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525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包括煮锅主体、加热器、排水阀及其排水管、注水阀、支撑架、活动锅盖组件、光杆、螺杆和第一电机,通过设置了活动锅盖组件,活动锅盖组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分别用于对牦牛肉和调味配料进行放置,且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采用插接放置于盖板进行连接,且设置了固定机构分别对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进行扣接固定,通过将牦牛肉和调味配料分别放置于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内,然后将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插入至盖板内即可对牦牛肉进行水煮,且通过将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取出即可取出分离后的牦牛肉和调位配料。分离后的牦牛肉和调位配料。分离后的牦牛肉和调位配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


[0001]本技术涉及牦牛肉酱加工
,具体为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

技术介绍

[0002]牦牛属地球之巅的高寒、无任何污染环境(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罕见的洁净未受任何污染、空气清洁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半野生半原始珍稀动物,与北极熊、南极企鹅共称为“世界三大高寒动物”,全世界存栏的牦牛约有95%集中在中国,牦牛长年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带,抗寒能力特别强,体质粗壮结实,可以在零下38℃下生存,由于常年生活在高寒地带,那里没有工业污染,没有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危害,然而却有天然、广阔的牧草高原,洁净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这一优良的畜种,牦牛终身无劳役,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使牦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0003]牦牛肉酱在加工时,需要将牦牛肉放入至煮锅内进行煮熟,现有的煮锅在使用时,一般需要打开锅盖,然后将所需的牦牛肉和调味配料放入至煮锅内进行水煮,牦牛肉煮熟完成后,需要将牦牛肉以及调味配料进行捞出,然后需要将牦牛肉与调味配料进行手选分离,操作步骤繁琐,使用不便,降低牦牛肉酱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包括煮锅主体,所述煮锅主体的底端中部固定有加热器,所述煮锅主体的底端左侧连接有排水阀及其排水管,所述煮锅主体的左侧顶端连接有注水阀,所述煮锅主体的左右两侧中部均通过螺栓与支撑架相互锁固,所述煮锅主体的顶端通过活动锅盖组件进行封盖,所述活动锅盖组件的后端分别贯穿有光杆和螺杆,且螺杆与活动锅盖组件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光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架相互锁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支撑架的顶端。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锅盖组件包括盖板、第一放料框、第二放料框、固定机构、活动架、第二电机、搅拌杆和泄压阀,所述盖板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插接有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所述第一放料框的顶端左侧和第二放料框的顶端右侧分别通过固定机构进行扣接固定,且固定机构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盖板相互锁固,所述盖板的顶端中部固定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顶端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底端的输出轴与搅拌杆传动连接,所述盖板的顶端前侧中部安装有泄压阀,所述活动架的内部后侧分别被光杆和螺杆竖直贯穿,且活动架的内壁与螺杆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放料框包括支撑板、握把、放料孔、滑动盖板、装料网框和滑块,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中部固定有握把,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前侧开设有放料孔,且放料孔内部设置有滑动盖板,所述滑动盖板沿支撑板滑动,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定有装料网框,所述装料网框的外壁竖直固定有滑块,所述装料网框和滑块插入至盖板内部底端,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边沿处通过固定机构进行扣接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外壳、按钮、连杆、卡块、限位杆和弹簧,所述外壳的顶端壁被按钮竖直贯穿,所述按钮的底端通过转轴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底端通过转轴与卡块转动连接,所述卡块的右侧贯穿外壳伸出,所述卡块的左端与限位杆相互插接,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套装有弹簧,且卡块的左侧通过弹簧与外壳内部左侧壁弹性连接,所述外壳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盖板相互锁固。
[0011]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装料网框和滑块相契合的通孔,且支撑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装料网框。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机构呈对称设置于盖板顶端面左右两侧。
[0013]优选的,所述卡块和限位杆均呈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卡块的内壁与限位杆贴合,且卡块的顶端面从左至右向下呈倾斜设置。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了活动锅盖组件,活动锅盖组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分别用于对牦牛肉和调味配料进行放置,且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采用插接放置于盖板进行连接,且设置了固定机构分别对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进行扣接固定,通过将牦牛肉和调味配料分别放置于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内,然后将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插入至盖板内即可对牦牛肉进行水煮,且通过将第一放料框和第二放料框取出即可取出分离后的牦牛肉和调位配料,无需人工进行手选分离,增加牦牛肉酱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煮锅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活动锅盖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放料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煮锅主体

1、加热器

2、排水阀及其排水管

3、注水阀

4、支撑架

5、活动锅盖组件

6、光杆

7、螺杆

8、第一电机

9、盖板

61、第一放料框

62、第二放料框

63、固定机构

64、活动架

65、第二电机

66、搅拌杆

67、泄压阀

68、支撑板

621、握把

622、放料孔

623、滑动盖板

624、装料网框

625、滑块

626、外壳

641、按钮

642、连杆

643、卡块

644、限位杆

645、弹簧

64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技术方案: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包括煮锅主体1,煮锅主体1的底端中部固定有加热器2,煮锅主体1的底端左侧连接有排水阀及其排水管3,煮锅主体1的左侧顶端连接有注水阀4,煮锅主体1的左右两侧中部均通过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煮锅主体(1),所述煮锅主体(1)的底端中部固定有加热器(2),所述煮锅主体(1)的底端左侧连接有排水阀及其排水管(3),所述煮锅主体(1)的左侧顶端连接有注水阀(4),所述煮锅主体(1)的左右两侧中部均通过螺栓与支撑架(5)相互锁固;所述煮锅主体(1)的顶端通过活动锅盖组件(6)进行封盖,所述活动锅盖组件(6)的后端分别贯穿有光杆(7)和螺杆(8),且螺杆(8)与活动锅盖组件(6)螺纹连接,所述螺杆(8)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光杆(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架(5)相互锁固,所述第一电机(9)固定于支撑架(5)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锅盖组件(6)包括盖板(61)、第一放料框(62)、第二放料框(63)、固定机构(64)、活动架(65)、第二电机(66)、搅拌杆(67)和泄压阀(68),所述盖板(61)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插接有第一放料框(62)和第二放料框(63),所述第一放料框(62)的顶端左侧和第二放料框(63)的顶端右侧分别通过固定机构(64)进行扣接固定,且固定机构(6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盖板(61)相互锁固,所述盖板(61)的顶端中部固定有活动架(65),所述活动架(65)的顶端固定有第二电机(66),所述第二电机(66)底端的输出轴与搅拌杆(67)传动连接,所述盖板(61)的顶端前侧中部安装有泄压阀(68),所述活动架(65)的内部后侧分别被光杆(7)和螺杆(8)竖直贯穿,且活动架(65)的内壁与螺杆(8)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牦牛肉酱加工用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料框(62)和第二放料框(63)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放料框(62)包括支撑板(621)、握把(622)、放料孔(623)、滑动盖板(624)、装料网框(625)和滑块(626),所述支撑板(6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小寒肖龙余琳
申请(专利权)人:阿坝州土优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