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收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319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收放装置,线缆收放装置包括挂架、托架和绕线组件,挂架包括第一架和第二架,第一架和第二架间隔布置,且第一架、第二架分别用于悬挂在使用者的左肩、右肩;托架与挂架相连并设于挂架的前侧;绕线组件包括绕线轴,绕线轴设于托架并能够相对于托架转动以收起或释放线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线缆收放装置中,挂架用于将线缆收放装置固定在检修人员的肩部,线缆的重量能够通过挂架分散在检修人员的肩部,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检修人员能够方便地通过转动绕线轴对线缆进行缠绕收起,或者反向转动绕线轴以释放线缆,提高了检修工作中收放线缆的效率。提高了检修工作中收放线缆的效率。提高了检修工作中收放线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收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收放
,具体涉及一种线缆收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化矿山建设速度的加快,矿用通信线缆、光缆等线缆大量使用。由于采掘接替设备的使用地点不断的变化,通信线路也需要根据使用地点的不同进行频繁的调整。而调整通信线路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频繁地对矿用通信线缆、光缆等线缆进行收放线操作。
[0003]目前对线缆的收放线操作主要依赖于人工:检修人员们一般先将线缆从线缆勾上取下来,然后手动将线缆盘成线圈,最后将盘好的线圈搬运到运输车上拉走。上述这一过程工作强度较高,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线缆收放装置,该线缆收放装置能够对线缆进行收放,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收放线缆的效率。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收放装置包括挂架、托架和绕线组件,所述挂架包括第一架和第二架,所述第一架和所述第二架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架、第二架分别用于悬挂在使用者的左肩、右肩;所述托架与所述挂架相连并设于所述挂架的前侧;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绕线轴,所述绕线轴设于所述托架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托架转动以收起或释放线缆。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收放装置中,挂架用于将线缆收放装置固定在检修人员的肩部,线缆的重量能够通过挂架分散在检修人员的肩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托架用于对绕线组件进行承托,托架设置在挂架的前侧便于检修人员操作绕线组件对线缆进行收放操作。绕线轴能够相对于托架转动,检修人员能够方便地通过转动绕线轴对线缆进行缠绕收起,或者反向转动绕线轴以释放线缆。相较于现有盘绕线缆并搬运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线缆收放装置使用较为方便,提高了检修工作中收放线缆的效率,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依次相连并呈倒钩状以悬挂在所述使用者的左肩;
[0009]所述第二架包括第四杆、第五杆和第六杆,所述第四杆、第五杆和第六杆依次相连并呈倒钩状以悬挂在所述使用者的左肩。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架包括剪叉架,所述剪叉架连接在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六杆之间,且所述剪叉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架和所述第二架之间的距离。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所述第一托杆和所述第二托杆分别与所述第三杆、所述第六杆相连,且所述第一托杆和所述第二托杆间隔布置,所述绕线轴跨接在所述第一托杆、第二托杆之间。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一托杆之间依次转动连接,所述
第二杆和第三杆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一杆能够转动收纳于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第一托杆能够转动收纳于所述第三杆;
[0013]所述第四杆、第五杆、第六杆、第二托杆之间依次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设有收纳槽,所述第四杆能够转动收纳于所述第五杆,所述第五杆和所述第二托杆能够转动收纳于所述第六杆。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杆、第二托杆远离所述挂架的一头均设有装配槽,所述绕线轴配合于所述装配槽内并能够在所述装配槽内转动。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槽的槽口向上,且所述绕线轴与所述托架为可拆卸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包括多个挡杆,多个所述挡杆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托杆和所述第二托杆,且多个所述挡杆与所述绕线轴呈夹角设置,多个所述挡杆用于限定线缆的位置。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线组件包括摇臂,所述摇臂与所述绕线轴相连并用于带动所述绕线轴转动。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轴的外周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绕线轴的轴向延伸,所述凹槽用于在收线完成后穿入扎带以捆绑线缆。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线缆收放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线缆收放装置的侧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线缆收放装置的绕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00、挂架;11、第一架;111、第一杆;112、第二杆;113、第三杆;12、第二架;121、第六杆;13、剪叉架;200、托架;21、第一托杆;22、第二托杆;23、挡杆;24、装配槽;300、绕线组件;31、绕线轴;311、凹槽;32、摇臂;3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收放装置包括挂架100、托架200和绕线组件300。
[0027]挂架100包括第一架11和第二架12,第一架11和第二架12间隔布置,且第一架11、第二架12分别用于悬挂在使用者的左肩、右肩。托架200与挂架100相连并设于挂架100的前侧。如图1

图3所示,第一架11、第二架12可以为倒钩型,并分别用于悬挂在使用者的左肩、右肩。托架200可以固定连接在挂架100的底部,并垂直于挂架100设置,托架200处于挂架100的前侧,便于使用者操作设置在托架200上的绕线组件300。
[0028]绕线组件300包括绕线轴31,绕线轴31设于托架200并能够相对于托架200转动以
收起或释放线缆。如图1

图4所示,绕线组件300可以配置在托架200远离挂架100的一侧,绕线轴31与托架200可以为转动连接,绕线轴31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对线缆进行收起或释放。
[0029]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收放装置中,挂架用于将线缆收放装置固定在检修人员的肩部,线缆的重量能够通过挂架分散在检修人员的肩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托架用于对绕线组件进行承托,托架设置在挂架的前侧便于检修人员操作绕线组件对线缆进行收放操作。
[0030]绕线轴能够相对于托架转动,检修人员能够方便地通过转动绕线轴对线缆进行缠绕收起,或者反向转动绕线轴以释放线缆。相较于现有盘绕线缆并搬运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线缆收放装置使用较为方便,提高了检修工作中收放线缆的效率,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11包括第一杆111、第二杆112和第三杆113,第一杆111、第二杆112和第三杆113依次相连并呈倒钩状以悬挂在使用者的左肩;第二架12包括第四杆、第五杆和第六杆121,第四杆、第五杆和第六杆121依次相连并呈倒钩状以悬挂在使用者的左肩。
[0032]如图1

图3所示,第二杆112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架,所述挂架包括第一架和第二架,所述第一架和所述第二架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架、第二架分别用于悬挂在使用者的左肩、右肩;托架,所述托架与所述挂架相连并设于所述挂架的前侧;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绕线轴,所述绕线轴设于所述托架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托架转动以收起或释放线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依次相连并呈倒钩状以悬挂在所述使用者的左肩;所述第二架包括第四杆、第五杆和第六杆,所述第四杆、第五杆和第六杆依次相连并呈倒钩状以悬挂在所述使用者的左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包括剪叉架,所述剪叉架连接在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六杆之间,且所述剪叉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架和所述第二架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所述第一托杆和所述第二托杆分别与所述第三杆、所述第六杆相连,且所述第一托杆和所述第二托杆间隔布置,所述绕线轴跨接在所述第一托杆、第二托杆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一托杆之间依次转动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波孙长春唐志慧徐金陵仝建成王永兴姚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