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51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凸模和凹模上均具有与引线框架适配的散热区、小弯折区、载片区,且凸模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衔接的斜面一,斜面一与其表面上的载片区之间通过弧形面衔接,凹模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衔接的斜面二,斜面二与凹模表面上的载片区之间衔接有竖直面;所述凸模上弧形面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有效防止生产出的引线框架在层叠时出现卡料,且能有效防止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使加工出的引线框架在可在保证散热片区宽度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小折弯区,以保证能获得最大的载片区,使载片区可用于放置尺寸更大的芯片。寸更大的芯片。寸更大的芯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元件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0003]引线框架在生产过程中,需先冲压生成引线框料带,然后再分切成等距的引线框架,最后再堆叠包装提供给集成电路生产厂家,集成电路生产厂家在使用时进行分切封装。现有的引线框架均包括散热区、载片区和引脚区,如图1所示,载片区与散热区具有小弯折区,载片区与引脚区之间具有大弯折区,从引线框架的侧面看,载片区与小弯折区、大弯折区共同形成一个漏斗结构,此种结构会导致引线框架在层叠包装过程中上一引线框架中的载片区与小弯折区衔接处的R角与下一引线框架中小弯折区与散热区衔接处的R角相互干涉,进一步导致引线框架在层叠包装时上一引线框架容易卡在下一引线框架上,如图2所示,使集成电路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拿取引线框架时会同时带出2~3片引线框架,使引线框架进入到上芯轨道后容易出现卡机;同时,在对引线框架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对小弯折区成型,常将凸模上圆弧的长度、弧度设置成与小弯折区外侧弧形面的长度、弧度设置成一致,此种设计虽能保证小弯折区的成型,但容易造成小弯折区拉裂,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0004]因此,现急需一种既能保证引线框架在层叠包装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料又能防止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的冲压加工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不仅能有效防止生产出的引线框架在层叠时出现卡料,且能有效防止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同时,本技术还使加工出的引线框架在可在保证散热片区宽度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小折弯区,以保证能获得最大的载片区,使载片区可用于放置尺寸更大的芯片。
[0006]为实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凸模和凹模上均具有与引线框架适配的散热区、小弯折区、载片区,且凸模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衔接的斜面一,斜面一与其表面上的载片区之间通过弧形面衔接,凹模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衔接的斜面二,斜面二与凹模表面上的载片区之间衔接有竖直面;所述凸模上弧形面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二相对于凹模上的散热区向下倾斜15
°
~30
°

[0008]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一与凸模上的散热区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5
°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凸模上弧形面的圆弧半径小于0.3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凸模冲压面和凹模冲压面均为光滑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二与凹模上的散热区通过圆弧过渡,斜面一与凸模上的散热区通过圆弧过渡。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中通过对凹模和凸模上的小弯折区进行改进,不仅有效防止引线框架在层叠时出现卡料,且保证散热片区宽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小折弯区,使载片区的宽度由原来的6.139mm可增大至6.66mm,从而获得了最大的载片区,使载片区后期可用于放置更大尺寸的芯片,使载片区可安装的芯片种类更多;同时,本技术中通过使凸模上弧形面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使引线框架在加工时,凸模上的弧形面并未对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直接接触,使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是材料弯曲后自然成型的圆弧,能有效防止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1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现有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现有引线框架的层叠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加工出的引线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加工出的引线框架中小弯折区的局部图。
[0022]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3]1、凸模,2、凹模,3、散热区,4、小弯折区,5、载片区;
[0024]41a、斜面二,42a、竖直面;
[0025]41b、斜面一,42b、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8]如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包括凸模1和凹模2,在对引线框架进行加工时,将待加工的带材放置在凸模1与凹模2之间,通过凸模1与凹模2共同配合,从而对引线框架冲压成型,因此,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通过凸模1与凹模2配合,凸模1对引线框架的外表面冲压成型,凹模2对引线框架的内表面冲压成型,因此,凸
模1的冲压面和凹模2的冲压面上均具有与引线框架适配的散热区3、小弯折区4、载片区5,散热区3、小弯折区4、载片区5依次衔接,此时,凸模1与凹模2配合并未对引线框架上的大弯折区、引脚区进行加工成型。
[0029]所述凹模2冲压面上具有斜面二41a和竖直面42a,斜面二41a和竖直面42a共同构成凹模2冲压面上的小弯折区4,斜面二41a的一端与凹模2冲压面上的散热区3衔接,斜面二41a的另一端与竖直面42a衔接,且竖直面42a另一端与凹模2冲压面上的载片区5衔接,使斜面二41a的水平长度即为引线框架上小弯折区的水平长度。所述凸模1冲压面上具有斜面一41b和弧形面42b,斜面一41b和弧形面42b共同构成凸模1冲压面上的小弯折区,斜面一41b的一端与凸模1冲压面上的散热区3衔接,斜面一41b的另一端与弧形面42b衔接,弧形面4ab的另一端与凸模1上的载片区5衔接。
[0030]所述凸模1上弧形面42b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使引线框架在加工时,凸模1上的弧形面42b并未对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直接接触,使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是材料弯曲后自然成型的圆弧,能有效防止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1)和凹模(2),凸模(1)和凹模(2)上均具有与引线框架适配的散热区(3)、小弯折区(4)、载片区(5),且凸模(1)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3)衔接的斜面一(41b),斜面一(41b)与其表面上的载片区(5)之间通过弧形面(42b)衔接,凹模(2)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3)衔接的斜面二(41a),斜面二(41a)与凹模(2)表面上的载片区(5)之间衔接有竖直面(42a);所述凸模(1)上弧形面(42b)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二(41a)相对于凹模(2)上的散热区(3)向下倾斜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涛黄斌谢锐任俊宋佳骏黄重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