危害严重,产量不高。随着机械化种植的发展普及,机插秧的比例逐年上升,机插秧就属于典型的宽行窄株种植方法,无序随机移栽大田,使得水稻群体形成过程中株间竞争剧烈,封行慢,早期光能利用率低,而后期田间株高遮蔽严重,通风透光差,水稻分蘖成穗率低,籽粒结实率降低,易倒伏早衰,影响水稻产量潜力的发挥。由于中国水稻种植以杂交稻为主,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0%左右,杂交稻强调单本稀植,且分蘖多、植株高、生物量大,这种无序生长更严重影响了其高产潜力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水稻种植方法中秧苗无序生长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种植方法可以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的定向生长。 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_"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成苗,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 所述的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是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使水稻叶片和分蘖生长方向与种植行向垂直,成"十"字形,秧苗移栽后水稻分蘖和叶片能够有序定向生长。 所述的移栽插秧采用机插秧的操作方式,利用机插秧的"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的行距为30cm,株距范围12-22cm,通过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有序定向生长,使早期形成的叶片和分蘖朝向一致,提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改善田间水稻群体结构,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是可以采用机插秧的操作方式,通过秧盘中种子定位定向播种,使种子有序定向排列育秧;成苗后进行定向移栽,使秧苗在大田定向排列,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的定向生长。使用该种植方法利于控制早期水稻分蘖和叶片朝向一致,有利于提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提高水稻与杂草的竞争力,改善田间水稻群体结构,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附图说明 图1是定向定位播种的种子在育秧盘中排列形式。 图2是秧苗在育秧盘中生长形态的横剖图。 图3是插秧机取秧及秧苗生长形态纵剖图。 图4是插秧后秧苗在田间的生长形态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如图2所示,利用水稻生长特性,种子出苗后秧苗在秧盘中生长方向具有一致性。秧苗生长到12-20cm,将成毯秧苗置于插秧机固定的取秧秧箱位置,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如图3所示,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移栽利用机插秧的"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种植行距为30cm,株距范围12-22cm,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使水稻叶片和分蘖生长方向与种植行向垂直,成"十"字形,秧苗移栽后水稻分蘖和叶片能够有序定向生长,如图4所示。 机插前大田,平整和沉实,插秧时土壤浅水层,保证秧苗生长一致性。机插秧根据水稻叶片和分蘖生长特性,可实现水稻早期分蘖和对应叶片有序定向生长。使用该种植方法利于控制早期水稻的植株形态,使分蘖和叶片朝向一致,有利于提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提高水稻与杂草的竞争力,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权利要求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成苗,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定向 定位移栽插秧阶段是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使水稻叶片和分蘖生长方向与种植行向 垂直,成"十"字形,秧苗移栽后水稻分蘖和叶片能够有序定向生长。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移栽插秧采用机插秧的操作方式,利用机插秧的"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的行距为30cm,株距范围 12-22cm,通过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有序定向生长,使早期形成的叶片和分蘖朝向一致,提 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改善田间水稻群体结构,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成苗,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本专利技术是可以采用机插秧的操作方式,通过秧盘中种子定位定向播种,使种子有序定向排列育秧;成苗后进行定向移栽,使秧苗在大田定向排列,实现水稻分蘖和叶片的定向生长。使用该种植方法利于控制早期水稻分蘖和叶片朝向一致,有利于提早封行,缓解株间竞争,提高水稻与杂草的竞争力,改善田间水稻群体结构,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水稻的增产增收。文档编号A01G16/00GK101720645SQ20101010638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日专利技术者刘晓娜, 徐一成, 朱德峰, 陈惠哲 申请人:中国水稻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和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在种子定向定位播种育秧阶段,是将种子按同一方向“-”形态定位播种于秧盘成苗,再在定向定位移栽插秧阶段,将秧苗有序定向定位移栽于大田中,实现水稻定向生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刘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