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组件及采用该泵体组件的强酸强碱液体分液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395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墨提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泵体组件及采用该泵体组件的强酸强碱液体分液注液装置,泵体组件,包括抽吸管、进液管和推拉式电磁铁,抽吸管的一端为进液口,另一端连接推拉式电磁铁;进液管用于与离心泵连接,抽吸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一球阀,第一液位传感器与第一球阀电信号连接,第一球阀为常闭式球阀,第一液位传感器被触发后发送信号给第一球阀,使第一球阀开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推拉式电磁铁可使抽吸管和进液管中形成真空环境,在离心泵启动前,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能够填充抽吸管和进液管,有效减少了流入离心泵溶液中空气的含量,进而降低了“气缚现象”发生的概率,确保了输送液体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组件及采用该泵体组件的强酸强碱液体分液注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石墨提纯
,特别是涉及泵体组件及采用该泵体组件的强酸强碱液体分液注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墨是一种高能晶体碳资料,因其共同的结构和导电、导热、光滑、耐高温、化学功能安稳等特色,使其在高功能资料中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广泛使用于冶金、机械、环保、化工、耐火、电子、医药、军工和航空航天等范畴。
[0003]目前石墨的化学提纯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工艺办法为碱酸两步法,其原理是将NaOH与石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进行煅烧,在500~700℃的高温下石墨中的杂质如硅酸盐、硅铝酸盐、石英等成分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硅酸钠或酸溶性的硅铝酸钠,然后用水洗将其除去以达到脱硅的目的;另一部分杂质如金属的氧化物等,经过碱熔后仍保留在石墨中,将脱硅后的产物用酸浸出,使其中的金属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的金属化合物,而石墨中的碳酸盐等杂质以及碱浸过程中形成的酸溶性化合物与酸反应后进入液相,再通过过滤、洗涤实现与石墨的分离。碱酸法可获得固定碳含量为99%以上的石墨产品,在工业上被广泛的应用。
[0004]现有技术在进行石墨的提纯操作时,通常使用离心泵泵送酸碱溶液。 但离心泵启动时,如果事先没有将泵内灌满溶液,泵壳内会存有空气,由于空气密度相对于输送液体很低,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因而叶轮中心区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会导致离心泵出现“气缚现象”。而“气缚现象”会导致离心泵自吸能力降低,还会造成机组产生剧烈振动,同时伴有强烈刺耳的噪音,电机空转,容易烧坏电机,影响输送液体的效率和离心泵的正常工作。
[0005]因此,使用离心泵泵送酸碱溶液时,如何降低“气缚现象”出现的概率,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气缚现象”会导致离心泵自吸能力降低,还会造成机组产生剧烈振动,同时伴有强烈刺耳的噪音,电机空转,容易烧坏电机,影响输送液体的效率和离心泵正常工作的问题,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及采用该泵体组件的强酸强碱液体分液注液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泵体组件,包括抽吸管、进液管和推拉式电磁铁,所述抽吸管的一端插入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料桶中,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拉式电磁铁;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抽吸管的侧面,所述进液管与离心泵连接,所述抽吸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液管的上方,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球阀电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球阀为常闭式球阀,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被触发后发送信号
给所述第一球阀,使所述第一球阀开启。
[0009]所述推拉式电磁铁启动时,可使所述抽吸管和所述进液管中形成真空环境,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逐渐填充所述抽吸管和所述进液管,直至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被触发,所述第一球阀接收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后自动开启。
[0010]优选地,所述抽吸管的进液口处设置有单向阀。
[0011]优选地,所述抽吸管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侧面还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用于在所述进液口插入所述料桶中时封闭所述料桶的开口。
[0012]优选地,所述桶盖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抽吸管上。
[0013]优选地,所述抽吸管上还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上方,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第二球阀,所述第二球阀为常闭式球阀,所述溢流管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球阀电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被触发后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二球阀,使所述第二球阀开启。
[0014]优选地,所述溢流管的端部设置有溢流桶,或者,所述溢流管的端部与所述料桶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溢流管上还设置有第三球阀,所述第三球阀设置在所述进液管和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三球阀为常开式球阀,所述第三球阀在所述离心泵启动后关闭。
[0016]优选地,所述抽吸管上还设置有第四球阀,所述第四球阀在开启状态下可使所述抽吸管与大气连通。
[0017]优选地,所述第四球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上方。
[0018]强酸强碱液体分液注液装置,包括上述泵体组件,还包括离心泵、出液管、液枪和控制装置,所述泵体组件与所述离心泵的泵入口连接,所述出液管一端连接所述离心泵的出液口,另一端连接所述液枪,所述控制装置可分别控制所述推拉式电磁铁及所述离心泵启动或者停止。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所述的泵体组件,设置所述推拉式电磁铁可使所述抽吸管和所述进液管中形成真空环境,在离心泵启动前,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能够填充所述抽吸管和所述进液管,有效减少了流入离心泵溶液中空气的含量,进而降低了“气缚现象”发生的概率,确保了输送液体的效率;
[0021]2、本技术所述的泵体组件,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所述溢流管,当所述抽吸管内的溶液高度上升至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时,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被触发,之后所述第二球阀接受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发送的信号自动开启。如此,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能够从所述溢流管排出,避免了所述推拉式电磁铁的损坏以及危险的发生;
[0022]3、本技术所述的泵体组件,所述抽吸管上还设置有第四球阀,所述第四球阀在开启状态下可使所述抽吸管与大气连通,如此有利于所述抽吸管内残留的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的排出,再进一步提高了本新型在实际使用中的实用性。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球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上方。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避免了开启所述第四球阀时,所述抽吸管内残留的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溢出,再进一步提高了本新型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泵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上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中下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强酸强碱液体分液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强酸强碱液体分液注液装置右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记:1

抽吸管,2

进液管,3

推拉式电磁铁,4

离心泵,5

第一液位传感器,6

第一球阀,7

单向阀,8

桶盖,9

溢流管,10

第二球阀,11

第二液位传感器,12

第三球阀,13

第四球阀,14

出液管,15

液枪,16

球体,17

球座,18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吸管、进液管和推拉式电磁铁,所述抽吸管的一端为进液口,用于插入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的料桶中,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拉式电磁铁;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抽吸管的侧面,所述进液管用于与离心泵连接,所述抽吸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液管的上方,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球阀电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球阀为常闭式球阀,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被触发后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一球阀,使所述第一球阀开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的进液口处设置有单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球体和球座,所述球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卡接在所述球座中使所述抽吸管的液体流道封闭,所述推拉式电磁铁工作时,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所述球体与所述球座分离,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从所述球体与所述球座的配合间隙中流入所述抽吸管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侧面还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用于在所述进液口插入所述料桶中时封闭所述料桶的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上还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丹蒋朝杨征陆云飞丁乐庞文文刘东任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