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水复合体型闭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84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水复合体型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由四周侧壁组成中空并封闭的腔体,腔体底端设置有水槽;风冷区设置在塔体顶部;喷淋区设置在风冷区下方,蒸发冷却区设置在风冷区下方,蒸发冷却区顶端的次高温进水口与风冷区底端的次高温出水口相连;塔体进风口等间距开设在塔体四周,塔体进风口内卡设有进风格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待冷却高温介质首先进入风冷区的表冷器通过风扇辅助进行第一阶段的降温,从风冷区冷却后由高温水变成次高温水再进入蒸发冷却区的表冷器通过风扇和循环泵喷淋最终把高温水冷却到所需温度,在冷却介质进入蒸发冷却区前先通过风冷区利用风冷散热后再进入蒸发冷却区,使蒸发冷却区耗水降低工作效率更高。作效率更高。作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水复合体型闭式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闭式冷却塔领域,尤其是涉及复合型闭式冷却塔
,具体为一种空水复合体型闭式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冷却介质快速降温的技术有两种其一为空冷器,该技术没有水耗,空冷器通过大量的空气流通,将工业设备或中产生的滚烫的冷却介质通过空冷器将热量转移给空气,使其散热降温,但是其冷却效率较低;其二为常用的蒸发式闭式冷却塔,冷却效果相对空冷器效率高,将工业设备或中产生的滚烫的冷却介质输入冷却塔中通过喷淋装置等机械设备将热水喷淋到填料层上,使其在填料表面上形成薄膜,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并由冷却水带走热量,形成冷却作用,但是水耗较高需要不断补充循环水并且灰尘落叶等杂质进入冷却塔的水槽内会对进入工业设备内的冷却介质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水复合体型闭式冷却塔,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难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水复合体型闭式冷却塔,包括:
[0005]塔体1,所述塔体1由四周侧壁组成中空并封闭的腔体11,所述腔体11底端设置有水槽12;
[0006]风冷区2,所述风冷区2设置在塔体1顶部;
[0007]喷淋区3,所述喷淋区3设置在风冷区2下方,所述喷淋区3下方设置有循环泵31,所述循环泵31设置在塔体1底部的一侧,所述循环泵31的进水口35与水槽12相连,所述循环泵31的顶端出水口管道36上等间距设置有朝下放置的喷淋头37,所述循环泵31将水槽12内的冷却水通过喷射入蒸发冷却区4;
[0008]蒸发冷却区4,所述蒸发冷却区4设置在风冷区2下方,所述蒸发冷却区4顶端的次高温进水口42与风冷区2底端的次高温出水口27相连;
[0009]塔体进风口13,所述塔体进风口13等间距开设在塔体1四周,位于蒸发冷却区4和水槽12之间,所述塔体进风口13内卡设有进风格栅14。
[0010]根据优选方案,进风格栅14阵列穿设有六角型通孔。
[0011]根据优选方案,风冷区2包括:
[0012]风扇21,所述风扇21等间距设置在塔体1顶端,所述风扇21顶端为出风口22,底端为进风口23,所述进风口23穿过塔体1与腔体11相连;
[0013]连接块24,所述连接块24通过螺栓连接设置在腔体11顶端;
[0014]一号盘管式表冷器25,所述一号盘管式表冷器25设置在腔体11顶部,所述一号盘管式表冷器25顶端与连接块24底端相连,所述一号盘管式表冷器25一侧顶部设置有高温进
水口26和次高温出水口27,所述有高温进水口26和次高温出水口27一侧穿过腔体11向塔体1外延伸。
[0015]根据优选方案,喷淋区3包括:
[0016]循环泵31;
[0017]支架32,所述支架32设置喷淋头37下方位于腔体11左右两侧内壁上;
[0018]填料层33,所述填料层33设置在腔体11内喷淋头37的下方,所述填料层33正中穿设有连杆34,所述连杆34两侧卡设在支架32上。
[0019]根据优选方案,蒸发冷却区4包括:二号盘管式表冷器41和三号盘管式表冷器44,所述二号盘管式表冷器41和三号盘管式表冷器44并列设置通过螺栓相连,所述二号盘管式表冷器41一侧顶端设置有次高温进水口42,底端设置有温水出口43,所述二号盘管式表冷器41靠近温水出口43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温水入口45底端设置有冷水出水口46。
