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51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上层面、中层面、下层面和排水组件,所述上层面的底部设置有中层面,且中层面的底部设置有下层面,所述上层面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组件,所述中层面包括第一沥青层、钢丝网和第二沥青层,且第一沥青层的底部设置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沥青层。该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沥青路面结构由多重层级铺设,可有效提高道路使用时的路面抗裂性和防渗水性,使得在铺设的时候不容易损坏,便于快速养护路面,减少养护成本,最后铺设的沥青路面整体具有一定的倾角,可使积水快速流入两侧的排水管内,防止端面积水积留或向内部渗透,出现事故。出现事故。出现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路面
,具体为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多数公路和马路的标准配置,在绝大多数的路上采用铺设沥青去达到道路的长久使用。
[0003]市场上的沥青路面在使用中路面承载能力较差,性能不稳定,使得寿命缩短,不易维护,同时道路结构复杂,易形成积水,不便于排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上层面、中层面、下层面和排水组件,所述上层面的底部设置有中层面,且中层面的底部设置有下层面,所述上层面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组件,所述中层面包括第一沥青层、钢丝网和第二沥青层,且第一沥青层的底部设置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沥青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沥青层通过钢丝网与第二沥青层之间为一体,且钢丝网的底部设置有薄膜功能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排水管、卡槽、顶盖板和槽孔,且排水管的顶端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排水管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板,且顶盖板的中部设置有槽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顶盖板与排水管之间为嵌入连接,且顶盖板为长条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层面包括养护层和防水层,且养护层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养护层与防水层之间相贴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层面包括碎石层和路面基层,且碎石层的底部设置有路面基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层呈水平状,且碎石层与路面基层之间相重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沥青路面结构由多重层级铺设,可有效提高道路使用时的路面抗裂性和防渗水性,使得在铺设的时候不容易损坏,便于快速养护路面,减少养护成本,最后铺设的沥青路面整体具有一定的倾角,可使积水快速流入两侧的排水管内,防止端面积水积留或向内部渗透,出现事故。
[0014]排水管顶端设置有与顶盖板两侧相匹配卡槽,可提高顶盖板放置时的稳定性,同时长条状顶盖板端面有着整齐分布的椭方形槽孔使其积水可快速下漏排出。
[0015]养护层为石棉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组成,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可提高路面抗滑、降噪
和行车安全,而底部防水层为改性乳化沥青,可有效提高养护层层间粘结,防止端面积水向中层面以下渗透。
[0016]沥青路面的内部中层采用双重沥青层进行铺设,配合内部钢丝网和薄膜功能层,可有效提高路面抗裂性和防渗水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层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层面;101、养护层;102、防水层;2、中层面;201、第一沥青层;202、钢丝网;203、第二沥青层;3、下层面;301、碎石层;302、路面基层;4、排水组件;401、排水管;402、卡槽;403、顶盖板;404、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2所示,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上层面1、中层面2、下层面3和排水组件4,上层面1的底部设置有中层面2,且中层面2的底部设置有下层面3,上层面1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组件4,排水组件4包括排水管401、卡槽402、顶盖板403和槽孔404,且排水管401的顶端两侧设置有卡槽402,排水管40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板403,且顶盖板403的中部设置有槽孔404,顶盖板403与排水管401之间为嵌入连接,且顶盖板403为长条状,排水管401顶端设置有与顶盖板403两侧相匹配卡槽402,从而便于顶盖板403在排水管401顶部的卡合,提高放置时的稳定性,同时长条状顶盖板403端面有着整齐分布的椭方形槽孔404使其积水可快速下漏排出,上层面1包括养护层101和防水层102,且养护层101的底部设置有防水层102,养护层101与防水层102之间相贴合,养护层101为石棉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组成,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可提高路面抗滑、降噪和行车安全,而底部防水层102为改性乳化沥青,可有效提高养护层101层间粘结,防止端面积水向中层面2以下渗透,下层面3包括碎石层301和路面基层302,且碎石层301的底部设置有路面基层302,碎石层301呈水平状,且碎石层301与路面基层302之间相重合,碎石层301设置在路面基层302的上方,与沥青结合可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具有良好的水稳性和抗裂性等特点,提高整体的抗裂性能,减少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减少养护成本。
[0023]实施例二
[0024]如图3所示,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中层面2包括第一沥青层201、钢丝网202和第二沥青层203,且第一沥青层201的底部设置有钢丝网202,钢丝网20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沥青层203,第一沥青层201通过钢丝网202与第二沥青层203之间为一体,且钢丝网202的底部设置有薄膜功能层,沥青路面的内部中层采用双重沥青层进行铺设,为使沥青路面更加稳固,在内部搭设一层钢丝网202,同时在钢丝网202的底部设置薄膜功能层,可有效提高路面抗裂性和防渗水性,而薄膜功能层作用可使防水性能提升,不易被石渣戳破,在铺设的时候不容易损坏,便于养护。
[0025]综上,该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首先铺设路面基础302,随后在上方铺设碎
石层301,将碎石层301通过碾压工程车进行压碎后在上方铺设第二沥青层203,接着在第二沥青层203的上方铺设钢丝网202和薄膜功能层,随后在铺设第一沥青层201,接着在第一沥青层201的上方铺设石棉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的养护层101,养护层101由防水层102进行粘结,防止端面积水向中层面2以下渗透,沥青路面由多层层层铺设,可有效提高路面抗裂性和防渗水性,使得在铺设的时候不容易损坏,便于快速养护路面,最后铺设的沥青路面整体具有一定的倾角,可使积水快速流入两侧的排水管401内,防止积水积留,出现事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包括上层面(1)、中层面(2)、下层面(3)和排水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面(1)的底部设置有中层面(2),且中层面(2)的底部设置有下层面(3),所述上层面(1)的两侧设置有排水组件(4),所述中层面(2)包括第一沥青层(201)、钢丝网(202)和第二沥青层(203),且第一沥青层(201)的底部设置有钢丝网(202),所述钢丝网(20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沥青层(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层(201)通过钢丝网(202)与第二沥青层(203)之间为一体,且钢丝网(202)的底部设置有薄膜功能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养护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4)包括排水管(401)、卡槽(402)、顶盖板(403)和槽孔(404),且排水管(401)的顶端两侧设置有卡槽(402),所述排水管(401)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之豪张慧琼徐敏慧黄艳萍张石雷汤其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创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