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868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焊接小车,可对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以主体;夹钳部,位于上述主体两侧,用于设置一对焊炬;驱动部,设置于上述主体下侧,用于移动上述主体;其中:上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组件,连接于驱动电机并沿上述垂直部件一侧面移动;导轮组件,包括与上述垂直部件另一侧面的导轮;而上述驱动轮组件,在上述主体移动时,以紧贴于上述垂直部件上部面的状态移动,包括:一对上部轮,沿垂直方向设置;一对下部轮,设置于与上述上部轮相隔一定间距的位置,其直径小于上述上部轮的直径;其特征是,在上述主体移动时,可以紧贴于垂直部件的状态移动,而且因沿垂直部件上部面移动的驱动轮的上部轮直径大于下部轮直径,从而保证主体始终沿垂直部件的上部面,因此可自动对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以形状结合的部位进行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焊接小车,尤其是一种可对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以
技术介绍
通过焊接组装设备仍然是整个工业领域的主要作业方法之一,而根据作业者的熟练程度,在焊接质量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而且,因为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很多有害气体,不利于焊接作业者的身体健康,因此 尽量不采用焊接方式。因此,进来开发出可提高作业效率,节约高昂人力费用的自动焊接小车,以对特定 部位进行自动焊接。尤其是在传播等钢结构体中,在水平部件上焊接垂直部件时,如大韩民国专利厅 专利申请第20-2002-0000983号等,建议使用这样的焊接小车。这样的焊接小车,其重点是需在正确的位置完成焊接作业,而且焊接小车需稳定 地沿母材运行。因此,为跟踪焊接线而提出各种方法,但在以丄形状进行焊接时,很难跟踪正确的 焊接线,而且在焊接小车的移动过程中极易脱离焊接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焊接小车,可对水平部件和垂 直部件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小车,即使垂直部件的厚度变化,也可以紧 贴于垂直部件的状态移动并稳定完成焊接作业。本专利技术一种焊接小车,为自动焊接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以丄形状结合的部位,沿 上述垂直部件移动,包括主体;夹钳部,位于上述主体两侧,用于设置一对焊炬;驱动部, 设置于上述主体下侧,用于移动上述主体;其中上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组 件,连接于驱动电机并沿上述垂直部件一侧面移动;导轮组件,包括与上述垂直部件另一侧 面的导轮;而上述驱动轮组件,在上述主体移动时,以紧贴于上述垂直部件上部面的状态移 动,包括一对上部轮,沿垂直方向设置;一对下部轮,设置于与上述上部轮相隔一定间距 的位置,其直径小于上述上部轮的直径。另外,在上述主体下部,设置接触于上述垂直部件上部面的滚轮。另外,上述导轮组件的导轮,在上述上部轮及下部轮接触于上述垂直部件一侧面 的位置的中心,接触于上述垂直部件的另一侧面。另外,上述导轮组件铰链结合于上述主体,而在上述主体上还包括将上述导轮组 件贴近上述垂直部件另一侧面的贴近部件。最后,上述贴近部件为结合于上述主体和导轮组件之间的螺旋弹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焊接小车上,其因沿垂直部件的侧面移动的驱动轮的上部轮直径大于下部轮直径,因此可使主体始终沿垂直部件的上部面移动,防止焊接小车从焊接线脱 离,从而自动焊接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以形状结合的部位,可防止焊接作业过程中的安 全事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是,因本专利技术焊接小车,即使垂直部件的厚度变化,也可以通过贴近部件紧贴于垂直部件的状态移动,从而稳定完成焊接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种焊接小车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面图;图3为图1的底面图;图4为图3的A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驱动部示例概念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种焊接小车整体概念图。附图符号1 水平部件2 垂直部件2a 相结合的部位3 焊炬10 夹钳部20 主体30 导轮组件32:导轮34 支架40 驱动轮组件50 贴近部件60 滚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焊接小车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种焊接小车示意图,而图2为图1的正面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焊接小车用于对水平部件1和垂直部件2以丄形状结合的部 位2a,焊接小车,包括主体20 ;夹钳部10,位于上述主体20两侧,用于设置一对焊炬3 ; 驱动部,用于移动上述主体20。