[0020]根据优选方案,所述温水出口43和温水入口45入口之间通过U型管47相连。
[0021]根据优选方案,风扇21驱动通过出风口22将腔体11内热空气排出通过塔体进风口13吸入外部环境内正常气温的气体,使其先经过蒸发冷却区4对二号盘管式表冷器41和三号盘管式表冷器44降温,再经过喷淋区3对填料层33喷淋头37喷出的冷却水降温,后经过风冷区2对一号盘管式表冷器25进行降温后通过风扇21排出。
[0022]本技术采用塔体、风冷区、喷淋区、蒸发冷却区和塔体进风口,需要冷却的高温水首先进入风冷区的一号盘管式表冷器通过风扇辅助进行第一阶段的降温,从风冷区冷却后由高温水变成次高温水再进入蒸发冷却区的二号盘管式表冷器和三号盘管式表冷器通过风扇和循环泵喷淋最终把高温水冷却到客户需要的程度,在蒸发式冷却塔中水耗量主要受进入冷却器的水温影响,耗水总额与进入冷却器的水温呈正比,在冷却介质进入蒸发冷却区前先通过风冷区利用风冷散热后再进入蒸发冷却区,使蒸发冷却区耗水降低工作效率更高。
[0023]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技术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地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24]图1显示为本技术塔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塔体主视示意图;
[0026]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塔体侧视示意图;
[0027]标号说明
[0028]1、塔体;11、腔体;12、水槽;13、塔体进风口;14、进风格栅;
[0029]2、风冷区;21、风扇;22、出风口;23、进风口;24、连接块;25、一号盘管式表冷器;26、高温进水口;27、次高温出水口;
[0030]3、喷淋区;31、循环泵;32、支架;33、填料层;34、连杆;35、进水口;36、出水口管道;37、喷淋头;
[0031]4、蒸发冷却区;41、二号盘管式表冷器;42、次高温进水口;43、温水出口;44、三号盘管式表冷器;45、温水入口;46、冷水出水口;47、U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与附图所展示的实施例相比,本技术保护范围内的可行实施方案可以具有更少的部件、具有附图未展示的其他部件、不同的部件、不同地布置的部件或不同连接的部件等。此外,附图中两个或更多个部件可以在单个部件中实现,或者附图中所示的单个部件可以实现为多个分开的部件。
[0034]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水复合体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由四周侧壁组成中空并封闭的腔体(11),所述腔体(11)底端设置有水槽(12);风冷区(2),所述风冷区(2)设置在塔体(1)顶部;喷淋区(3),所述喷淋区(3)设置在风冷区(2)下方,所述喷淋区(3)下方设置有循环泵(31),所述循环泵(31)设置在塔体(1)底部的一侧,所述循环泵(31)的进水口(35)与水槽(12)相连,所述循环泵(31)的顶端出水口管道(36)上等间距设置有朝下放置的喷淋头(37),所述循环泵(31)将水槽(12)内的冷却水通过喷射入蒸发冷却区(4);蒸发冷却区(4),所述蒸发冷却区(4)设置在风冷区(2)下方,所述蒸发冷却区(4)顶端的次高温进水口(42)与风冷区(2)底端的次高温出水口(27)相连;塔体进风口(13),所述塔体进风口(13)等间距开设在塔体(1)四周,位于蒸发冷却区(4)和水槽(12)之间,所述塔体进风口(13)内卡设有进风格栅(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水复合体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区(2)包括:风扇(21),所述风扇(21)等间距设置在塔体(1)顶端,所述风扇(21)顶端为出风口(22),底端为进风口(23),所述进风口(23)穿过塔体(1)与腔体(11)相连;连接块(24),所述连接块(24)通过螺栓连接设置在腔体(11)顶端;一号盘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根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绿森林冷却系统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