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46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器,包括壳体(1)、热风出口(2)、冷凝器(3)、冷风出口(4)、蒸发器(5)、接水槽(6)、离心风机(9),其中,离心风机(9)包括风机外壳(14)及离心风轮(8),离心风轮(8)置于风机外壳(14)内,热风出口(2)及冷风出口(4)分别设置在壳体(1)上,冷凝器(3)、蒸发器(5)安装在壳体(1)腔内上部位置,离心风机(9)安装在壳体(1)腔内下部位置,接水槽(6)位于蒸发器(5)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流通道(7),水流通道(7)的一端与接水槽(6)连通,另一端置于离心风轮(8)的吸入空腔(11)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积水停机或需人工排水,使用非常方便,而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器,属于移动空调器的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移动空调制冷运行时,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移动空调机壳内,流经蒸发器 冷却后送至出风口 ,空气在冷却过程会产生冷凝水,并随着时间逐步累积,这些累积的冷凝 水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机壳内排出。现有技术移动空调冷凝水的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 —种是利用出水管道将冷凝水引至风机出口端,利用较快速的风机出口气流将冷 凝水吹散,并送至冷凝器翅片上,达到冷凝水蒸发的效果,这种方式利用了快速气流的作 用,但受噪声和功率的影响,民用产品的风机风速普遍偏低,难以真正达到高速气流冲击水 滴达到雾化的效果,风机风速越低,效果越差,尤其是中间缺乏机械力学装置的直接参与, 水珠雾化程度不高。 第二种是将蒸发器的冷凝水直接滴在冷凝器上加以蒸发,并配合各种轮式甩水装 置或者喷水、雾化装置,将冷凝水进行雾化,使水更加均匀的分布在冷凝器翅片上,参与热 交换,以改善蒸发效果。这种结构需要增加专门功能的冷凝水散布装置,增加了成本,同时 需要将制冷系统在各种环境工况下进行精确匹配,即便如此,冷凝水的处理仍不能真正做 到"瞬时、及时"处理,容易导致机壳最终集水停机。 第三种方式是冷凝水流经冷凝器后直接排出至容器,水满后取出,这种方式使用 不便,需要频繁倒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使冷凝水雾化效果好,加速冷凝水蒸发,避免积水停机或需人工排水,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移动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空调器,包括壳体、热风出口、冷凝器、冷风出口、蒸发器、接水槽及离心风机,其中,离心风机包括风机外壳及离心风轮,离心风轮置于风机外壳内,热风出口及冷风出口分别设置在壳体上,冷凝器、蒸发器安装在壳体腔内上部位置,离心风机安装在壳体腔内下部位置,接水槽位于蒸发器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一端与接水槽连通,另一端置于离心风轮的吸入空腔内。 上述水流通道置于离心风轮的吸入空腔内的一端装有排水接头。 上述排水接头的出水口靠近离心风机的进风口 。 上述水流通道为水管。 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水流通道的一端与接水槽连通,另一端置于离心风轮的吸入空腔 内的结构,空气流经蒸发器冷却后产生的冷凝水滴到接水槽内,再通过水流通道流至离心 风轮内,水滴在重力、离心风机入口端形成的空气负压的双重作用下,被吸至离心风轮叶片 上,吸入过程首先将水珠分化破碎,由于水滴和离心风轮相对速度差较大,水滴在叶片快速 转动的撞击下被进一步分化破碎,然后通过风机空气流场的动力,通过叶片间隙,随气流快速脱离叶片,此时在快速气流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水滴雾化进一步加剧,然后被送至出风 口 ,跟随快速气流吹至冷凝器翅片上,经过冷凝器的高温加热而蒸发, 一部分来不及蒸发的 水珠会通过翅片、接水槽、水流通道回流到离心风机入口处,重新完成新的雾化过程,因此, 本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积水停机或需人工排水,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只需一个水流通道就可实现 水滴雾化,大大减少了成本。