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钣金件冲压及双向折弯模具,属于冲压折弯模具技术领域,模具包括:上模及上模座,上模座与驱动机构连接;下模及下模座,下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下模座上。定位机构,包括一对纵向定位板以及一对横向定位组件;冲压机构,包括设于上模内多个均匀分布的冲压杆以及下模上开设的多个冲压孔。一对折弯支撑座,对称安装于下模的两侧并用于支撑钣金件两端弯折部位;双向折弯机构,与折弯支撑座相配合实现钣金件双边大于九十度的折弯作业。该冲压折弯模具适用于双边九十度弯折的钣金件,同样适用弯折角度大于九十度的钣金件,该过程无需更换模具,适用范围广,工作效率高,利于使用。利于使用。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钣金件冲压及双向折弯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折弯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钣金件冲压折弯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钣金件冲压及双向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钣金配件加工中最常见的钣金件形状为将矩形钣金件双边折弯成九十度的槽状结构,其折弯工艺较为简单,而对于特殊要求的钣金配件,其双边折弯角度需大于九十度,折弯工艺相对复杂,现有双边九十度折弯采用通用模具,而对于大于九十度的折弯作业,则需更换相对应的标准模具。
[0003]在对钣金件实际加工时,需要往复的更换模具,操作相对复杂,需耗费一定的更换时间,降低了加工效率。
[0004]如中国专利CN214919765U公开了一种新型冲压折弯模具,其通过定位块、横筒和横杆之间的配合,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不便于取下折弯完成的工件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5]但上述冲压折弯模具仅适用于双边九十度弯折的钣金件,对于弯折角度大于九十度的钣金件,需更换对应模具,效率降低,适用范围受限,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钣金件冲压及双向折弯模具,用以解决现有冲压折弯模具需往复更换模具,效率低,适用范围受限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钣金件冲压及双向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及上模座,所述上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与驱动机构连接;下模及下模座,位于所述上模正下方,所述下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下模座上;定位机构,包括设于下模顶部纵向两侧的一对纵向定位板以及设于下模横向两侧的横向定位组件,一对所述纵向定位板与一对横向定位组件相配合实现钣金件在下模上的定位;冲压机构,包括设于上模内多个均匀分布的冲压杆以及下模上开设的多个冲压孔,所述冲压杆与冲压孔相配合;一对折弯支撑座,对称安装于所述下模的两侧并用于支撑钣金件两端弯折部位;双向折弯机构,与所述折弯支撑座相配合实现钣金件双边大于九十度的折弯作业;退件驱动组件,与所述一对折弯支撑座连接,所述退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一对折弯支撑座向内侧同步回收。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双向折弯机构包括滑动设置于下模座顶部的一对进给架、转动安装于进给架上并位于折弯支撑座一侧的折弯压杆、转动安装于下模座顶部的双向丝杆以及安装于下模座上用于驱动双向丝杆的折弯电机,一对所述进给架对称螺纹套装于双向丝杆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退件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下模底部的进给气缸、连接于进给气缸活塞杆端的活动座、一对滑动安装于下模底部的滑块、固定连接于滑块侧面上的延伸
杆、铰接于延伸杆与活动座之间对称的一对联动杆以及固定连接于滑块另一侧面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折弯支撑座上。
[0011]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定位组件固定于下模座顶部并位于折弯支撑座一侧的固定板、滑动安装在折弯支撑座上的横向定位板、固定连接于横向定位板侧面上并与固定板滑动连接的若干固定杆以及套设于固定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连接在固定板与横向定位板之间。
[0012]作为优选,所述折弯支撑座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内滑杆,且多个所述内滑杆均滑动安装于下模的侧面上。
[0013]作为优选,所述进给架上均连接有一对支撑柱,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安装有若干滑轨,所述支撑柱滑动安装于滑轨上。
[0014]作为优选,所述折弯压杆与下模底面的高度差为钣金件的厚度。
[0015]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底部两侧均开设有让位槽,一对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让位槽内。
[0016]作为优选,一对所述横向定位板与一对所述纵向定位板的高度相同。
[0017]作为优选,所述折弯支撑座的顶面与下模的顶面平齐。
[001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中冲压折弯模具通过一对横向定位板及一对侧向定位板可实现钣金件放置后的精准定位,有利于提高冲压及折弯精度。折弯电机驱动一对折弯压杆同步向内侧运动,可对钣金件两边同步折弯至设定角度,适用于双边九十度弯折的钣金件,同样适用弯折角度大于九十度的钣金件。该过程无需更换模具,提高了该模具的适用范围,提升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使用。
[002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2]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下模上钣金件双边被折弯九十度后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下模的底部方向视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双向折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横向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上模;2、下模;3、上模座;4、下模座;5、折弯支撑座;6、冲压杆;
[0030]7、双向折弯机构;71、进给架;72、折弯压杆;73、双向丝杆;74、折弯电机;
[0031]8、横向定位组件;81、横向定位板;82、固定板;83、固定杆;84、弹簧;
[0032]9、纵向定位板;10、冲压孔;11、内滑杆;
[0033]12、退件驱动组件;121、进给气缸;122、活动座;123、联动杆;124、滑块;125、延伸
杆;126、连接杆;
[0034]13、让位槽;14、支撑柱;15、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6]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钣金件冲压及双向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及上模座,所述上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与驱动机构连接;下模及下模座,位于所述上模正下方,所述下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下模座上;定位机构,包括设于下模顶部纵向两侧的一对纵向定位板以及设于下模横向两侧的横向定位组件,一对所述纵向定位板与一对横向定位组件相配合实现钣金件在下模上的定位;冲压机构,包括设于上模内多个均匀分布的冲压杆以及下模上开设的多个冲压孔,所述冲压杆与冲压孔相配合;一对折弯支撑座,对称安装于所述下模的两侧并用于支撑钣金件两端弯折部位;双向折弯机构,与所述折弯支撑座相配合实现钣金件双边大于九十度的折弯作业;退件驱动组件,与所述一对折弯支撑座连接,所述退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一对折弯支撑座向内侧同步回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冲压及双向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折弯机构包括滑动设置于下模座顶部的一对进给架、转动安装于进给架上并位于折弯支撑座一侧的折弯压杆、转动安装于下模座顶部的双向丝杆以及安装于下模座上用于驱动双向丝杆的折弯电机,一对所述进给架对称螺纹套装于双向丝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冲压及双向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退件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下模底部的进给气缸、连接于进给气缸活塞杆端的活动座、一对滑动安装于下模底部的滑块、固定连接于滑块侧面上的延伸杆、铰接于延伸杆与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业疆,李翔麒,李翔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润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