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插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345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内插管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其中,该装置包括围拢主体,用于固定连接至人体面部区域;支撑件,固连于所述围拢主体的外侧表面,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引导槽;连接件,一端可滑动的约束于所述引导槽中,另一端与气管可拆的连接,所述气管能够随所述连接件在引导槽中的滑动而同步水平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口腔内插管装置,能够利用连接件在引导槽中的滑动带动气管位移,从而使气管避让一定的口腔空间,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口腔、口腔冲洗、口腔分泌物吸除等简单口腔操作,从而减少护理人员反复拆卸、复原固定的次数,降低护理时长,节约人力成本。人力成本。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腔内插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口腔内插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口腔内气管插管是救治重症患者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一般情况下留置2

7天。不恰当的口腔内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可导致非计划拔管、口腔黏膜及唇部、面颊压力性损伤、皮肤过敏及其他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0003]目前临床常用的口腔内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有胶布蝶形固定法等贴敷于患者口周,然而,采用上述方法时,口腔也会被胶布贴住大部分面积,尤其是对于大部分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插入吸痰管进行口腔分泌物清理比较困难,且口腔内分泌物得不到及时清理则容易导致口腔卫生情况不佳及各种口腔并发症,乃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次,胶贴易被唾液及口腔分泌物浸湿,削弱固定效果;且胶带易被口腔分泌物、呕吐物等污染而影响美观,导致自尊受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口腔内插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口腔内气管插管后口腔分泌物不易清理而容易导致口腔并发症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腔内插管装置,包括:
[0006]围拢主体,用于固定连接至人体面部区域;
[0007]支撑件,固连于所述围拢主体的外侧表面,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引导槽;
[0008]连接件,一端可滑动的约束于所述引导槽中,另一端与气管可拆的连接,所述气管能够随所述连接件在引导槽中的滑动而同步水平位移。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围拢主体包括一交叉固定带及分别设置于交叉固定带两自由端的粘连部,所述交叉固定带围拢后能够通过粘连部粘连形成环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围拢主体对应所述支撑件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弹性缓冲层的朝向人体面部区域的一侧设有粘贴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插入所述引导槽的插接端,及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气管可拆的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槽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口,所述卡口适配所述插接端设置,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插接端能够顺沿所述引导槽滑移至任一所述卡口中,以使所述插接端限位约束于该卡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由硬质塑料制成。
[0014]进一步地,相邻两卡口之间的间隔为0.5cm

1cm。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端为具有开口的弹性卡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气管经由开口压入所述弹性卡件中,以构成所述气管与连接件的连接状态。
[0016]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方向朝向水平方向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由硬质塑料制成。
[0018]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9](1)本申请提供的口腔内插管装,利用围拢主体固定连接至人体面部区域,支撑件上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引导槽,连接件与气管连接后,连接件在引导槽中的滑动可以带动气管同步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当气管水平位移时可以使气管在口腔中避让形成一定的空间,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口腔情况、进行口腔冲洗、插入吸痰管进行口腔分泌物清理等一系列简单的口腔操作,有利于促进留置口腔内气管插管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降低口腔并发症,从而减少护理人员反复拆卸、复原固定的次数,降低护理时长,节约人力成本。
[0020](2)围拢主体通过交叉固定带和粘连部粘连形成环状,能够适配不同头围的患者进行固定,并可保持良好稳定的固定效果。
[0021](3)围拢主体对应所述支撑件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弹性缓冲层,可降低交叉固定带对患者面部的固定压力,防止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所述弹性缓冲层的朝向人体面部区域的一侧设有粘贴层,利用粘贴层又可以粘贴至患者面部,从而进一步提升围拢主体的固定效果。
[0022](4)连接件包括插入所述引导槽的插接端,及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气管可拆的连接,连接件可以起到气管和支撑件之间的过渡连接作用,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连接件即可带动气管同步位移。
[0023](5)所述引导槽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口,所述卡口适配所述插接端设置,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插接端能够顺沿所述引导槽滑移至任一所述卡口中,以使所述插接端限位约束于该卡口,由此,当医护人员手动操作连接件时,可以克服引导槽进行移动,当医护人员不施加外力时,插接端进入卡口中不能继续沿引导槽移动,从而避免连接件意外滑动造成患者不适。
[0024](6)所述安装端为具有开口的弹性卡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气管经由开口压入所述弹性卡件中,以构成所述气管与连接件的连接状态,此设置能够便于气管和安装端进行快速的拆装,同时,设置的弹性卡件又可以起到保护导管的作用,防止患者口腔上下咬合、躁动时将口腔内气管插管咬瘪,影响吸痰及呼吸机正常通气。
[0025](7)开口的方向朝向水平方向设置,能够在保持气管稳定连接的状态下进一步减小患者咬合时对气管的损伤。
[0026](8)支撑件和连接件采用硬质塑料制成,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并可进行反复消毒处理,同时,硬质塑料的支撑件又可避免引导槽形变过强而无法将连接件卡接至卡口中。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口腔内插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口腔内插管装置的立体图;
[0030]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31]图4为图2的俯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围拢主体;11、交叉固定带;12、粘连部;13、弹性缓冲层;
[0034]2、连接件;21、插接端;22、弹性卡件;23、开口;
[0035]3、支撑件;31、引导槽;32、卡口;33、引导部分。
[0036]4、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口腔内插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口腔内气管插管后口腔分泌物不易清理而容易导致口腔并发症的问题。
[0038]口腔内气管插管是救治重症患者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一般情况下留置2

7天。不恰当的口腔内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可导致非计划拔管、口腔黏膜及唇部、面颊压力性损伤、皮肤过敏及其他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0039]目前临床常用的口腔内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有胶布蝶形固定法等贴敷于患者口周,另加或不加系带固定;或使用较为新型的专用固定器固定。
[0040]在采用胶布蝶形固定法时,为保证固定稳妥,将剪好的胶布一端贴于一侧面颊后,绕口腔内气管插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内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拢主体(1),用于固定连接至人体面部区域;支撑件(3),固连于所述围拢主体(1)的外侧表面,所述支撑件(3)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引导槽(31);连接件(2),一端可滑动的约束于所述引导槽(31)中,另一端与气管(4)可拆的连接,所述气管(4)能够随所述连接件(2)在所述引导槽(31)中的滑动而同步水平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内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拢主体(1)包括一交叉固定带(11)及分别设置于交叉固定带(11)两自由端的粘连部(12),所述交叉固定带(11)围拢后能够通过粘连部(12)粘连形成环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内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拢主体(1)对应所述支撑件(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弹性缓冲层(13),所述弹性缓冲层(13)的朝向人体面部区域的一侧设有粘贴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内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插入所述引导槽(31)的插接端(21),及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气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融融李雯旖章平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