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示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本专利技术移动空调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热风出口 2、冷凝器3、冷风出口 4、蒸发器5、接水槽6、水流通道7及离心风机9,其中,离心风机9包括风机外壳14及离心 风轮8,离心风轮8置于风机外壳14内,热风出口 2及冷风出口 4分别设置在壳体1上,冷 凝器3、蒸发器5安装在壳体1腔内上部位置,离心风机9安装在壳体1腔内下部位置,接水 槽6位于蒸发器5下方,水流通道7的一端与接水槽6连通,另一端置于离心风轮8的吸入 空腔11内。本实施例中,上述水流通道7为水管。 为方便固定水流通道的另一端,上述水流通道7置于离心风轮8的吸入空腔11内的一端装有排水接头IO,排水接头10的出水口靠近离心风机9的进风口 13。 本专利技术移动空调制冷时,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移动空调机壳内,空气流经蒸发器5冷却后产生的冷凝水滴到接水槽6内,再通过水流通道7流至离心风轮8内,水滴在重力、离心风机入口端形成的空气负压的双重作用下,被吸引至离心风轮叶片12上,吸入过程首先将水珠分化破碎,由于水滴和离心风轮相对速度差较大,水滴在叶片12快速转动的撞击下被进一步分化破碎,然后通过风机空气流场的动力,通过叶片间隙,随气流快速脱离叶片,此时在快速气流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水滴雾化进一步加剧,然后被送至出风口,跟随快速气流吹至冷凝器翅片上,经过冷凝器的高温加热而蒸发, 一部分来不及蒸发的水珠会通过翅片、接水槽、水流通道回流到离心风机入口处,重新完成新的雾化过程,本专利技术移动空调在制冷过程接水槽不会积水,避免了积水停机或需人工排水,使用非常方便。权利要求一种移动空调器,包括壳体(1)、热风出口(2)、冷凝器(3)、冷风出口(4)、蒸发器(5)、接水槽(6)、离心风机(9),其中,离心风机(9)包括风机外壳(14)及离心风轮(8),离心风轮(8)置于风机外壳(14)内,热风出口(2)及冷风出口(4)分别设置在壳体(1)上,冷凝器(3)、蒸发器(5)安装在壳体(1)腔内上部位置,离心风机(9)安装在壳体(1)腔内下部位置,接水槽(6)位于蒸发器(5)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流通道(7),水流通道(7)的一端与接水槽(6)连通,另一端置于离心风轮(8)的吸入空腔(11)内。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流通道(7)置于离心风轮 (8)的吸入空腔(11)内的一端装有排水接头(1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接头(10)的出水口靠近离 心风机(9)的进风口 (13)。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流通道(7)为水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器,包括壳体(1)、热风出口(2)、冷凝器(3)、冷风出口(4)、蒸发器(5)、接水槽(6)、离心风机(9),其中,离心风机(9)包括风机外壳(14)及离心风轮(8),离心风轮(8)置于风机外壳(14)内,热风出口(2)及冷风出口(4)分别设置在壳体(1)上,冷凝器(3)、蒸发器(5)安装在壳体(1)腔内上部位置,离心风机(9)安装在壳体(1)腔内下部位置,接水槽(6)位于蒸发器(5)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流通道(7),水流通道(7)的一端与接水槽(6)连通,另一端置于离心风轮(8)的吸入空腔(11)内。本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积水停机或需人工排水,使用非常方便,而且成本低。文档编号F24F13/00GK101749845SQ20101010391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刘士军, 龙剑秋 申请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空调器,包括壳体(1)、热风出口(2)、冷凝器(3)、冷风出口(4)、蒸发器(5)、接水槽(6)、离心风机(9),其中,离心风机(9)包括风机外壳(14)及离心风轮(8),离心风轮(8)置于风机外壳(14)内,热风出口(2)及冷风出口(4)分别设置在壳体(1)上,冷凝器(3)、蒸发器(5)安装在壳体(1)腔内上部位置,离心风机(9)安装在壳体(1)腔内下部位置,接水槽(6)位于蒸发器(5)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流通道(7),水流通道(7)的一端与接水槽(6)连通,另一端置于离心风轮(8)的吸入空腔(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剑秋刘士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