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327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紧固件。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半卡箍和第一牵引部,第一半卡箍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半卡箍的第二端与第一牵引部相连,第一牵引部的侧面开有第一通孔。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半卡箍和第二牵引部,第二半卡箍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半卡箍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牵引部相连,第二牵引部的侧面开有第二通孔。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紧固件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形状互相匹配。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拼合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的形状和大小与半永久车钩端部的形状和大小匹配,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组成连接孔以与牵引杆连接。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组成连接孔以与牵引杆连接。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组成连接孔以与牵引杆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牵引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半永久车钩是一种用于连接铁路车辆的装置,其电路、气路必须依靠人工连挂或解钩,并且没有自动机械解钩功能。半永久车钩通常只在维修时对其手动进行分解。因此,当列车需要进行检修时,列车落车后只能依靠检修人员手动牵引,无法利用半永久车钩完成牵引工作,难以保障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列车检修过程中,半永久车钩调车工序所需工时长,大大地增加了维修时间,影响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以实现一种新型列车检修牵引模式,解决了列车在落车后半永久车钩仅能依靠人工牵引的问题,提升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保障了检修人员的安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所述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紧固件;
[0005]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半卡箍和第一牵引部,所述第一半卡箍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半卡箍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牵引部相连,所述第一牵引部的侧面开有第一通孔;
[0006]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半卡箍和第二牵引部,所述第二半卡箍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半卡箍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牵引部相连,所述第二牵引部的侧面开有第二通孔;
[0007]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紧固件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形状互相匹配,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拼合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的形状和大小与半永久车钩端部的形状和大小匹配,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组成连接孔以与牵引杆连接。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卡箍和所述第二半卡箍为半圆拱状,所述第一半卡箍和所述第二半卡箍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耳,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利用所述紧固件通过所述连接耳连接。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拱形槽和第一半圆形槽,所述第一半圆形槽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拱形槽的半径,所述第一半圆形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拱形槽的深度;
[0010]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拱形槽和第二半圆形槽,所述第二半圆形槽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拱形槽的半径,所述第二半圆形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拱形槽的深度;
[0011]其中,所述第一拱形槽与所述第二拱形槽拼合形成第一子连接槽,所述第一半圆形槽与所述第二半圆形槽拼合形成第二子连接槽,所述第二子连接槽位于所述第一子连接
槽的中心。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耳上分别开有多个对应的孔,所述紧固件通过所述连接耳上多个对应的孔紧固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六角头螺栓和自锁六角螺母。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材质均为铸铁。
[0015]本技术的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的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第一端的连接槽固定安装在半永久车钩上,第二端的连接孔通过牵引杆与牵引车完成牵引,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列车检修牵引模式。本技术解决了列车在落车后半永久车钩仅能依靠人工牵引的问题,节省了调车工序所需工时,极大地提高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有效地降低人工牵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切实保障了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公共财产安全。
[0017]2、本技术的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材质为铸铁,具有抗拉能力强、硬度大的优点,可以很大程度上地防止装置的变形,增长了实用性和使用寿命,节约维护成本。
[0018]3、本技术的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采用紧固件配合紧固,在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出现破损时易于更换,增加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中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1]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中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第一本体;11、第一半卡箍;12、第一牵引部;13、第一凹槽;131、第一拱形槽;132、第一半圆形槽;14、第一通孔;
[0024]2、第二本体;21、第二半卡箍;22、第二牵引部;23、第二凹槽;231、第二拱形槽;232、第二半圆形槽;24、第二通孔;
[0025]3、六角头螺栓;4、自锁六角螺母;A、连接槽;B、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技术。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该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的第一端与半永久车钩连接,该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的第二端通过牵引杆与牵引车连接。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和紧固件。第一本体1包括第一半卡箍11和第一牵引部12,第一半卡箍1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槽13,第一半卡箍11的第二端与第一牵引部12相连,第一牵引部12的侧面开有第一通孔14。第二本体2包括第二半卡箍21和第二牵引部22,第二半卡箍21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凹槽23,第二半卡箍21的
第二端与第二牵引部22相连,第二牵引部22的侧面开有第二通孔24。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通过紧固件互相连接,易于更换破损件,增加了实用性。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形状互相匹配。其中,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23拼合形成连接槽A,连接槽A内部的形状和大小与半永久车钩端部的形状和大小匹配。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24组成连接孔B以与牵引杆连接。
[0028]在列车需要检修时,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第一端的连接槽A配合安装在半永久车钩的轴颈处。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24对应组成连接孔B以与牵引杆连接,牵引杆再与牵引车连接,由牵引车带动实现列车牵引。
[0029]具体地,第一半卡箍11和第二半卡箍21为半圆拱状。第一半卡箍11和第二半卡箍2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耳,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利用紧固件通过连接耳连接,参见图1。
[003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凹槽13包括第一拱形槽131和第一半圆形槽132。第一半圆形槽132的半径小于第一拱形槽131的半径,第一半圆形槽132的深度大于第一拱形槽131的深度。第二凹槽23包括第二拱形槽231和第二半圆形槽232。第二半圆形槽232的半径小于第二拱形槽231的半径,第二半圆形槽232的深度大于第二拱形槽231的深度。第一拱形槽131与第二拱形槽231拼合形成第一子连接槽,第一半圆形槽132与第二半圆形槽232拼合形成第二子连接槽,第二子连接槽位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紧固件;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半卡箍和第一牵引部,所述第一半卡箍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半卡箍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牵引部相连,所述第一牵引部的侧面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半卡箍和第二牵引部,所述第二半卡箍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半卡箍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牵引部相连,所述第二牵引部的侧面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紧固件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形状互相匹配,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拼合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的形状和大小与半永久车钩端部的形状和大小匹配,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组成连接孔以与牵引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永久车钩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卡箍和所述第二半卡箍为半圆拱状,所述第一半卡箍和所述第二半卡箍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耳,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利用所述紧固件通过所述连接耳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晨徐文彬李俊南姚逸超郑李鼎邦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通长客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