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其中,背光模组包括:矩形背板;第一光源,第一光源呈矩阵阵列排布于背板上;第二光源,第二光源与第一光源设于背板的同一侧,且第二光源位于矩形背板的各个第一夹角处,第二光源的出光面相对于矩形背板的板面倾斜设置,第二光源用于补偿第一光源在各个第一夹角处的混光。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实现了对背光模组四个角处的补光,保证背光模组亮度均匀一致,提升了背光模组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能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本身无法发光,需要通过背光光源提供光源才能正常显示。在直下式背光中,每颗光源间都是等间距排布,灯板通常为长直条设置,整体背光光源按照矩形等间距排列,这样,在背光模组的四个角处存在混光不均匀的情况,在四个角处的亮度会出现暗斑。
[0003]相关技术中,通过在背光模组的反射板边缘和中心区域打孔或者印刷圆点的方式,降低反射板中心区域和边缘处对背光光源的反射率,从而降低四边和中心区域的亮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中心区域与四个角处的亮度差,从而抑制或缓解四个角处的暗斑情况。
[0004]但是,相关技术中对背光光源发出的光利用率降低,存在不必要的能耗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背光光源发出的光利用率低,存在不必要的能耗浪费的缺陷,实现了对背光模组四个角处的补光,保证背光模组亮度均匀一致,提升了背光模组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能耗。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0007]矩形背板;
[0008]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呈矩阵阵列排布于所述矩形背板上;
[0009]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第一光源设于所述矩形背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矩形背板的各个第一夹角的处,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光面相对于所述矩形背板的板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光源用于补偿所述第一光源在各个所述第一夹角处的混光。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每一个所述第一夹角处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光源,多个所述第二光源沿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平分线呈线阵列排布。
[00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光面与所述矩形背板的板面之间形成的钝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105
°‑
165
°
。
[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各个所述第一夹角处设有楔形凸筋,所述第二光源设于所述楔形凸筋上。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0014]基板,所述基板设于所述楔形凸筋的倾斜面上,所述第二光源设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0015]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覆盖于所述基板背向所述楔形凸筋的一侧;所述反射片上设有通过孔,所述第二光源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通过孔。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基板为铝基板,所述铝基板的厚度为0.7mm
‑
1.5mm,所述铝基板的宽度为8mm
‑
20mm。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第一光源在所述矩形背板上形成矩阵光源阵列,所述矩形背板上设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环绕于所述矩阵光源阵列的外周;所述楔形凸筋的端部与所述凹陷槽的槽壁相连接;
[0018]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收纳于所述凹陷槽内;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连接线电连接,且各个所述第一夹角处的所述第二光源串联于所述连接线上。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第二光源还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于所述基板的一端,所述连接端子延伸至所述凹陷槽内,所述连接端子用于与所述连接线相连接。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反射片覆盖于所述连接端子。
[00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透镜,所述透镜罩设于所述第一光源上;每一个所述第一光源上对应罩设有一个所述透镜。
[002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第一光源相对于所述矩形背板的中轴线呈对称阵列排布。
[002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002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或上述的显示屏。
[00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屏和电子设备,其中,背光模组通过在矩形背板上设置呈矩阵排布第一光源,并在矩形背板的各个第一夹角的处设置第二光源,第二光源的出光面相对于矩形背板的板面倾斜设置,这样,第二光源发出的光可以对第一光源在矩形背板的四个第一夹角处的暗斑进行补偿;能够有效避免背光模组在四个第一夹角处出现亮度不均匀的情况;相比于相关技术,无需在背光模组的反射板上打孔或者印刷小圆点,也即不会降低反射板中心区域和边缘处对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率,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对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的利用率;在相同的亮度条件下,可减少第一光源的数量,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背光模组的能耗。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去掉扩散片、棱镜片和扩散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去掉扩散片、棱镜片和扩散板后的主视图;
[0031]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二光源与矩形背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二光源的出光光路传播示意图;
[00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矩形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二光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二光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二光源的串联电路图;
[0038]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一光源的串联电路图;
[0039]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反射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
[0041]10:背光模组;
[0042]110:矩形背板;120:第一光源;130:第二光源;140:基板;150:反射片;160:透镜;170
‑
反射板;180
‑
第一扩散片;190
‑
棱镜片;200
‑
第二扩散片;
[0043]111:楔形凸筋;112:凹陷槽;121:矩阵光源阵列;122:第一夹角;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背板;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呈矩阵阵列排布于所述矩形背板上;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第一光源设于所述矩形背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矩形背板的各个第一夹角处,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光面相对于所述矩形背板的板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光源用于补偿所述第一光源在各个所述第一夹角处的混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夹角处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光源,多个所述第二光源沿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平分线呈线阵列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光面与所述矩形背板的板面之间形成的钝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105
°‑
16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夹角处设有楔形凸筋,所述第二光源设于所述楔形凸筋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于所述楔形凸筋的倾斜面上,所述第二光源设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基板电连接;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覆盖于所述基板背向所述楔形凸筋的一侧;所述反射片上设有通过孔,所述第二光源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通过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铝基板,所述铝基板的厚度为0.7mm
‑
1.5mm,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贵,马大军,桂芬,姚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