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94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属于铸造行业的工装设计领域。解决了现有组装工装装配摩托车联板安全性低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它包括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上升降设置有若干可调节限位柱,所述若干可调节限位柱均布在支撑机构的两侧,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和辅助支撑座,所述辅助支撑座间隔设置在支撑座的一侧,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压头,所述两个压头分别与支撑座顶端面的两端相对设置,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与可调节限位柱相对设置的上限位柱。它主要用于摩托车联板的装配。限位柱。它主要用于摩托车联板的装配。限位柱。它主要用于摩托车联板的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铸造行业的工装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一种摩托车联板结构如图4所示,需要将构成品压入到摩托车联板板件内实现摩托车联板的组装装配,此摩托车联板的现有组装工装为下方存在一个联板支撑座,上方为单独的压头,此工装在进行摩托车联板的装配过程中,由于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扶来固定产品,此装配方式存在安全隐患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以解决现有组装工装装配摩托车联板安全性低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它包括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上升降设置有若干可调节限位柱,所述若干可调节限位柱均布在支撑机构的两侧,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和辅助支撑座,所述辅助支撑座间隔设置在支撑座的一侧,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压头,所述两个压头分别与支撑座顶端面的两端相对设置,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与可调节限位柱相对设置的上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的底端面与可调节限位柱的顶端面接触配合。
[0005]更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限位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可调节限位柱呈对角且间隔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两侧。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限位柱底部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可调节限位柱与调节螺栓螺接。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设置在下底板的上表面的中心处,所述支撑座顶端面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柱,所述两个压头分别与两个限位柱相对设置。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导柱,两个所述导柱呈对角且与两个可调节限位柱错开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两侧。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与导柱相对设置的导套,所述导柱滑动设置在导套内。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撑座靠近支撑座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凹槽。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顶板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调节可调节限位柱的高度能够有效的控制构成品压入到摩托车联板板件深度及状态,可以有效控制构成品与摩托车联板板件之间的缝隙,达到可连续无返修状态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座和辅助支撑座,可有效的对摩托车联板板件进行固定,使每件产品压装后状态一致,压装后可以避免返修,减少员工工作强度,提高效率,并且无需工作人员手扶固定工件,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的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的上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联板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联板与下底板装配时的俯视示意图。
[0021]1‑
连接头,2

上顶板,3

导套,4

导柱,5

下底板,6

支撑座,7

辅助支撑座,8

可调节限位柱,9

上限位柱,10

压头,11

构成品,12

摩托车联板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见图1

5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它包括上顶板2和下底板5,所述下底板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下底板5的上表面上升降设置有若干可调节限位柱8,所述若干可调节限位柱8均布在支撑机构的两侧,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6和辅助支撑座7,所述辅助支撑座7间隔设置在支撑座6的一侧,所述上顶板2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压头10,所述两个压头10分别与支撑座6顶端面的两端相对设置,所述上顶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与可调节限位柱8相对设置的上限位柱9,所述上限位柱9的底端面与可调节限位柱8的顶端面接触配合。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联板的结构如图4所示,需要将构成品11压入到摩托车联板板件12内实现摩托车联板的组装装配,其中构成品11是材质为橡胶的圆柱体构件,并且在中间设置有通孔,装配时构成品11的圆柱体通过压入至摩托车联板板件12上的装配孔实现摩托车联板的装配,组装装配时,首先将下底板5使用压板固定在压装机的工作平台上,上顶板2通过连接头1固定在压装机压头上,再用螺栓将连接头1及工装上压板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工装处于连接状态。工装安装完成后,如图5所示将待装配的摩托车联板板件12水平放置在下底板5上的支撑机构上,其中支撑座6和辅助支撑座7均对摩托车联板板件12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并将构成品11放置在摩托车联板板件12的装配孔处,并通过调节可调节限位柱8的高度来控制构成品11的压入深度及状态,待调节完成后,启动压装机压头,上顶板2向下移动,上顶板2下表面的压头10在移动过程中将构成品11压入至摩托车联板板件12的装配孔中,直至上限位柱9与可调节限位柱8接触,完成摩托车联板的组装装
配。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限位柱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可调节限位柱8呈对角且间隔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两侧。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限位柱8底部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可调节限位柱8与调节螺栓螺接,可调节限位柱8通过与调节螺栓螺接转动,实现可调节限位柱8的高度调节。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6设置在下底板5的上表面的中心处,所述支撑座6顶端面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柱,所述两个压头10分别与两个限位柱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座6顶端面的两端的限位柱在装配时均与构成品11的通孔适配,为构成品11提供支撑及限位作用,由于为构成品11为橡胶材质,在装配压入过程当中无法控制及保证构成品11与摩托车联板板件12之间的缝隙,因此支撑座6上的限位柱为构成品11提供支撑,即可实现控制构成品11与摩托车联板板件12之间的缝隙。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顶板(2)和下底板(5),所述下底板(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下底板(5)的上表面上升降设置有若干可调节限位柱(8),所述若干可调节限位柱(8)均布在支撑机构的两侧,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6)和辅助支撑座(7),所述辅助支撑座(7)间隔设置在支撑座(6)的一侧,所述上顶板(2)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压头(10),所述两个压头(10)分别与支撑座(6)顶端面的两端相对设置,所述上顶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与可调节限位柱(8)相对设置的上限位柱(9),所述上限位柱(9)的底端面与可调节限位柱(8)的顶端面接触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限位柱(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可调节限位柱(8)呈对角且间隔设置在支撑机构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联板总成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限位柱(8)底部设置有调节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生张乾贺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