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后限位组件;底座在后限位组件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测压组件和上压紧组件,工件内侧壁和前侧壁与第一测压组件贴合贴合;底座在固定连接有第二测压组件,第二测压组件压紧端设于底座顶部,且第二测压组件压紧端与工件外侧壁贴合接触;第一测压组件、后限位组件和第二测压组件与工件四侧壁贴合接触,实现工件水平固定;上压紧组件和底座配合将工件压紧在底座顶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工件全方位夹持固定,竖直方向位置准确,工件全方位夹持固定后将上压紧组件再移动走,将工件上端空出位置,满足刀具加工,避免出现加工误差。免出现加工误差。免出现加工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
,具体涉及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膨胀阀安装在汽车蒸发器入口,主要起节流做用,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膨胀阀的节流孔节流后,成为低温低压的雾状的液压制冷剂,为制冷剂的蒸发创造条件;同时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由于电子膨胀阀的反应速度快,调节范围大,在中高端车型的空调系统中应用广泛,有很好的市场。
[0003]电子膨胀阀工艺路线:毛坯型材
‑
锯切毛坯
‑
震研
‑
CNC
‑
检验
‑
清洗
‑
包装;其中CNC加工时需要对其夹持,现有的夹持只有水平夹持功能,在竖直方向未压紧,实现竖直方向位置不准确,实际加工容易出现误差。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包括底座:
[0008]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后限位组件,工件后侧壁与后限位组件贴合接触;
[0009]所述底座在后限位组件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测压组件和上压紧组件,工件内侧壁和前侧壁与第一测压组件贴合贴合,上压紧组件压紧端与工件顶部贴合接触;
[0010]底座在固定连接有第二测压组件,第二测压组件压紧端设于底座顶部,且第二测压组件压紧端与工件外侧壁贴合接触;
[0011]第一测压组件、后限位组件和第二测压组件与工件四侧壁贴合接触,实现工件水平固定;
[0012]上压紧组件和底座配合将工件压紧在底座顶部,实现工件竖向固定,实现工件全方位夹持固定。
[0013]更进一步的,第一测压组件包括侧限位组件、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一缓冲组件,侧限位组件与底座顶部,侧壁限位和第一缓冲组件连接有第一压紧组件,侧限位组件与工件内侧壁接触,第一压紧组件与工件前侧壁贴合接触,第一缓冲组件用于第一压紧组件压紧压紧缓冲。
[0014]更进一步的,侧限位组件包括第一侧限位座和第一定位柱,第一侧限位座固定安装于底座顶部,第一侧限位座内壁均匀连接有第一定位柱,且第一定位柱里端与工件内侧壁接触,第一侧限位座与第一压紧组件连接。
[0015]更进一步的,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转角气缸、第一压紧柱和第二转动板,第一转角气缸固定安装于第一侧限位座上,第一转角气缸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外端靠近工件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紧柱,第一压紧柱里端与工件前侧壁贴合接
触,第一压紧组件与第一缓冲组件连接。
[0016]更进一步的,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一缓冲组件和第一转动板,第一挡板固定安装于底座顶部,第一挡板靠近工件的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组件,第二转动板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缓冲组件配合使用的第一转动板。
[0017]更进一步的,第二测压组件包括气缸、活动槽、直板、推动杆、侧夹板、横轴和第二定位柱,气缸固定安装于底座顶部,气缸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直板,底座开设有侧夹板,侧夹板内固定连接有横轴,横轴转动连接有直板,直板下端开设有与直板限位滑动连接的活动槽,直板靠近工件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与工件外侧壁贴合接触。
[0018]更进一步的,上压紧组件包括第二压紧组件和第二缓冲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固定安装于底座顶部,且第二压紧组件与工件顶部接触,第二压紧组件连接有第二缓冲组件,第二压紧组件与工件顶部接触,实现工件竖向固定,第二缓冲组件对第二压紧组件缓冲保护。
[0019]更进一步的,第二压紧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第二压紧柱、第三转动板和第二转角气缸,第二支撑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角气缸,第二转角气缸驱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板,第三转动板靠近工件端部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紧柱,且第二压紧柱底部与工件顶部接触,第三转动板与第二缓冲组件连接。
[0020]更进一步的,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第四转动板、第二挡板和第二缓冲组件,第二转角气缸驱动端还连接有第四转动板,第二挡板固定安装于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靠近第四转动板端部固定连接有与第四转动板配合使用的第二缓冲组件。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第一测压组件、后限位组件和第二测压组件与工件四侧壁贴合接触,实现工件水平固定;上压紧组件和底座配合将工件压紧在底座顶部,实现工件竖向固定,实现工件全方位夹持固定,竖直方向位置准确,工件全方位夹持固定后将上压紧组件再移动走,将工件上端空出位置,满足刀具加工,避免出现加工误差。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主体结构立体图一;
[0025]图2为本技术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结构正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结构左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主体结构立体图二;
[0028]图5为本技术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主体结构立体图三;
[0029]图6为本技术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主体结构立体图四;
[0030]图7为本技术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主体结构立体图五;
[0031]图8为本技术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主体结构立体图六。
[0032]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0033]1.底座2.第一测压组件21.第一侧限位座22.第一转角气缸23.第一挡板24.第一
缓冲组件25.第一转动板26.第一压紧柱27.第二转动板28.第一定位柱3.上压紧组件31.第二支撑座32.第二压紧柱33.第三转动板34.第四转动板35.第二挡板36.第二转角气缸37.第二缓冲组件4.后限位组件5.第二测压组件51.气缸52.活动槽53.直板54.推动杆55.侧夹板56.横轴57.第二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后限位组件(4),工件后侧壁与后限位组件(4)贴合接触;所述底座(1)在后限位组件(4)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测压组件(2)和上压紧组件(3),工件内侧壁和前侧壁与第一测压组件(2)贴合贴合,上压紧组件(3)压紧端与工件顶部贴合接触;底座(1)在固定连接有第二测压组件(5),第二测压组件(5)压紧端设于底座(1)顶部,且第二测压组件(5)压紧端与工件外侧壁贴合接触;第一测压组件(2)、后限位组件(4)和第二测压组件(5)与工件四侧壁贴合接触,实现工件水平固定;上压紧组件(3)和底座(1)配合将工件压紧在底座(1)顶部,实现工件竖向固定,实现工件全方位夹持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测压组件(2)包括侧限位组件、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一缓冲组件,侧限位组件与底座(1)顶部,侧壁限位和第一缓冲组件连接有第一压紧组件,侧限位组件与工件内侧壁接触,第一压紧组件与工件前侧壁贴合接触,第一缓冲组件用于第一压紧组件压紧压紧缓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侧限位组件包括第一侧限位座(21)和第一定位柱(28),第一侧限位座(21)固定安装于底座(1)顶部,第一侧限位座(21)内壁均匀连接有第一定位柱(28),且第一定位柱(28)里端与工件内侧壁接触,第一侧限位座(21)与第一压紧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转角气缸(22)、第一压紧柱(26)和第二转动板(27),第一转角气缸(22)固定安装于第一侧限位座(21)上,第一转角气缸(22)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板(27),第二转动板(27)外端靠近工件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紧柱(26),第一压紧柱(26)里端与工件前侧壁贴合接触,第一压紧组件与第一缓冲组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定位压紧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一挡板(23)、第一缓冲组件(24)和第一转动板(25),第一挡板(23)固定安装于底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晓宇,吴勇臻,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