在上述主体2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焊接速度的控制板22,及便于移动的手柄24 等,且安装有上述各组成部分。上述控制板22及夹钳部10与现有技术的焊接小车中的一 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焊炬3按一定角度倾斜固定于夹钳部10,可在水平部件1和垂直部件 2相接触的部位(焊接线)进行焊接。上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未图示);驱动轮组件40,连接于上述驱动电机并 沿上述垂直部件一侧面移动;导轮组件30,包括与上述垂直部件2另一侧面的导轮32。因此,当驱动轮组件40的驱动轮受驱动电机驱动力的驱动沿垂直部件的一侧面 移动,则上述导轮组件30的导轮32导引上述垂直部件2的另一侧面,使主体向前方前进。另外,在上述主体20下部,设置接触于上述垂直部件上部面的滚轮60,从而可在 支撑上述主体20重量的状态下,使主体20沿焊接进行方向顺利移动。较佳地,上述滚轮60沿前后方向设置一对,以保证焊接小车的稳定移动。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焊接小车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则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种焊 接小车整体概念图。如图6所示,驱动轮组件通过驱动电机M接受驱动力,包括一对上部轮42,沿垂 直方向设置;一对下部轮44,设置于与上述上部轮42相隔一定间距的位置,其直径小于上 述上部轮的直径。在上述驱动轮组件接触于垂直部件的相反方向设置导论组件,而上述导论组件的 导轮32在上述上部轮42及下部轮44接触于上述垂直部件一侧面的位置的中心,接触于上 述垂直部件的另一侧面,保持作用于左右侧的力的平衡。上述导轮组件在上述主体上还包括将上述导轮组件贴近上述垂直部件另一侧面 的贴近部件,而如图6所示,上述贴近部件选用螺旋弹簧50a为宜。因此,即使垂直部件的厚度有细微变化变化,也可以通过上述贴近部件使上述导 轮32始终紧贴于垂直部件的状态移动。更仔细地观察上述贴近部件,则图3为图1的底面图,而图4为图3的A部分放大图。如图3所示,驱动轮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一对44a、44b,而在上述驱动轮44a、 44b之间接触设置导轮。如图4所示,导轮组件30,包括导轮32,接触于垂直部件;及支架34,支撑上述导 轮32 ;而上述支架34的一端部通过铰链部34a固定于主体,且可以铰链部34a为中心旋转。另外,上述支架34另一端的结合,可使贴近部件50向垂直部件2 —侧推动上述支 架,而上述贴近部件可水平移动固定位置,因此即使垂直部件的厚度变化,也可以一定的力 使导轮组件贴近。若更详细地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焊接小车主要特征的驱动部工作原理,则图5为本发 明较佳实施例驱动部示例概念图。如图5所示,驱动轮组件,包括一对上部轮42a、42b,沿垂直方向设置;一对下部 轮44,设置于与上述上部轮42a、42b相隔一定间距的位置,其直径r小于上述上部轮42a、 42b的直径R。另外,导轮组件的导轮接触于上述各驱动轮中心位置的相反一侧。若驱动轮受驱动电机的力旋转,则因上部轮的直径大,连接于同一轴上的下部轮 前进较慢,因此主体整体上欲沿倾斜θ度的方向移动。但是,垂直部件的上部面不能通过固定于主体下部面的滚轮沿倾斜方向移动,而 沿着上述垂直部件的上部面前进。因此,可使焊接小车容易跟踪焊接线,而且在焊接小车的运行过程中,可预防焊接小车脱离焊接线的事故。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思想为提供一种焊接小车,其可对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以丄形状结合的部位,在沿垂直部件移动的同时,对上述结合部位进行自动焊接的焊 接小车,而在上述本专利技术主要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更多的等同变化。权利要求一种焊接小车,为自动焊接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以⊥形状结合的部位,沿上述垂直部件移动,包括主体;夹钳部,位于上述主体两侧,用于设置一对焊炬;驱动部,设置于上述主体下侧,用于移动上述主体;其中上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组件,连接于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焊接小车,为自动焊接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以⊥形状结合的部位,沿上述垂直部件移动,包括:主体;夹钳部,位于上述主体两侧,用于设置一对焊炬;驱动部,设置于上述主体下侧,用于移动上述主体;其中:上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组件,连接于驱动电机并沿上述垂直部件一侧面移动;导轮组件,包括与上述垂直部件另一侧面的导轮;而上述驱动轮组件,在上述主体移动时,以紧贴于上述垂直部件上部面的状态移动,包括:一对上部轮,沿垂直方向设置;一对下部轮,设置于与上述上部轮相隔一定间距的位置,其直径小于上述上部轮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光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靑松产业机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