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81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涉及隧道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对称分布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通过在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利用调节机构的相互配合,可对固定板、支撑杆和支撑板进行调节,使得固定板、支撑杆和支撑板在使用时,可根据隧道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该架体在使用时能够便捷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架体在使用时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基建工程发展的越来越快了,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
[0003]隧道在施工建设时,需要使用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对隧道在施工时进行防护,以此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也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现有的隧道施工用防坍塌支护装置在现场根据隧道的面积进行搭建,调节不便,在进行一次使用之后往往就会被废弃,同时若是隧道面积在进行建设时发生改变又需要新的装置进行防护工作,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已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隧道施工用防坍塌支护装置在现场根据隧道的面积进行搭建,调节不便,在进行一次使用之后往往就会被废弃,同时若是隧道面积在进行建设时发生改变又需要新的装置进行防护工作,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包括对称分布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
[000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轮、蜗杆、蜗轮、限位轨和限位结构,所述转轮安装于安装架的一侧,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安装有蜗杆,所述转轮的一端与蜗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蜗杆的上方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轨安装于安装架的顶端,所述连接杆贯穿于限位轨的两端。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定位孔和插销,所述定位孔贯穿设置于限位轨的两端,所述定位孔的内部设置有插销。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位孔在限位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之间在限位轨的内部呈等间距分布。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转套、移动块和导向结构,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安装腔一侧的下方,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于安装腔内部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锥形齿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下方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顶端安装有转套,所述转套的内侧壁
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转套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套与移动块之间构成螺纹连接,所述移动块的顶端与活动杆的底端连接。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槽、导向块、定位槽和固定块,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活动杆内部的两侧,所述导向块安装于安装腔内侧的上方,所述导向槽与导向块之间相互适配,所述转套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导向块的底端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定位槽与固定块之间相互适配。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内径大于导向块的外径,所述导向槽与导向块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利用调节机构的转轮、蜗杆、蜗轮、限位轨、定位孔和插销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固定板、支撑杆和支撑板进行调节,使得固定板、支撑杆和支撑板在使用时,可根据隧道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该架体在使用时能够便捷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架体在使用时的实用性;通过在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利用升降机构的伺服电机、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转套、移动块、导向槽、导向块、定位槽和固定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固定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处理,使得该架体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隧道,可对该架体进行多次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架体在使用时的全面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调节机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底板;2、固定销;3、安装腔;4、活动杆;5、安装架;6、连接杆;7、固定板;8、支撑杆;9、支撑板;10、转轮;11、蜗杆;12、蜗轮;13、限位轨;14、定位孔;15、插销;16、伺服电机;17、第一锥形齿轮;18、第二锥形齿轮;19、转套;20、移动块;21、导向槽;22、导向块;23、定位槽;24、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包括对称分布的底板1,所述底板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销2,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安装腔3,所述安装腔3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安装腔3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架5,所述安装架5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安装架5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9。
[0020]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轮10、蜗杆11、蜗轮12、限位轨13和限位结构,所述转轮10安装于安装架5的一侧,所述安装架5的内部安装有蜗杆11,所述转轮10的一端与蜗杆11的一端连接,所述蜗杆11的上方啮合有蜗轮12,所述蜗轮12的一端与连接杆6的一端连接,所述
限位轨13安装于安装架5的顶端,所述连接杆6贯穿于限位轨13的两端,使用时,将插销15从定位孔14的内部抽出,再转动转轮10带动蜗杆11进行旋转,由于蜗杆11与蜗轮12之间相互啮合,故利用蜗轮12带动连接杆6进行转动,进而对固定板7、支撑杆8和支撑板9的角度进行调节,将其调节到适当的位置,利用蜗杆11和蜗轮12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连接杆6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将插销15插入定位孔14的内部,对连接杆6进行二次定位处理,此时可利用支撑板9对隧道进行支撑防护。
[0021]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定位孔14和插销15,所述定位孔14贯穿设置于限位轨13的两端,所述定位孔14的内部设置有插销15,所述定位孔14在限位轨1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14之间在限位轨13的内部呈等间距分布,使用时,利用定位孔14和插销15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连接杆6进行二次定位处理,使得连接杆6在使用时更加稳定,故使得固定板7在使用时更加稳定。
[002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6、第一锥形齿轮17、第二锥形齿轮18、转套19、移动块20和导向结构,所述伺服电机16安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包括对称分布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销(2),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安装腔(3),所述安装腔(3)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安装腔(3)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架(5),所述安装架(5)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安装架(5)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9);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轮(10)、蜗杆(11)、蜗轮(12)、限位轨(13)和限位结构,所述转轮(10)安装于安装架(5)的一侧,所述安装架(5)的内部安装有蜗杆(11),所述转轮(10)的一端与蜗杆(11)的一端连接,所述蜗杆(11)的上方啮合有蜗轮(12),所述蜗轮(12)的一端与连接杆(6)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轨(13)安装于安装架(5)的顶端,所述连接杆(6)贯穿于限位轨(13)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定位孔(14)和插销(15),所述定位孔(14)贯穿设置于限位轨(13)的两端,所述定位孔(14)的内部设置有插销(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内防坍塌支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4)在限位轨(1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14)之间在限位轨(13)的内部呈等间距分布。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李鹏飞王睿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