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底座及座椅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39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底座及座椅单元,升降底座包括上座板;一对升降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座板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升降座、伸缩件,以及枢转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升降座之间的第一支撑连杆,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上座板,所述伸缩件设置于所述上座板和所述升降座或者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之间,以驱动升降座或者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使得该升降底座在伸展姿态与收纳姿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对升降机构配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升降底座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同时,升降座使得与该升降底座和与其装配的座椅单元之间具备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为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提供了保证,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底座及座椅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底座及座椅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功能座椅在进行高度调节时多使用气缸等伸缩件作为支撑和驱动元件,结构简单,调节反馈迅速,但是伸缩件的结够决定了其与座椅主体的接触面积小,也就意味着二者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不够高,同时在用户使用时,一般处于坐姿状态才能进行高度调节,其他如躺姿状态下通过伸缩件调节高度时座椅的稳定性差,容易出现倾翻的现象,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底座,其能够为装配在其上的座椅支架提供升降功能,结构稳定可靠,相较于传统的伸缩件安全性更高。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单元,该座椅单元应用前述的升降底座,该座椅单元高度调节方便,安全性高。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升降底座,包括:上座板;一对升降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座板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升降座、伸缩件,以及枢转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升降座之间的第一支撑连杆,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上座板,所述伸缩件设置于所述上座板和所述升降座或者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之间,以驱动升降座或者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使得该升降底座在伸展姿态与收纳姿态之间切换。这里的一对升降机构配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升降底座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同时,升降座使得与该升降底座和与其装配的座椅单元之间具备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为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提供了保证,安全性高
[000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连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连杆平行设置。
[000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与所述固定座的枢接点为第一连接点,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与所述固定座的枢接点为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点的上方或者下方。
[000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升降座上配置有垫块,当所述升降底座处于所述收纳姿态时,所述垫块抵接至所述固定座。
[00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座板包括上座板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上座板主体上的一组支梁,所述固定座设置于一组所述支梁之间;所述伸缩件的固定端枢接至任一所述支梁。
[00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升降底座还包括支承座,所述上座板与所述支承座转动连接。
[00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承座上配置有下座板;所述上座板的下侧面上设
置有上导向槽,所述下座板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下导向槽,所述上导向槽和所述下导向槽均呈圆弧状;所述上导向槽和所述下导向槽限定而成的间隙构成导向间隙;于所述导向间隙内设置有若干滚动体。
[00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承座上设置有加固梁,所述下座板固定于所述加固梁上。
[00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承座上转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上座板装配至所述活塞杆。
[00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座包括彼此连接的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底板固定安装至所述上座板,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处于所述第一侧板上。
[001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点所在的枢转轴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点所在的枢转轴轴线之间的高度差为15mm

105mm。
[001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升降座包括彼此连接的安装板和延伸竖板;所述第一支撑连杆枢转连接至所述安装板。
[0018]一种升降底座,包括:上座板;一对升降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座板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升降座、伸缩件,以及枢转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升降座之间的第一支撑连杆,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上座板,所述伸缩件设置于所述上座板和所述升降座或者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之间,以驱动升降座或者所述第一支撑连杆使得该升降底座在伸展姿态与收纳姿态之间切换;所述升降座在处于所述伸展姿态与所述收纳姿态时的高度差为30mm

