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流碳捕集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237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流碳捕集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壳,所述吸收塔壳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进气管道,所述吸收塔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进气管道相对应的引流板,所述进气管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防护块,所述吸收塔壳底部在远离进气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管道,所述吸收塔壳的内壁中心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填料段和第二填料段,所述吸收塔壳的内壁中心固定连接有分流机构,所述吸收塔壳外壁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液管道,所述输液管道的一端安装有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进气管道上安装引流防护块,将输出较为集中的气体进行均匀分散,进而使其能够通过第一填料段和第二填料段后与吸收液充分接触。收液充分接触。收液充分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流碳捕集吸收塔


[0001]本技术涉及收集塔
,特别是涉及一种整流碳捕集吸收塔。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用于去除气流中的二氧化碳或者分离出二氧化碳作为气体产物,捕获是碳捕获与封存的第一步,二氧化碳在运输和封存时需要以较高的纯度存在,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必须从尾气中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这就需要吸收塔来对排出气体产物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
[0003]现有吸收塔在对气体产物进行吸取时,仅仅靠填料来对来增加吸取液与气体产物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进气管输出的气体较为集中,这就导致气体很容易集中向上吹出,进而无法与喷洒出的吸收液完全接触,造成吸收效率下降。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整流碳捕集吸收塔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吸收塔在对气体产物进行吸取时,仅仅靠填料来对来增加吸取液与气体产物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进气管输出的气体较为集中,这就导致气体很容易集中向上吹出,进而无法与喷洒出的吸收液完全接触,造成吸收效率下降。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整流碳捕集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壳,所述吸收塔壳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进气管道,所述吸收塔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进气管道相对应的引流板;
[0007]所述进气管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防护块,所述吸收塔壳底部在远离进气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管道,所述吸收塔壳的内壁中心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填料段和第二填料段;
[0008]所述吸收塔壳的内壁中心固定连接有分流机构,所述吸收塔壳外壁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液管道,所述输液管道的一端安装有喷头,所述吸收塔壳的内壁顶部安装有除雾板,所述吸收塔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道。
[0009]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板为倾斜结构,且引流板的中心开设有与进气管道相对应的通孔。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第二填料段底部流出的吸收液会通过引流板流向收集管道,进而完成对二氧化碳的收集。
[0011]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防护块的底部为锥型结构,且引流防护块的顶部为凸型曲面结构。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锥形结构可以使进气管道输出的气流向四周分散,凸型曲面结构避免第二填料段底部流出的吸收液进入进气管道内。
[0013]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分
别固定连接有分流环和分流锥。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气管道输出的气体穿过第一填料段和第二填料段经过分流环和分流锥进一步的分散,喷头将输液管道输出的吸收液喷出,吸收液为乙醇胺溶液,与气体进行充分接触,碱性的乙醇胺溶液与酸性的二氧化碳发生可逆反应,进而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吸收后的气体向上排出,经过除雾板可以对气体中较小的吸收液进行捕集,进而避免吸收液随着气体通过出气管道排出。
[0015]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环和分流锥的底部均为锥型结构,且分流环和分流锥的顶部均为凸型曲面结构。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锥型结构使分流环和分流锥将气体进行均匀分散,并与吸收液进行充分接触。
[0017]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收塔壳上分别开设有与进气管道、收集管道和输液管道相对应的通孔。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气体的输出以及吸收液在吸收塔壳内喷出然后收集。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技术通过在进气管道上安装引流防护块,将输出较为集中的气体进行均匀分散,进而使其能够通过第一填料段和第二填料段后与吸收液充分接触;
[0021]2.本技术通过设计分流机构,使穿过第一填料段和第二填料段的气体经过分流环和分流锥进一步的分散,在喷头将吸收液喷出后与气体接触进一步的提高了吸收的效率;
[0022]3.本技术通过设计除雾板,吸收后的气体向上排出,经过除雾板可以对气体中较小的吸收液进行捕集,进而避免吸收液随着气体通过出气管道排出。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引流防护块结构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分流机构结构图。
[0027]图中:1、吸收塔壳;2、进气管道;3、引流板;4、固定杆;5、引流防护块;6、收集管道;7、第一填料段;8、第二填料段;9、分流机构;901、固定柱;902、分流环;903、分流锥;10、输液管道;11、喷头;12、除雾板;13、出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9]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整流碳捕集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壳1,吸收塔壳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进气管道2,吸收塔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进气管道2相对应的引流板3,引流板3为倾斜结构,且引流板3的中心开设有与进气管道2相对应的通孔,从第二填料段8底部流出的吸收液会通过引流板3流向收集管道6,进而完成对二氧化碳的收集;
[0030]如图1

图4所示,进气管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4,多个固定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防护块5,引流防护块5的底部为锥型结构,且引流防护块5的顶部为凸型曲面结构,锥形结构可以使进气管道2输出的气流向四周分散,凸型曲面结构避免第二填料段8底部流出的吸收液进入进气管道2内,吸收塔壳1底部在远离进气管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管道6,吸收塔壳1的内壁中心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填料段7和第二填料段8;
[0031]如图1

图3所示,吸收塔壳1的内壁中心固定连接有分流机构9,分流机构9包括两个固定柱901,两个固定柱901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流环902和分流锥903,进气管道2输出的气体穿过第一填料段7和第二填料段8经过分流环902和分流锥903进一步的分散,喷头11将输液管道10输出的吸收液喷出,吸收液为乙醇胺溶液,与气体进行充分接触,碱性的乙醇胺溶液与酸性的二氧化碳发生可逆反应,进而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吸收后的气体向上排出,经过除雾板12可以对气体中较小的吸收液进行捕集,进而避免吸收液随着气体通过出气管道13排出,分流环902和分流锥903的底部均为锥型结构,且分流环902和分流锥903的顶部均为凸型曲面结构,锥型结构使分流环902和分流锥903将气体进行均匀分散,并与吸收液进行充分接触,吸收塔壳1外壁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液管道10,吸收塔壳1上分别开设有与进气管道2、收集管道6和输液管道10相对应的通孔,保证了气体的输出以及吸收液在吸收塔壳1内喷出然后收集,输液管道10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碳捕集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壳(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进气管道(2),所述吸收塔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进气管道(2)相对应的引流板(3);所述进气管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4),多个所述固定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防护块(5),所述吸收塔壳(1)底部在远离进气管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管道(6),所述吸收塔壳(1)的内壁中心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填料段(7)和第二填料段(8);所述吸收塔壳(1)的内壁中心固定连接有分流机构(9),所述吸收塔壳(1)外壁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液管道(10),所述输液管道(10)的一端安装有喷头(11),所述吸收塔壳(1)的内壁顶部安装有除雾板(12),所述吸收塔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道(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流碳捕集吸收塔,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斌李小龙张赛红高立里李渝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播梦碳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