200mm。
[0019]一种座椅单元,包括第一座椅支架和上述的升降底座;所述第一座椅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腿部组件、第一联动组件和第一靠背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腿部组件、第一联动组件和第一靠背组件依次枢接,第一联动组件可调节地装配至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至所述升降座;所述第一腿部组件包括枢转连接至第一联动组件的驱动连杆和第二支撑连杆,还包括第一延伸连杆、第二延伸连杆和第一搁脚件;所述第一延伸连杆的一端枢接至所述第一搁脚件,所述第一延伸连杆的另一端枢接至所述第二支撑连杆的自由端,第一延伸连杆与第二支撑连杆的枢接点为第一枢接点;所述第二延伸连杆的一端枢接至所述第一搁脚件,二者之间的枢接点为第二枢接点,第二延伸连杆的另一端枢接至所述驱动连杆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延伸连杆和所述第二支撑连杆枢接,二者之间的枢接点为第三枢接点;当驱动连杆绕其与所述第一联动组件的枢接点转动时,定义所述第一延伸连杆的处于所述第二枢接点和所述第一枢接点之间的杆段为主杆段,当从所述第二延伸连杆的外侧沿驱动连杆的转轴轴向朝向所述第一延伸连杆观察时,所述主杆段的上沿能够被所述第二延伸连杆遮挡。
[002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第一座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一座框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杆活动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一连杆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座框,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支撑连杆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座框;所述驱动连杆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杆,二者之间的枢接点为第四枢接点,所述驱动连杆与所述第二延伸连杆之间的枢接点为第五枢接点,所述驱动连杆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座框,二者之间的枢接点为第六枢接点,所述第六枢接点处于所述第五枢接点与第四枢接点之间;所述第二连杆枢转连接至最靠近所述第一靠背组件
的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驱动连杆,二者之间的枢接点为第七枢接点,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靠背组件;所述第七枢接点处于所述第六枢接点与所述第五枢接点之间。
[002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靠背组件包括第一靠背支板,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靠背支板,二者之间的枢接点为第八枢接点;所述第一靠背支板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座框,二者之间的枢接点为第九枢接点,所述第八枢接点与所述第九枢接点不重合。
[002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为两个。
[0023]一种座椅单元,包括第二座椅支架和上述的升降底座;所述第二座椅支架包括:坐席部,位于坐席部后方的靠背,位于坐席部前方或下方的脚凳,摆动机构,用于为所述第二座椅支架提供摆动功能,以及倾斜机构,包括多连杆机构并且用于附接至第二座椅支架的坐席部、靠背和脚凳,被构造为能够实现第二座椅支架在两个终端位置、也即在坐姿位置与躺姿位置之间的变换,在所述坐姿位置中,脚凳收拢在坐席部下方;在所述躺姿位置中,靠背向后倾斜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座板;一对升降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座板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105)、升降座(106)、伸缩件(107),以及枢转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05)和所述升降座(106)之间的第一支撑连杆(108),所述固定座(105)安装于所述上座板,所述伸缩件(107)设置于所述上座板和所述升降座(106)或者所述第一支撑连杆(108)之间,以驱动升降座(106)或者所述第一支撑连杆(108)使得该升降底座(100)在伸展姿态与收纳姿态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连杆(108)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连杆(108)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连杆(108)与所述固定座(105)的枢接点为第一连接点(a),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撑连杆(108)与所述固定座(105)的枢接点为第二连接点(b);所述第一连接点(a)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点(b)的上方或者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106)上配置有垫块(1063),当所述升降底座(100)处于所述收纳姿态时,所述垫块(1063)抵接至所述固定座(1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包括上座板主体(103)和设置于所述上座板主体(103)上的一组支梁(104),所述固定座(105)设置于一组所述支梁(104)之间;所述伸缩件(107)的固定端枢接至任一所述支梁(10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底座(100)还包括支承座(101),所述上座板与所述支承座(101)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101)上配置有下座板(102);所述上座板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上导向槽,所述下座板(102)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下导向槽,所述上导向槽和所述下导向槽均呈圆弧状;所述上导向槽和所述下导向槽限定而成的间隙构成导向间隙;于所述导向间隙内设置有若干滚动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101)上设置有加固梁(1011),所述下座板(102)固定于所述加固梁(1011)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101)上转动安装有活塞杆(1012),所述上座板装配至所述活塞杆(1012)。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05)包括彼此连接的底板(1051)和第一侧板(1052),所述底板(1051)固定安装至所述上座板,所述第一连接点(a)和所述第二连接点(b)处于所述第一侧板(1052)上。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a)所在的枢转轴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点(b)所在的枢转轴轴线之间的高度差为15mm

105mm。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106)包括彼此连
接的安装板(1064)和延伸竖板(1061);所述第一支撑连杆(108)枢转连接至所述安装板(1064)。13.一种升降底座(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座板;一对升降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上座板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105)、升降座(106)、伸缩件(107),以及枢转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05)和所述升降座(106)之间的第一支撑连杆(108),所述固定座(105)安装于所述上座板,所述伸缩件(107)设置于所述上座板和所述升降座(106)或者所述第一支撑连杆(108)之间,以驱动升降座(106)或者所述第一支撑连杆(108)使得该升降底座(100)在伸展姿态与收纳姿态之间切换;所述升降座(106)在处于所述伸展姿态与所述收纳姿态时的高度差为30mm

200mm。14.一种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椅支架(200)和如权利要求1

13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底座(100);所述第一座椅支架(200)包括第一固定板(250)、第一腿部组件(210)、第一联动组件(220)和第一靠背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腿部组件(210)、第一联动组件(220)和第一靠背组件依次枢接,第一联动组件(220)可调节地装配至第一固定板(250),第一固定板(250)固定安装至所述升降座(106);所述第一腿部组件(210)包括枢转连接至第一联动组件(220)的驱动连杆(215)和第二支撑连杆(214),还包括第一延伸连杆(212)、第二延伸连杆(211)和第一搁脚件(213);所述第一延伸连杆(212)的一端枢接至所述第一搁脚件(213),所述第一延伸连杆(212)的另一端枢接至所述第二支撑连杆(214)的自由端,第一延伸连杆(212)与第二支撑连杆(214)的枢接点为第一枢接点(240);所述第二延伸连杆(211)的一端枢接至所述第一搁脚件(213),二者之间的枢接点为第二枢接点(241),第二延伸连杆(211)的另一端枢接至所述驱动连杆(215)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延伸连杆(211)和所述第二支撑连杆(214)枢接,二者之间的枢接点为第三枢接点(242);当驱动连杆(215)绕其与所述第一联动组件(220)的枢接点转动时,定义所述第一延伸连杆(212)的处于所述第二枢接点(241)和所述第一枢接点(240)之间的杆段为主杆段,当从所述第二延伸连杆(211)的外侧沿驱动连杆(215)的转轴轴向朝向所述第一延伸连杆(212)观察时,所述主杆段的上沿能够被所述第二延伸连杆(211)遮挡。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组件(220)包括第一座框(221)、第一连杆(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赛军李晓鸿宋刚
申请(专利权)人:锐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